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營養治療

時間: 2011-04-01

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血管中最重要的一種,它具有動脈硬化的共同特點,即動脈出現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變。而動脈粥樣硬化本身還具有平滑肌細胞增生、結締組織基質的形成和細胞內、外脂質積聚的特點。由於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爲黃色粥樣物,故稱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心臟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狹窄,並能促進血栓形成,進而導致心肌梗死和腦血管意外。
冠心病是一種由於心臟供血動脈發生阻塞而引起的心臟病。
易患人羣:
性別是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比女性高出3.5倍,女性的這一優勢可能是由於未停經婦女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男性低,停經後女性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升高了,冠心病發病率明顯提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危險性極大,女性患者尤甚,女性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非常高,幾乎把女性本身在這一方面所有的優勢都抵消了。
膽固醇:血膽固醇與血脂含量不同,對男女患者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女性患者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太低,或甘油三酯的含量過高都會增大冠心病發病率,而對於男性患者,低密度蛋白膽固醇的含量過高才會增大冠心病發病機率,甘油三酯(一種脂肪分子)含量過高對男性不會有同樣的影響。
久坐的習慣:  缺乏體育鍛煉的人患冠心病可能性極大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活動劇烈程度逐漸降低,冠心病發病率更會有所增高,女性的活動量是否比男性小,目前還不敢肯定。這些疑問至今未得以解決,主要還是因爲用於瞭解公衆體育運動情況的問卷大多針對男性,而忽視了女性料理家務,照看孩子,照料花園及從事其它非體育性活動時也消耗體能這一事實。
肥胖:女性肥胖會增高其發病率,特別是腰圍與臀圍之比越大,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
症狀
冠心病症狀輕則幾乎無任何症狀,重則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臟猝死(心臟突然停止跳動)。性別不同,冠狀動脈受損程度不同,症狀也不同。很多男性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是心肌梗塞,而女性冠心病患者則爲心絞痛,當心絞痛發作時,除了胸口痛,更易出現噁心,呼吸困難及疲憊的症狀。雖然女性冠心病患者比男性患者發生心臟猝死的可能性小,仍有1/3的女性心臟猝死患者死於冠心病,其中2/3的女性猝死者生前滑有任何冠心病症狀。
相關營養因素:
下述的相關營養因素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發病有關:
(1) 脂肪和膽固醇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是高膽固醇血癥,血中膽固醇水平往往與飲食中攝入膽固醇的量有關,研究表明,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冠心病的負危險因素,即HDL―膽固醇水平愈高,罹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小。一些學者指出,爲了減少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應使血膽固醇保持在4.68mmol/L(180mg/dl)以下,並使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和HDL―膽固醇之比保持在4.5:1以下。所以減少動物脂肪膽固醇的攝入,增加植物固醇的攝入,將有益於動脈粥樣硬化長工 冠心病的治療。
(2) 糖類  多數學者認爲,高三酰甘油血癥與冠心病發病呈正相關,過多糖類的攝入,特別是蔗糖、果糖等,會誘發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還會使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加重。
(3) 熱量  過多的熱能攝入會引起肥胖,而肥胖則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者往往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血中HDL―膽固醇的低水平,這些都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4) 動物蛋白質  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時,往往伴隨着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增加,這對防治冠心病不利,研究表明,供給充足的氨基酸齊全且比例適當的蛋白質,對防治動脈硬樣化是必要的,若以大豆蛋白代替動物蛋白,能使血中膽固醇水平明顯下降,這與大豆蛋白氨基酸組成有關。
(5) 維生素與動脈粥樣硬化
