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老年心理健康研究進展

時間: 2011-04-21

  老年心理健康的內涵

  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種類繁多,至今尚無統一定義。老年心理健康因其老年的特點,故有其特定的含義。有國外學者曾制定老年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我國中科院心理學研究所吳振雲教授根據以往研究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歸納出老年心理健康的理論框架應涉及5個主要方面:性格健全,開朗樂觀;情緒穩定,善於調適;社會適應良好,能應對應激事件;有一定交往能力,人際關係和諧;認知功能基本正常。該理論構想通過因素分析效度檢驗,已得到證實。

  國外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1.心理健康現狀

  國外的老年心理健康事業起步較早,已形成系統的規模。國外研究範圍較爲廣泛,在日常生活、家庭護理、臨牀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涉及。有學者研究睡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抱怨睡眠質量越多,潛在的心理健康危機就越大;有學者研究健康的閱讀寫作能力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係,結果發現閱讀寫作能力越差,健康狀態越糟糕。同時,針對老年人中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也多有研究。有學者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發現病症越複雜的患者鬱悶情緒越強,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的測試中得分越低。

  2.影響因素

  衆多研究都發現家庭完整是對老年人具有積極意義的心理支持和基礎,喪偶則是其最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與負性體驗;研究揭示,家庭關係以及相互依存的關係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VanHeck從生態學角度對所有影響個體健康的因素進行了整合,按照生態學觀點,有4個小環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有影響:(1)社會文化環境。(2)人際環境。(3)個人環境。(4)當時情境:就是事件發生時的即刻情境。這4個環境從不同層次對老年人老化過程的身心健康產生着影響。

  3.心理健康評估工具

  目前,對於心理健康的評估大多采用自述式問卷進行心理測量。國外學者所使用的老年心理健康評估量表較多,大致分爲三類:(1)智力量表,包括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癡呆篩查量表等;(2)單一心理問題反應評估工具,包括流調中心抑鬱量表、老年抑鬱量表(GDS)、焦慮自評量表、自尊評價量表(SEL)等;(3)基本狀況調查工具,包括康耐爾醫學量表、SCL-90量表、生活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測查、國家健康成果量表(HONOS)等。

  國內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1.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現狀

  我國的研究內容與國外的大致相同,較爲特殊的是對離退休和空巢老人的相關研究。

  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研究。離退休老人的生活內容、生活節奏、社會地位、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由於不適應環境的突然改變,而出現情緒上的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爲,被稱爲“離退休綜合徵”。老人可出現寂寞、失落、焦慮、抑鬱和煩躁等負性情緒,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抑鬱情緒,嚴重時可轉化爲老年抑鬱症,此乃一種老年人多見且危害較大的精神疾病,嚴重者可導致老年人自殺。調查顯示:老年人患抑鬱症的概率,女性高於男性,此與女性的生理因素相關;低學歷者高於高學歷者,可能是因爲受教育水平高者以從事腦力勞動爲主,他們離退休後,大多仍繼續讀書、看報、學習,他們的情緒能夠保持相對良好狀態。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研究。空巢老人是我國另一個特殊的老年羣體,大多數是知識分子家庭,經濟收入較高,但由於子女不在身邊,導致了情感慰藉、健康醫護、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缺失,致使他們普遍存在着“老年空巢綜合徵”,主要表現爲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焦慮和抑鬱等。李德明等研究表明,孤獨是“空巢綜合徵”最嚴重的負性情緒之一,獨居老人則是空巢老人中最爲孤獨的一部分老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與諸多因素有關,他們的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滿意度、生活和文體活動滿意度對其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薛與邦調查顯示: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關係不大,而與經濟收入水平有關,即經濟收入高的老年人所獲得的客觀社會支持比收入低的老年人高。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老年人大多擁有較高的家庭地位,與子女關係比較融洽,精神狀態也較好。傅素芬等研究發現,生活事件的認知評價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婚姻狀況也顯著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與其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對退休老人的研究,發現年齡是影響其自信心的因素,年齡越老,自信心越低。

  3.心理健康評估工具

  國內學者多采用國外量表的翻譯版本或修訂版本進行研究。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老年心理問題的專家研製出適合我國國情、並針對無精神障礙的老年人心理狀況的評估工具。目前主要有4個相關工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上海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編制的“社區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調查表”,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會流行病學組建議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內容及評價標準”,盧杭生等編制的“老年人應對問卷”,以及吳振雲等編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卷”。

  國內外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比較

  國外老年心理健康研究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研究較爲成熟,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其中多與臨牀緊密聯繫。研究方法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各種量表進行測量,根據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專業性較強,條目較多。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逐步接受畢生發展心理學觀點後,老年心理學才成爲發展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學者對收錄於中國期刊網的704篇發展心理學的論文題錄(1997~2003年)進行了計量學分析,發現其研究內容中涉及老齡化的研究相對較少(佔2.3%),研究範圍也較爲單一,與臨牀聯繫較少,研究方法多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量表應用較少。

  我國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

  分析文獻後可看出我國的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較爲狹窄,涉及城市老人較多,農村老人較少;針對低齡老人較多,高齡老人較少;對文化水平高,生活質量好的老人關注較多,對文化水平低,生活質量差的老人關注較少。

  2.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較爲單一,發現問題的研究較多,應用於實際的干預措施較少,缺少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專項研究。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的使用較爲侷限。由於文化、國情的差異,國外的問卷有時並不適合中國老人,但由於適合國情的工具較少,缺少應用廣泛、簡短、有效,且方便老年人進行自評的相關工具,所以運用國外評估工具進行的研究較多。

  展望

  中國的人口政策、經濟條件等因素決定了人口老化的速度及老齡人口比重與其他國家均有所不同。因此,既要積極借鑑發達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先進經驗,又要針對我國的文化傳統,加強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要開展多學科協作,進行深入的研究;完善評估方法,編制適合國情且普及性強,便於老年人自評自助的心理健康相關工具,並建立常模;將心理衛生工作由城市深入到農村,擴大研究範圍,加強幹預措施方面的研究,滿足更多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以人爲本,加速培養維護老年心理健康的專業人才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