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維護

時間: 2011-02-28

 老年人心理健康維護

1.   語言溝通障礙  老年人因語言溝通障礙而有孤獨感,有時還有多疑、抑鬱等心理反應,甚至無故發怒等。

1)   常見原因

a、  大腦語言中樞受損。

b、  知覺障礙。

c、  聽力和視力障礙。

d、  社會環境的各種變遷。

2)   護理措施

a、  主動關心老年人,與其交談,穩定其情緒,熱情介紹有關知識,對失語病人使用易於理解的語言,且說話要緩慢、清晰。

b、  採用非語言交流的方式加強與老年人溝通,如觸摸、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以正確理解和表達老年人的需求。

c、  由簡單到複雜的方式反覆進行語言訓練,注意其發音、節奏及語言的清晰度,必要時諮詢語言治療專家。

4.正確選用助聽器和眼鏡,以改善老年人的聽力和視力,提高溝通效果。

2.   社交障礙  老年人社交障礙表現爲恐懼或被遺棄感、被拒絕感、無安全感、表情悲傷和目光呆滯等。

1)   常見原因

a、  體弱多病

b、  思維改變

c、  缺乏可依靠的親屬和朋友

d、  社會―文化的不協調

2)   護理措施

a、  鼓勵老年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境。

b、  從老年人的角度着想,充分理解他們的情感,滿足其需求。

c、  加強與老年人接觸頻度,增加信任感。

d、  在老年人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擴大其社交範圍。

3.   角色紊亂  老年人易發生角色紊亂,表現爲角色否認和角色衝突等。

1)   常見原因

a、  退行性改變與疾病困擾。

b、  喪偶與再婚。

c、  離退休後的生活不適應。

2)   護理措施

a、  指導老年人進行適當的活動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延緩退行性改變。

b、  幫助喪偶老年人克服社會、家庭、經濟等方面的阻力與干擾,協調多方關係,教育子女理解老年人,並積極尋覓新伴侶, 建立新家庭,享受晚年幸福。

c、  向老年人耐心解釋角色轉換的必然性,培養老年人的新興趣,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並逐步適應離退休後的新角色。

d、  多與老年人進行心理溝通,遇事主動與其商量,尊重其成就和權威。

e、  鼓勵老年人蔘與社會活動,合理安排晚年生活。

4.   思維過程異常  老年人思維過程異常表現爲智力功能、認知技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減退。

1)   常見原因

a、  神經、感覺和運動系統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的衰老性變化。

b、  封閉式的心理狀態。

c、  人格偏差。

d、  失眠。

e、  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認知功能障礙及喪失。

2)   護理措施

a、  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採用多種方式,向老年人介紹衛生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識,並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建議有關方面開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班,以保持老年人原有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

b、  改變獨居現狀,擴大生活圈,可與家人或他人同住,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這是提高或維持智能的有效途徑。

c、  對於日常生活能力減退的老年人,要建立穩定、簡單的生活日程,如個人的生活用品、桌椅等要固定放置,並採取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

d、  加強與老年人的溝通,談話時,語調要溫和,慢而清楚,語句要簡短,不要一次給予太多的指示,必要時可多次重複。

e、  鼓勵老年人運用尚存的感覺,並儘量強調其完好性,減少挫折感。

f、  鼓勵並幫助老年人及其家屬參加適當的活動,如遊覽故地,參加懷舊性的社會活動,進行音樂治療等。

g、  對老年癡呆症等病人的家屬給以心理支持,使其認識到雖然癡呆是進行性的,但某種狀態引起的認知減退是可治的,建立支持性的治療方法,會使促發因素得到控制;同時指導家屬合理應對長期照顧病人所致的緊張情緒和壓力。

5.   自尊紊亂

自尊紊亂是指老年人自認爲已失去活着的價值,遇到困難或挫折,缺乏承受力;或認爲隨着增齡,權力、地位與待遇已失去,不會再受到社會與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1)   常見原因

a、  機體各器官功能下降。

b、  疾病導致部分或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c、  角色轉換障礙。

d、  文化素質、價值觀、信仰等影響。

e、  溝通障礙。

2)   護理措施

a、  爲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社會環境。如經常與老年人溝通,耐心聽取並尊重老年人意見;禮貌相待,主動和老年人打招呼,積極想辦法解決老年人提出的問題。

b、  挖掘老年人的潛能,鼓勵其參與社會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求,體現出生活價值。

c、  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要注意保護,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儘量尊重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使老年人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

6.   家庭作用改變

老年人家庭作用改變表現爲失落感、孤獨感,自感生活單調乏味、孤寂、空虛和悲傷。

1)   常見原因

a、  收入減少致使原一家之長地位與作用發生改變。

b、  在情感溝通上缺乏滿足,對家庭的精神寄託與心理依賴受到影響。

c、  各系統功能的進行性退化。

d、  因疾病而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2)   護理措施

a、  爲老年人提供表達關心、恐懼及期望等心理的機會,促進老年人與家庭成員間的交流。

b、  鼓勵老年人及家庭成員尋找信息和資源,以增強應對效果。

c、  幫助老年人制訂家庭收支計劃,合理安排經濟生活。

d、  在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與自我護理意識的同時,充分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爲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服務,解決老年人生活問題。

e、  鼓勵喪偶老年人再婚,達到共同生活、互相照顧、安享晚年的目的,同時解決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繁忙不能全日照顧的問題。

