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家庭: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預新模式

時間: 2018-07-29
進入21世紀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有研究表明,70%—80%的老齡化問題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心理因素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面。因此,對老年人進行適當的心理健康干預、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僅可以增強老年人對生命的積極體驗,也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積極發展。

我國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進入21世紀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將達到2.43億,約佔總人口的18%。隨着年齡的增長,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後會將自己的生活重心從職業活動轉爲家庭和社區活動;與此同時,他們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會有所減退。由於經濟發展不均衡,農村和城市貧富差距較大,我國“老齡化”面臨着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加重;依靠家庭贍養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出現危機,普遍缺乏養老、醫療、照料服務;“空巢老人”等越來越多的問題。一些老年人無法適應離退休等因素帶來的社會角色、社會關係的轉變和身體功能的變化,表現出焦慮、抑鬱的狀況,嚴重者甚至會自殺。有研究表明,70%—80%的老齡化問題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心理因素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面。因此,對老年人進行適當的心理健康干預、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僅可以增強老年人對生命的積極體驗,也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積極發展。

目前,國內外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預包括體育鍛煉、心理健康講座等,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但是,以上這些干預方式還不足以從本質上解決我國“老齡化”的特殊問題,更無法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實現。“積極老齡化”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參與、保障”水平,確保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生活質量,促使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體力、社會、精神等方面的潛能,保證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按照自己的權利、需求、愛好、能力參與社會活動,並得到充分的保護、照料和保障。要解決我國“老齡化”的特殊問題並實現“積極老齡化”,需要進一步發揮老年人的優勢和潛力,讓他們“老有所爲”,在老年階段也能夠繼續爲社會作貢獻,體驗到價值感。

基於我國“老齡化”的特殊現狀和“積極老齡化”的理念,我們構建了一個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預的新模式——仿真家庭,即將離退休或空巢老年人作爲第一個羣體,康復中心或特教機構的特殊兒童(主要是中、重度孤獨症兒童)作爲第二個羣體,有心理學和教育學背景的社會工作者和特教機構教師作爲第三個羣體,將這三個先前具有不同地理要素、經濟生活、社會交往和社會心理要素的社會羣體融合,形成一個自然的“仿真家庭”(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由老年人、康復及服務人員、特殊兒童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這個“仿真家庭”中,“教育型”及“生產型”老年人可以參與到特殊兒童康復及教育中,實現“老有所爲”,繼續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專長;不能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也可以通過與老年人的互動緩解自身的症狀,體驗到更多來自他人的關愛,獲得更多學習機會;與此同時,二者都可以在“仿真家庭”的生態化環境中接受有心理學、教育學背景的社會工作者和特教機構教師的幫助,參與針對老年人和特殊兒童特點設計的干預活動;從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緩解特殊兒童的症狀並提高其社會能力。這種老年人、專業人士、特殊兒童共同構建的“仿真家庭”不但可以解決特教服務及康復領域人員短缺的問題,幫助我們爲個體和羣體“積極老齡化”提供實踐模式和理論依據;還可以緩解老年人社會功能的衰退,提高特殊兒童的社交能力,實現老年人與特殊兒童的互動、互助、互補;同時,相關專業人士可以在自然狀態下對老年人和特殊需要兒童進行觀察、訪談和追蹤,促進干預方案的具體執行和靈活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

在“仿真家庭”中,特殊兒童只是老年人“老有所爲”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還需要一些具體的干預方法和內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從康復中心或特教機構的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爲老年人普及特殊兒童相關知識,培養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成爲特殊兒童教育的“專家”,從而拓展教育型及生產型老年人社會服務途徑;二是結合體育鍛鍊、團體心理輔導等干預形式,針對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特點設計干預方案,並在干預方案中將特殊兒童作爲影響因素納入進來,實現老年人與特殊兒童的融合。

目前,“仿真家庭”作爲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預的新模式已經進入初步探索階段,具備可行性。首先,基於ICF(國際功能、殘疾與健康分類)理念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體系已經完成可行性探索,正在構建老年人健康服務信息平臺數據庫。如果該數據庫得以成功建立,可以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特徵、影響因素、干預手段及相關社會支持體系進行大量應用性探索,爲老年人心理健康相關研究和“仿真家庭”干預模式的構建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持和現實基礎。其次,在可行方案上,全國孤獨症人才康復培訓基地。歷時6年,已經初步形成了老年人、康復及服務人員、特殊兒童三位一體的“仿真家庭”干預模式。結果表明:這種新型的干預模式是有效的,可以爲“積極老齡化”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基礎。未來,還需要繼續擴大樣本量,完善具體干預方案的制定、實施和干預效果的評估,進一步探索該模式的可行性和應用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