① 維生素C:維生素C在脂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大劑量維生素C能使部分高膽固醇血癥病人的血膽固醇水平下降,維生素C能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加強血管的彈性因維生韌性,減少血管的脆性,防止出血。因此,維生素C能促進心肌梗塞病變的癒合。
② 維生素B6  構成動脈擘組織介質(酸性粘多糖)代謝和脂質代謝中脂蛋白脂酶的活力均與維生素B6有關,同時供給維生素B6和亞油酸,能使血脂水平降低。因爲人體內因維生素B6的存在,能使亞油酸轉變爲多不飽和脂肪酸,後者爲合成前列腺素的重要前體,前列腺素能在血管內皮微粒體內前列素環衍生物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前列環素,而前列環素具有使血小板解聚和血管擴張的作用。
③ 維生素E 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抗凝血作用,能防止脂肪過氧化,改善冠狀動脈血供,降低心肌的氧消耗。
④ 維生素B12、泛酸、硫辛酸和煙酸:維生素B12、泛酸、硫辛酸和煙酸等均爲維生素B族成員,目前均用來作爲防治冠心病和降血脂的輔助藥物。
(6) 無機鹽及微量元素  鉻和錳缺乏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碘能抑制脂類在動脈壁上沉着,缺鎂可使心肌興奮性增高,易發生心律紊亂而影響冠脈血供,鈉和鎘均能使血壓升高。高血壓能促進動脈硬化形成,鋅能拮抗鎘對心血管的損害作用。硬水中含有多量的鎂、鈣、鉻、錳和銅,它們參與心肌的重要代謝過程,故經常飲硬水有益於冠心病防治,軟水呈酸性,易腐蝕水管而釋放有毒的鎘元素,軟水還缺乏微量元素,故不利於冠心病的防治。
(7) 飲食中的纖維素,近來研究表明,食物纖維素能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對防治動脈硬化有益,食物纖維素的降膽固醇作用是由於:減少熱量的攝入,縮短食物通過小腸的時間,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有利於膽固醇轉變爲膽和膽汁酸,增加膽酸的排泄。
(8) 其他食物  海帶能減少脂肪在血內的蓄積,使血中膽固醇水平下降,香菇、木耳、大蒜和洋蔥均有降低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作用,木耳還有抗凝作用,大蒜則能增加血中HDL―膽固醇和減少LDL―膽固醇的作用,並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上述這些食物都有益於動脈硬化的防治。
急性心肌梗塞
概述
急性心肌梗塞的引起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進而使相應的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臨牀表現爲胸骨後持久而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心電圖呈現進行性變化,可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我國心肌梗死發病率(0.2‰~0.6‰)明顯低於歐美等國(男3.4‰,女0.9‰),這與飲食習慣有一定關係。
相關營養因素
1) 飽餐與高脂  急性心肌梗塞易於發生於飽餐後,特別是進食較多的脂肪後。因爲餐後血脂和血粘度增高,血粘附性增強,局部血流緩慢,從而使血小板易於集聚,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
2) 鎂的作用  研究表明,膳食中鎂的缺乏能引起致使性心跡痙攣,而提供一定數量的鎂可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心肌梗死併發心力衰竭的病人,使用洋地黃治療出現心律失常時,可用鎂進行治療。
3) 極化液作用  極化液是指葡萄糖-胰島素-鉀溶液(GIK)。GIK能促進心肌攝取和葡萄糖代謝,促進鉀進入細胞內,恢復細胞膜極化狀態,故能使心肌梗死麪積縮小,以利於心肌收縮,減輕心律失常,並使心電圖恢復正常。
營養治療
營養治療的目的是減輕心臟負擔,改善機體和心肌營養供給,保護心功能,減輕或防止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亂併發症,促進病人康復。
(1)控制熱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熱能的攝入應加以控制,疾病初期應供給低熱能膳食,每天供給熱能2090~3347KJ(500~800kcal)。隨病情好轉,採取逐漸增加膳食中熱能的方法,直至過渡到一般冠心病膳食爲止。
(2)限制脂肪和膽固醇:心肌梗死病人膳食以清淡平衡、富含營養素爲原則,對脂肪和膽固醇應加以限制。待病情恢復後,按循序漸進原則調整膳食中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直至恢復一般冠心病膳食爲止。但應注意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P)和飽和脂肪酸(S)的比率,P/S保持在3:1時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
(3)限鈉、補鎂及使用極化液:心肌梗死合併心力衰竭時給予低鹽膳食,避免鈉、水滯留和減輕心臟負擔。增加膳食中鎂的含量,有利於心律失常的治療。使用極化液可改善心肌代謝。
(4)膳食調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經治療後,一般於第2周可在牀上做四肢活動;第3~5周,病人可逐步離牀站立和在室內緩步走動,但重病人例外;住院4~6周後,若病情穩定,體力增強,可以出院。所以,膳食安排應隨病情變化進行調配。
• 疾病初期:供給清談流質,量控制在1000~1500ml。
• 疾病好轉期:供給飲食,膳食易消化、富營養,限制脂肪和膽固醇,限制產氣食物,鈉限制在2g以下(相當於5g鹽),採用少食多餐的進餐方式。
• 疾病恢復期:病人病情穩定,準備出院休息,仍應供給低熱能和低鹽膳食,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其中脂肪佔總熱量20%~25%,蛋白質佔15%~20%,糖類佔55%~65%。充血性心力衰竭
