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活的就是心態

時間: 2014-02-21

人到老年,越發感性,很容易把不良情緒鬱積在心裏。尤其抱有以下6種心態的老人,很容易變得不陽光快樂。本期,《生命時報》邀請委員馬健文爲老人舒心解悶。

1.怕死。每個人都希望長壽,可面對衰老又很難心靜如水。有些老人畏懼死亡,不敢探視病人,甚至一個素不相識的鄰居的死訊都會令他們心有餘悸。

“老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理學家秦伯益曾說過,死亡既然是生命的必然,也就沒必要過多害怕了。他曾參觀過英國聖·克里斯朵夫臨終關懷醫院,那裏的老人大多在看書、玩牌、看電視。醫生說,這裏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只剩1個月左右,但他們還在享受人生。馬健文建議,老人一定要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豐富起來,比如讀老年大學,與有共同愛好的老夥伴們在一起。生活充實,才能忘憂。

2.孤獨。人老了很容易感覺孤獨、空虛、被冷落、被遺棄。特別是現在許多年輕人離開家鄉打拼,導致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常會整日守着電話,或對着空屋子發呆;想讓孩子多陪陪自己,或者多打幾個電話聊天,但又怕影響孩子的工作。

馬健文建議,老人要有愛好,如種花養魚、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集郵寫作、河邊垂釣等,這樣會大大降低孤獨感。還可以參加社區的老年俱樂部,多跟朋友訴苦解愁、互相安慰勸解。

3.暴躁。去年,廣州地鐵4號線一老人因搶座位與人發生打鬥事件,受到廣泛關注。生活中,不少老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轉變,自卑感增長,常因一些不順心的事大動肝火。

馬健文告誡老年朋友,要保持凡事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的心態。晚年要做到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爲樂”;從實際出發,對自己和他人不苛求,保持和善、平靜、知足的心理。

4.抑鬱。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收入相應減少,社會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常常會留戀過去,這會導致老年人抑鬱心態的產生。他們會因衰老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無用之人,認爲自己是兒女或老伴的拖累,經常自責、自卑、自憐和自貶,甚至喪失生活的興趣。

其實,長壽的老人大都胸襟開闊、心態平和,生活自由自在。秦伯益也曾說過,“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老年人不妨每天讀書看報,每天有事幹,精神有寄託;起居有規律,睡眠有保證;凡事順其自然,這樣能很好緩解抑鬱的心理。

5.多疑。有的老人面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會懷疑是不懷好意,有時一件小事都會琢磨、猜忌很久。馬健文認爲,老人多疑有生理和心理的多重原因。一方面,老人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清、記性也不好了,會對事物產生疑慮;另一方面,社交變少,心態調整得不好,也會導致老人多疑。當聽到自認爲不好的話時,老人切不要馬上憤怒地責備別人,而是要對生活現狀做個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出了問題。

6.疑病。有些老人因身體不好而多疑,常表現爲無病也疑,有病更疑。疑病的人對常人感覺不到的身體變化或疼痛也都會有所感覺,甚至對心臟跳動、胃腸蠕動等的變化也能感覺到。

馬健文建議,疑病症是老人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此時老人要切忌上網查詢或者隨便問身邊一知半解的人,更不要聽信利用這種心理行騙的人。而應該告訴子女,請他們帶自己去醫院檢查。如果醫生經體檢確定身體沒病,老人就要相信醫生的判斷,過好自己的生活。如果多次檢查後還懷疑自己有病,每天都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唉聲嘆氣的,子女要帶老人去醫院心理科看看,及時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5-01-02
活着的目的有很多,當尋找到了個人信仰的時候,無論心情如何都沒關係了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5-01-02
這是一種自私的想法,你死了解脫了,不過你父母和親戚朋友就要。。。。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5-01-02
人活着、追求不一樣,、我的理解是好心態能有心情,才能享受生活,對於人生來說只是一個條件、人不可能沒有心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