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修習體系綜述

時間: 2011-11-22

    瑜伽在幾千年的傳播與發展中,一方面因爲口頭相傳,書面記載罕見,另一方面不同的師承都會有各自的特色與創新,這就使得瑜伽在流傳過程中有諸多不確定性,修煉的着眼點與側重點也各有不同,特別是在瑜伽體位方面,命名、說法、動作要求都不盡相同。但儘管如此,瑜伽的根本目標與基本法則,仍然是指導各種流派的準則,瑜伽各派別雖存在外在的差異,但本體上仍然沒有脫離瑜伽的主線,這條主線,就是以《奧義書》、《薄伽梵歌》與《瑜伽經》爲代表的瑜伽典藉所規範的命脈。在前文淡及瑜伽的流派時,我們曾經對《薄伽梵歌》中勾勒出的瑜伽體系作了大致描述:從依於《吠陀經》建立的“三可亞”哲學思辨瑜伽,到《薄伽梵歌》歸納的智慧瑜伽的三個階段——行動瑜伽、思辨瑜伽、神定瑜伽,再轉入《薄伽梵歌》所推崇的瑜伽的最高形式——奉愛瑜伽與純粹的奉愛瑜伽。而《瑜伽經》在此基礎上,專門針對“神定瑜伽”,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將其闡揚爲八個部分,與《奧義書》的“八部瑜伽”或“八支瑜伽”相合軌。實際上,八支瑜伽不單是“神定瑜伽”的內容,它也涵蓋了瑜伽的整個修習次第,甚至也包括了修習前的前行工夫,包括戒律、應遵行的規則、內外潔淨的內容。

    由此,我們理出古典瑜伽的修習體系,大致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級:三可亞瑜伽(亦即智瑜伽,依吠陀哲學進行思辨的瑜伽修習);

第二級:行動瑜伽(依吠陀哲學、奧義書及《薄伽梵歌》業報原理進行修持的瑜伽);

第三級:神定瑜伽(《瑜伽經》的八支瑜伽);

第四級:奉愛瑜伽(《薄伽梵歌》中倡導的信仰瑜伽)。

再看看被後人視爲瑜伽不同流派的各個方面,其實也只是在《奧義書》、《薄伽梵歌》、《瑜伽經》所規範的瑜伽修習體系之內,各取一端,加以強調與發揮罷了。爲說明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對現今比較流行的瑜伽流派作粗略考察。

1、業瑜伽 (  Karma Yoga)

業瑜伽,又譯爲行動瑜伽。“Karma” 的字義是“行爲或業行”。這個流派強調在身、心的一切行爲上用功,讓一切身、心的行爲都導向解脫的目標上。

2、智瑜伽(Jina'na  Yoga)

“Jina'na”的字義是“知識”,所以又稱“知識瑜伽”。此處的知識特指對內在真我的認知,即智慧。這一流派強調瑜伽哲學、心法的修習。把人類生活中身心的覺受、身心變化和宇宙萬象的信息都與宇宙本體精神聯繫起來。

3、信瑜伽(Bhakti yoga)

“Bhakti”意爲“心無二念地朝向至上”,又譯爲信仰瑜伽或虔誠瑜伽,強調把至尊的信念帶入生活中的每一環節上,觀想個體與至尊主合一。並視萬事萬物均爲至尊主的一部分。

4、王瑜伽(Ra'ja yoga )

“Ra'ja” 的字義爲“勝王”,所以王瑜伽又譯爲勝王瑜伽、王者瑜伽,以達到和至尊主結合爲最高境界。其鍛鍊法不只重視瑜伽體位法、呼吸控制法,也包含了瑜伽冥想、禪定和三摩地等心靈與靈性的修持層次。所以勝王瑜伽是八支瑜伽的綜合體現,也是大多數瑜伽行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5、昆達里尼瑜伽( Kun'd'alinii yoga)

又譯爲拙火瑜伽、靈蛇瑜伽、軍荼利瑜伽,這一流派深信生命的能量(靈量、靈蛇)隱藏於會陰,只要通過各種修行(呼吸、姿勢、唱頌及冥想),這能量便會被激發、引導至中脈的各個輪上,而當“頂輪”被打通後,人便能悟達大梵之道。