概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稱心功能不全,係指在適量靜脈迴流情況下,由於心臟排血量降低而不能維持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病理狀態。其特徵爲心排血量不足,組織血流量減少、肺循環和體循環浴血。它是各種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一種臨牀綜合症。
相關營養因素
(1) 鈉、水瀦留:心力衰竭病人,由於心博出量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增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出現體內鈉、水瀦留。鈉、水瀦留能引起血容量增加,迴心血量增多,但因心衰時排出量下降,故使肺循環和體循環淤血。
(2) 鉀代謝失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易出現低血鉀,其原因爲:①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腎遠曲小管鈉重吸收增加和鉀的排出增加;②非保鉀利尿劑使用時,鈉鉀排出量同時增加;③大量利尿時,可使鉀進入細胞內。
(3) 鈣、鎂代謝異常:高鈣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心電圖顯示ST段及Q-T間期縮短、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竇房和房室傳導阻滯等;低鈣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電圖顯示ST段平坦延長、Q-T間期延長。因此,維持鈣平衡有利於心力衰竭的治療。同時,食物脂肪對鈣的吸收有影響,鈣吸收需脂肪同時存在,但脂肪過多又會使鈣吸收減少。
心力衰竭易引起鎂的缺乏,缺鎂又能使心力衰竭加重和誘發洋地黃中毒。心力衰竭病人缺鎂是由於:①疾病本身因素,如心力衰竭可使尿鎂排泄增多、醛固銅增加和無氧代謝,引起鎂缺乏、消化道淤血,使血鎂吸收減少;②藥物影響,如強利尿劑(呋喃苯胺酸和利尿酸鈉)的使用增加鎂的排泄,以及洋地黃使用本身也可以引起缺鎂。
營養治療
營養治療的目的是控制體內的鈉和水,減輕心臟負擔,以利於病人康復。
(1)控制鈉和水的攝入:心力衰竭病人排鈉減少,因而過多鈉鹽的攝入,會加重心力衰竭症狀,因此,對鈉的攝入量應適當加以限制,切忌醃製品及含鈉高的食品。但由於強利尿劑的使用,鈉鹽的限制又不能過嚴,以免影響病人的食慾,同時也可以減輕低鈉綜合症。若爲難治性心力衰竭伴稀釋性低鈉時,就應從嚴控制鈉和水的攝入量,鈉鹽應限制在1000mg/d以下。
人體每瀦留7g氯化鈉,就會同時瀦留1000ml水。在給予低鈉膳食時,病人體內水瀦留相應減少,故供給低鈉膳食的心力衰竭病人,水的限制不必太嚴,一般允許攝入1000~1500ml/d。對於頑固性心力衰竭病人,每日供水量限制在500/1000ml爲宜。
(2)注意鉀的平衡:由於利尿劑的使用,心力衰竭病人易發生低血鉀。缺鉀時,病人會出現心律失常、腸麻痹和呼吸麻痹等;缺鉀還會誘發洋地黃中毒。應鼓勵病人多吃含鉀高的水果和果汁。嚴重心力衰竭病人,由於腎功能不全而發生高血鉀,此時,應限制膳食中鉀的供給量,以配合臨牀治療。
(3)增加鎂的攝入,注意鈣的平衡:由於高鈣和低鈣均能對心肌產生影響,所以,心力衰竭病人膳食要注意鈣的平衡。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進行調節。膳食中補充含鎂豐富食物對心力衰竭病人治療有利,而豆類及豆製品,以及芝麻醬內含鎂均較豐富。
(4)供給適量蛋白質:心力衰竭病人的蛋白質攝入量不應限制過嚴,一般主張每日攝入量0.8g/kg爲宜。過多蛋白質攝入也不適宜,因爲蛋白質代謝的特殊動力作用要增加心臟的能消耗,對已衰竭的心臟不利。
(5)心力衰竭而又肥胖病人需限制熱能: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橫膈擡高又影響肺容積,對心力衰竭不利。應採用低熱能膳食,每天熱能攝入量爲4200-8400kJ(1000-2000kcal),使體重維持在理想體重水平,這會減輕心臟的負擔和機體的氧消耗。
(6)供給富含維生素膳食:豐富的維生素能改善心肌代謝和心肌功能。因而心力衰竭病人膳食中要膳食中要富含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營 養 補 充 品      建  議  用  量        說    明
小麥胚芽油E          每天3次,每次2粒以上  維生素E可防止血脂及膽固醇沉積血
(必要時增加高單位E)    管及有抗張微血管作用,必須脂肪酸
                          降低血管脂肪及膽固醇作用。
B 族                  每天3―4次,每次2粒    防止半胱胺酸沉積血管,活躍心臟機
能,協助肝臟生產卵磷脂。
維生素C              每天3---4次,每次3粒    預防血管硬化,減少中風機會,可防
  止血塊形成。     
類胡蘿蔔素          每天3次,每次1粒      防止微循環堵塞
蛋  白  粉          每天2次加脫脂奶飲用    優質蛋白質代替高脂肪蛋白質
鈣  鎂  片          每天3次,每次1―2粒    有助於正常心肌功能
深海硅魚油            每天2―3次,每次1粒    可增加血管高密度脂蛋白
卵  磷  脂          每天3次,每次600mg    乳化血脂及膽固醇
纖  維  素          每天3次,每次2粒      降低血膽固醇,增加飽腹感,有助控制體重。注:多吃香蕉、橘子汁、花生、豆類及豆製品粗糧、硬果類。礦泉水中含鎘量低微,有條件飲用,對高血壓病有益。限制熱能,禁菸,少飲酒,允許適當飲用咖啡,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對高血壓病人有益,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