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自立

時間: 2011-07-12

     進入老年的人會陷入孤獨,這種孤獨只有自己去征服,就像孩子早年是大人身邊糾纏不清的樣子一樣,老年人也會在感情上很依賴孩子,這種依賴有的會變成各種情緒表現出來。有的老年人是精神自立的,不會時時打問孩子的狀況,以愛的名義去纏着孩子,“老人心在男女上,男女心在金錢上”,老年人如果不是精神自立的,就會把思想時時放在孩子身上,這不僅是孩子的精神負擔,也是自己的精神損耗。因爲時代的差距,老年人所想的還是自己的觀念,這種觀念已經被年輕人拋棄,年輕人有自己的觀念,這樣精神不能自立的老年人常常是年輕人的絆腳石。也是家庭關係不好的導火索。

       由於老年人從早期關心孩子的角度走過來,現在孩子長大了,獨立了,老年人的心理就出現缺位,這個缺位就是時時纏着孩子是那樣依戀。實際上這是老年人精神脆弱的表現。老年人進一步陷入這種脆弱的狀態,但是年輕人一般不知道,因爲早年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是堅強的,自信的,這時老年人的狀態年輕人就不會明白。其實老年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精神缺位。這時不是尋求年輕人的理解,而是精神自立。

       精神自立就是老年人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心情,問題,不要給孩子訴說自己。自己有自己的朋友,愛好,事情,休閒方式和思想方式,病自信這種方式的合理性,這樣老年人就會在精神上自己站立,而不是依賴孩子站立。我認識一個朋友,離婚了,她不能再婚,就僅僅伴隨着孩子遠赴別的城市上學,時時關注孩子的一切,這使孩子很煩惱,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負擔。我不知道孩子真正離開她生活後,她一個人如何生活?我勸他早些離開孩子,讓孩子自立,自己也要自立,但是她是明白道理,但是做不到。像這樣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但是真正精神自立的老年人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個理想,行爲的自我係統,需要自己把自己站立起來,不是在精神上拄着孩子這個柺棍,而是自己獨立走。這樣的老年人其實需要在中年就完成這種心理預期,完成由關注孩子到關注自己的轉移,這種轉移不僅對孩子是有利的,(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對自己也是有利的。老年人不要產生在孩子眼中的卑怯感,就是精神的祈求,盼望,抱怨和哀憐。因爲人沒有必要對任何人產生這種奴性的感覺。這樣對老年人的身心都是不利的。老年人要充滿自信地生活,不是把思想盯在孩子身上,而是更大的範圍,社會,國計民生的事件,各種琴棋書畫的愛好,讀書,寫作,思考,散步,娛樂的各種形式,最好讓孩子忘記自己的存在,不要成爲孩子的精神負擔,這樣就是雙贏的。

        中國的老年人是以孩子爲一切的,其實孩子只是生命早期的義務,完成這種義務是自己的責任,但是完成這種義務後還把心理逗留在孩子那裏,這是錯誤的。就像一個人到站後不下車。中國式的家庭關係也是糾纏不清的恩恩怨怨。都是因爲過度的精神依賴,互相寄託在對方身上的感情過於大了,結果很容易失望。反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減少了。中國式的家庭是一個軟化精神的地方,這樣互相依賴,三個和尚沒水喝,這種情況也是家庭矛盾的集中點。家庭中再也沒有社會的生機勃勃的內涵,而僅僅是個吃飯睡覺的地方,財富和心理支持都在外面。而老年人要坦然地走到外面的世界中。有的老年人具有自己的財富,愛好,習慣,精神獨立,活在自我的價值體系中,完全直立地行走。大部分的老年人還是孩子的物質,精神的雙重的負擔。