6、梵咒瑜伽( Mantra yoga )

又譯爲真言瑜伽、曼陀羅瑜伽,主要行法是由持咒與觀想來淨化身心的業力、提升拙火,以達到與至尊主結合。個人修持的梵咒基本上都是由靈性導師所給與的特定梵咒。也有一些是屬於普世皆可修的大明咒。

7、神定瑜伽(Laya yoga)

“laya”的字義是消融、心不變動的狀態,其義爲達到心靈不動搖或心靈消融的三摩地境界,較爲強調三脈、七輪、拙火、靈量集中、梵咒,以此組成一個神祕的修習體系。

神定瑜伽又分爲吠陀式和密宗式兩種。密宗式是在吠陀式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形成了九部功法,包括持戒、精進、肌肉控制、呼吸控制、感官回收、心靈集中、禪那、心靈融入、三摩地等,與《瑜伽經》和勝王瑜伽倡導的八部功法相類似。值得一提的是,密式瑜伽又稱譚崔瑜伽,只是注重靈力修持的一種瑜伽修習方式,不是佛教密宗,也不是專爲女子而設的瑜伽體位法,更非當今有些人所誤解的男女“性”關係的瑜伽。

8、哈他瑜伽( Hatha yoga )

 “ha”是太陽或火的音根,“tha” 是月亮或是冷靜的音根,二者分別代表陰、陽或身心兩極,“哈他”的涵義爲以身體的力量來控制心靈。

《哈他瑜伽論釋經》中說:“哈他瑜伽是達到勝王瑜伽的階梯”。就是說哈他瑜伽是八支瑜伽的基礎,而體位只是哈他瑜伽的第一階段的修持。除了瑜伽體位法的鍛鍊外,也有不少身印、手印、呼吸、住氣及生命能量的鍛鍊,並且重視飲食調養。所以,哈他瑜伽其實也是一項綜合性的瑜伽修習系統。

9、王者之王瑜伽( Ra'jadhira'ja yoga )

“Rajadhiraja” 的字義是“王者之王”,這一流派由印度聖者阿士塔伐卡( Asht'a'vakra )創立,是一種特倡控制脈輪和心緒傾向的功法。其中有許多將心識導向靈性的行法,據說能爲修習者提供一條更精細、更富有靈性的修行之道。

如果與《薄伽梵歌》歸納的瑜伽修習層次以及《瑜伽經》的八支行法相比較,上述主要流派都可以被納入到其中去。其中的業瑜伽即相當於“行動瑜伽”;智瑜伽即相當於“思辨瑜伽”;信瑜伽即相當於《薄伽梵歌》中所說的奉愛瑜伽;王瑜伽就是《瑜伽經》八支行法的翻版;昆達尼利瑜伽與梵咒瑜伽則相當於對八支瑜伽中後四個部分“攝心”、“凝神”、“入定”、“三摩地”的綜合運用,三脈七輪與靈量提升學說只是對這幾個過程的原理闡釋罷了。哈他瑜伽雖特重體位法,但作爲王瑜伽的基礎,最終還是導向八支行法。

總之,瑜伽是一種借身體的鍛鍊而達精神之上的修持解脫之道,瑜伽修行體系(八支爲代表)環環相扣,若想穩妥而有效地盡嘗瑜伽甘果,則須綜合實踐八支瑜伽的所有方面。對此,徐梵澄老先生在譯述《商積略奧義書》時的一段序言,可作爲借鑑:

“煉體式,行導引,倘無一大精神修爲爲之主,則與行柔軟體操無異,是一物理訓練也。……然歷世以來,修哈他瑜伽,以及佛法中之藏密、印密,其間流弊滋多者,何耶?其咎在就此八支論之爲,除頭去尾,而純取中間一段”。

綜上所述,我們且將瑜伽的修習體系,以瑜伽八支爲綱而加以歸納,大致作如下分類:

1、道德、行爲規範

2、瑜伽行法

(1)體位法;

(2)調息法;

(3)放鬆休息術;

(4)調心法(數息、止心)。

3、瑜伽冥想

(1)凝神;

(2)入定;

(3)三昧。

4、特種修習法

(1)高溫(熱)瑜伽。

(2)特殊人羣瑜伽(孕婦、老人、少兒)。

(3))香薰瑜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