7.   焦慮

老年人焦慮表現爲失眠、眩暈、疲勞、坐立不安、疼痛和感覺異常,抑鬱、懼怕、神經質、失控、緊張和預感不幸,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思維中斷或不願面對現實,有時出現易怒、激怒、哭泣、退縮、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

1)   常見原因

a、  對老年期生理性改變的不適應,如耳聾、眼花、軀體不適、手腳不靈活、力不從心、疼痛、性功能障礙、社交障礙、溝通能力下降等。

b、  社會心理因素常引起老年人心理上的不適應,如離退休、經濟收入下降,環境改變,人際關係緊張,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滿足等。

c、  疾病的困擾。

2)   護理措施

a、  評估老年人的焦慮程度、應對技巧,並觀察記錄焦慮的行爲和語言表現。

b、  老年人的感受,充分理解老年人的焦慮心態,並協助老年人認識存在的焦慮,以便主動採取調整行爲。

c、  應用各種方法,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減輕其緊張度,如緩慢的深呼吸,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練氣功、聽音樂、練書法、養花、養魚等。

d、  心理疏導,協助解決具體問題,幫助老年人儘快適應新生活與新角色。

e、  開展健康教育,普及預防保健知識,讓老年人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解除心理壓力。

f、  指導老年人正確運用對策和應對技巧,做好自我護理和自我調節,主動尋求幫助,培養新興趣,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提高自我調節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老年人心理健康維護的措施

1.   加強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

1)   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衰老與死亡相鄰,所以人們一般忌諱談論衰老。雖然WHO有老年人的年齡界定標準,但大多數老年人並不是以此評價自己是否已經衰老,而是在傳統的社會觀念影響下,形成衰老的自我意識。因此,教育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有利於老年人以無畏的勇氣面對日益逼近的死亡,找到日常生活的意義和樂趣。

2)   正確評價自我健康狀況  BONN等對志願受檢者連續隨訪15年以上,結果僅20%-40%受檢者的自我評價與醫生檢查的健康狀況向一致。這一現象在老年期反映尤爲突出,LEVKOFF等調查406名45-89歲的中老年人,分爲中年組(45-64歲)和老年組(65-89歲)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①被診斷爲患有同一種病的老年人,其自我感受情況平均比中年人差。②心理因素是造成老年人自我健康評價欠佳的重要因素。③75歲以上老年人對健康的自我評價明顯較65-74歲的老年人差。由於老年人對健康狀況的消極評價,對疾病過分憂慮,更感衰老、無用,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必須指導老年人正確評價自我健康狀況,在評價老年人健康狀況時,應實事求是,使老年人對自身健康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3)   正確認識離退休問題  隨着年齡的增加,必然會導致執業能力的下降。老年人由原來的職位上退下來,這是一個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過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陳代謝,新老交替的規律,才能對離退休這個生活變動泰然處之。離退休必然會帶來社會角色、地位的變動,因此,要教育老年人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必須認識與適應離退休後的社會角色轉變,才能生活的輕鬆愉快。

4)   樹立老有所用的觀念  老年人如何繼續發揮作用,需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及客觀條件而定。對於身體好、精力充沛、仍舊可以繼續從事職業工作的離退休老年人來說,退休後繼續工作也很正常。有人把老年人的再就職看成是第二次青春,第二個職業生命,是老年人再次展現自己才能的大好時機。

5)   學習與活動相結合  老年人應充分認識老有所學的必要性,大腦完全不用或很少用會導致腦力衰退,勤於用腦可以防止衰退。因此,老年人退出工作崗位後,仍然需要學習。護理人員應指導老年人根據自身的具體條件和興趣學習和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如閱讀、寫作、繪畫、書法、音樂、舞蹈、園藝、棋類等,不但可以增長知識,活躍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端正價值觀,豐富精神生活,減少孤獨、空虛和消沉之感,而且還是一種健腦、健身的手段,有人稱之爲“文化保健”。它既可以通過使用大腦來鍛鍊思維、邏輯、想象、識別、運算、感知覺等功能,而且由於大腦、眼睛和四肢的並用,使人的感覺和運動系統都得到         鍛鍊。因此,合理用腦有益於身心健康,既可以促進大腦健康,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種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6)   合理安排家庭生活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場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與溫馨,需要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

a、  處理好代溝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下,老年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導作用,維繫親子、婆媳等家庭關係。但老年人與子女之間在思想感情和生活習慣等方面有時因爲看法和處理方法不同,而有“代溝”,即互相不適應、難以溝通或保持一致的狀況,作爲子女應盡孝道,贍養與尊重老年人;作爲老年人不可固執己見,獨斷專行或大擺長輩尊嚴,應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協商,切不可自尋煩惱和傷感。

b、  協調好經濟問題:在家庭生活中,經濟生活水平太差,尤其是老年人自身無足夠的經濟來源和無獨立支配的經濟收入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問題之一,會使老年人產生不安感和自嘆自憐的消極心理。因此,應注意經濟收支的協調。

總之,指導老年人安排好家庭生活,充分享受天倫之樂,對增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獨特的意義。

7)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古人云“飲食有節、不忘作勞”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適當地修飾外貌,改善形象;適當擴大社會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觸大自然,或欣賞優美的音樂藝術;搞好居室衛生,在室內作一些裝飾和佈置,賞玩一些花、草、工藝品或字畫等,使生活環境優雅寧靜,心情舒暢,有助於克服消極心理,振奮精神。所以,應培養老年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安排,安度晚年。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