妙!在瑜伽練習中耍太極

時間: 2011-05-01

在太極體系中,太極拳架練習與瑜伽體式練習一樣,都是“煉形”,是通向最終精神家園的初階。通過太極拳架練習本身,就可能達到如《授祕歌》中所說的“無形無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懸磬”的境界。也就是說,太極修煉在一開始的“煉形”階段即被賦予終極意義,在拳架練習中提出了一些貫穿修煉始終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在瑜伽的體式練習中儘管許多未被明確提出,事實上也是一直存在的。太極拳架中的練習原則,頗代表初階練習中的一些普遍規律,可供不同流派瑜伽體式練習的借鑑。

  太極拳架的練習原則,可以分爲兩個部分,一是身形姿式的原則,主靜,二是身體運動的原則,主動。然而,二者又相互融合,動中要保持靜中的要求,靜中暗含動中的原則。

  身形姿式的最高原則乃是“中正”。其本質在佛教修煉中稱爲“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對於瑜伽練習來說,要保持左中右三條人體主脈道的暢通和氣機的流暢,以喚醒和導引昆達里尼,在體式中保持身形中正十分重要。

  在古拳譜中,對於身法的要求十分概要,如“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等。由於太極的真技多由師傅親自口傳身授,少有文字記載。進入近代以後,由於太極拳的普及,其身形要求才逐漸於文字上細化、明晰。

  “頭正項豎,虛領頂勁”

  中醫認爲,“頭爲至高清虛之地”,頭是百脈的總彙聚地,五臟的所有精華之氣,六腑的清陽之氣,都匯聚於此。因此,練功時注意頭部姿勢的正確,不僅是周身中正的關鍵,而且是誘導氣血上升以養腦榮神,使神主宰全部生命活動的機能加強的重要方法。對於調理身形來說,頭部姿勢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

  頭正,指頭部自然垂直,不可前俯後仰左右歪斜。項豎,則腦後二大筋自然豎直,腦後二大筋是中氣上下流通之路,若頸項不直,則經絡氣血運行會受阻,影響全身運動。

  瑜伽體式練習過程中若頭傾失懸則精神易萎靡不振,身體難以達到平衡。練習中出現身體前傾後仰或左右歪斜的平衡失調現象時,即可通過懸頂來糾正。如樹式,除了將視線集中在一個固定點上之外,還可以用意念感覺頭頂正上方向上延伸。但要注意,虛者,虛虛領起,惟意到而已,不可用力太過,用力則項強,氣血亦不能流通。

  瑜伽的經典體式站立山式(Tadasana),作爲所有站立體式的基礎,也提出同樣要求:Tada是山,sama意爲垂直不動,顧名思義,即指站立要像山一樣地矗立,上下貫穿,屹立不動。

  在呼吸控制法中,也有類似的要求,面朝前方,後背立直。許多人在習練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弓背,殊不知這樣影響了氣脈的流通。

  “胸空腹實,上虛下實”

  胸空包括“含胸”與“開胸”兩個要求。含胸指胸骨與乳頭間的三角地帶稍稍內含,含胸的正確做法,是將胸部放鬆,使前述三角地帶呈現自然的內含狀態。

  開胸指胸部向兩側處放鬆展開,但不是用力向外擴開。開胸與含胸相輔而成胸空。

  中醫認爲,心肺並居胸中,心主血,是一身氣血運行的動力,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而胸部又爲陰經交匯之所,其膻中也是人體大穴,也有稱上丹田的,瑜伽中爲心輪所在。胸空可以使五臟陰經氣血交換順暢,即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加強呼吸的強度,以減除運動中的氣喘現象。

  以山式站立爲例,要保持身體在一條線上。胸腔要擴展,肩的肌肉要向後並向下沉。在肩關節放鬆的配合下,胸腔上下徑放長,橫膈升降舒展,不僅使重心下降,身形更加穩定,而且減少了心臟的壓力,並按摩鍛鍊了腹腔。

  胸空自然腹實,再借助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可促進丹田之氣內斂,加強腹內壓,在動作中不僅完成筋、骨、肉的鍛鍊,更按摩運動了脾、胃、肝、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臟腑。

  “塌腰斂臀,脊柱豎直”

  這裏的“塌腰”不是平日裏所說的腰部塌陷,而是指鬆腰,即拉長下背部。

  太極練習中特別講求腰的鍛鍊,故有“太極腰”之稱。腰是一身運動的主宰,上下體的樞紐。腰要鬆而後能塌。鬆腰是指腰椎及其韌帶和腰部兩側肌肉都放鬆,從而改變其自然彎曲狀態。鬆之後,自然能有沉之感,有上頂和拔長之意。伸直不是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如浮圖般輕輕重疊在一起,“形如九曲珠”。

  塌腰要配合以斂臀。臀部的生理構造是微向外後突起,但過於外突,必有彎腰、低頭之病。斂臀要求練習中,注意臀部的向內吸進。其目的,一是使氣更沉于丹田,二是使脊柱豎直,保持軀幹的中正安舒。斂臀要配合以提會陰。即於海底輪下會陰處,虛虛上提。會陰部是任、督、衝脈的起始部位,提會陰可防前後二陰漏氣。

  由於太極拳運動多在屈膝坐胯的基礎上進行,其“塌腰斂臀”的要求是與這一步法相對應的。對於瑜伽練習而言,也是如此。在直立體式中,要注意脊柱豎直,不可過分凸臀挺胸,否則氣逆行而上,不能歸於丹田,站立不穩,容易傾倒。而且胸腹之氣不能交匯,心腎不交、神氣不合。陰陽不合則萬法不至。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體式中,經常強調“尾閭向下沉,向內收”,這樣,腰椎被拉長,腰椎的壓力被分散、減輕,下背部的肌肉也不會變得僵硬,對於腰肌勞損有着積極意義,對於孕婦更是需要注意。

  以上三點皆爲中正之法。然而,考慮到太極與瑜伽練習的不同要求,在瑜伽體式練習中尤須強調中正的更深含義。中正不偏其實並非完全指身體板直、僵直,其內涵,還包括斜中寓正和神氣中正。所謂中正,全在“以心中浩然之氣,運於全體,雖有時形體斜倚,而斜倚之中自然中正之氣以宰之”,因此,其“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在太極諸形中,如“擊地錘”等,即是如此。在瑜伽體式中,如三角伸展等式中,也要保持神氣之中正不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