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的“精神贍養”是老年人的心理支撐

時間: 2011-05-20
     “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曲《常回家看看》,曾經讓多少人感慨,說出多少父母的心聲。近日,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中將“經常回家看望老人”寫入其中。近年來我國“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寂寞和孤獨讓很多老年人的心理蒙上陰影,甚至產生了心理疾病。法律鼓勵“常回家看看”,是一種積極的督促,它告訴爲人子女,現代老人更缺“感情贍養”和“心理贍養”,需要更多的來自兒女的精神體貼。又到過年的時候了,老人們盼望兒女的心情更爲強烈,忙碌的你,可否瞭解父母的心理?

    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其實,子女對父母盡孝,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關心老人身體健康與心理快樂,尊重老人的權利,同樣是孝順父母的重要內容。可是,許多年輕人往往把贍養老人理解爲物質供給,忽視了對老人的“精神贍養”。不可否認,給老人贍養費,聘請保姆照顧老人也是一種孝心,但是金錢與保姆畢竟代替不了親情。

    “空巢老人”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來自子女的親情關懷和慰藉。她說,現在很多兒女都認爲,回家看望老人一定要買禮物,一定要做點事情纔好。其實對於老人而言,他們更希望來自兒女的親情關懷,多享受和兒女、和孫子孫女相處的時光。她說,現在很多子女工作生活都很忙,有時不能回家老人們也能夠理解。子女不回家時不妨多給老人打幾個電話,天冷了叮囑老人多穿衣服,工作上有了小成功及時和老人彙報一下,其實老人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生活小事組成的,這些看似嘮叨的話兒老人更願意聽,也更想聽。

      保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在外拼搏的子女們要抱着感恩的心,無論壓力再大、工作節奏再快,也要經常打電話問候父母、溝通感情,因爲兒女就是老人的心理支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