       社會如何看待這種老年人?社會的老年出路在哪裏?一般的老年人在街道的邊上聊天,看汽車,打發時間,只有少數的老年人靠這自己的愛好生活。社會沒有關注這種孩子哪裏無依無靠的老年人,社會也遺棄了這種老年人,因爲這種裏裏外外的價值邊緣化,老年人更加喪失自信心。這樣就在外面訴說家裏的事情,在家裏訴說社會的事情。進行精神投機,這實際是很可憐的。老年人推掉了工作和孩子張兩個責任,就像失魂落魄的人一樣。而社會把注意力始終放在年輕漂亮的人身上。這就更加使老年人感到自己是廢人。增加了自卑感。如果老年人具有自己的養老金,這就不會吃孩子的軟飯,如果老年人具有自己的愛好和思維的自由,就不會嘮嘮叨叨。這樣老年人就會很自信地生活。

       爲什麼老年人反而要對孩子進行這種精神的依賴?因爲老年人自己沒有獨立的精神。把自己完全交給孩子,這樣就是孩子的精神負擔。老年人不知道生命是一個獨立自在的過程,早年是付出,老年就是自利了。老年人只要自立了,就減少了孩子的負擔。這樣就是愛孩子了。我十分感謝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做過的,我才成爲一個始終自立的人,而且我已經做充分的準備,轉移我的注意力在自己的世界,孩子只是放飛天空的風箏,我雖然還沒有到真正的老年,但是已經關注這種現象,這種生命的交替轉移的過程是誰也會遇到的。雖然社會,家庭把老年人邊緣化,但是老年人自己不能把自己邊緣化,要老當益壯,自己獨立站立。早年孩子早當家是父母的幸福,現在老年人自立是孩子的幸福。中國人的孝道是一種糾纏不清的東西,現代化的今天,年輕人也是負擔重重,自顧不暇,還要給老人三拜九叩嗎?老年人也不要在這個傳統的十字路口等待孩子的孝敬。自己孝敬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老年人不是生命的衰微階段,也不是社會負擔,而是社會的精神財富。社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年輕人身上,但是智慧卻是在老年人身上。西方的老年人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奇蹟創造出來,中國式的老年人卻很病態。這就是文化的觀念造成的。從生命進程看,老年人更加具有智慧,恆心,好的習慣,具有幾十年形成的處事方式,思維方式,只要老年人不自棄,就會活出新的生命境界。忘記年齡數字,這只不過是數字而已,生命的每個階段,每個點都是一樣重要的,不要被一種偏執性的數字壓垮自己的精神,因爲生命沒有因爲存在的時間段而具有高低貴賤之分。生命是永恆的重要。

     中國文化把一種強大的惰性意識附加在老年人身上,沒有思辨能力的老年人就會順勢倒下去,而具有堅定的思維能力,和鑑別能力的老年人會堅定地站立。生命的外在就是孩子,財富,生命的本質是健康和理想。老年人不要把一切寄託在外在的方面,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健康和自己的理想方面,我們會感到老年人重新回到一個學習和思考的自由天地,沒有工作的負擔,沒有社會事件的羈絆,這樣正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階段。自由而不放任,守矩而不是死板。老年人最主要是更新觀念。接受社會新生事物,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愛歌舞,愛哲學,愛琴棋書畫,愛真理和上帝,愛大自然和社會中的美好的一切。逐步進入生命的真正昇華之中。感受生命的質的飛躍。

       那互相羨慕是年齡是生命的美好的體現。價值在對面。但是人們不知道自身的價值。老年人的精神自立就是生命的生機勃勃。不要記住年齡數字,主要記住生命的價值無時無刻不是重要的,這不僅是老年人的警訊,也是年輕人的教訓。各種時期對生命的浪費是何等嚴重,年輕人無所事事以年輕自負而浪費生命,老年人因自卑自怨而耽誤生命。這種世俗的文化價值觀念襲擊了生命的全過程。生命豈是一種數字嗎?數字豈能表達生命嗎?強制性地附加給生命的數字毀滅了生命本身,而沒有思辨力的生命就會被這種思想觀念襲擊。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9-19
推薦你學習學習外國的方法,看起來比較好用, 美國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採取種種有效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對孩子自食其力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教育。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爲培養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裏是否富有,孩子在12歲以後就得給家裏的庭院剪草或做其它的家務,以換取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勤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秋天幫人掃落葉,冬天幫人家鏟積雪等。絕大多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