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牀路徑(2009版)

時間: 2011-03-03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ICD-10:I25.1)

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ICD-9-CM-3:36.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心血管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絞痛發作史。

2.臨牀表現:可有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或飽餐時心前區憋悶、不適,心律失常等。

3.輔助檢查:心電圖和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等。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心血管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ICD-9-CM-3:36.1)。

(四)標準住院日11-1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I25.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疾病編碼。

2.已完成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診斷明確。

3.有手術適應證,無禁忌證。

4.年齡≤70歲。

5.心功能≤III級或EF≥45%。

6.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1-3天。

1.所必須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型,尿常規,血生化全項(血電解質+肝腎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氣分析;

(2)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

(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2.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如心肌酶、血肌鈣蛋白、胸部CT,肺功能檢查、頸動脈血管超聲、取材血管超聲、腹部超聲檢查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並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八)手術日爲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術中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使用體外循環輔助。

3.手術植入物:胸骨固定鋼絲。

4.術中用藥:麻醉和體外循環常規用藥。

5.輸血及血液製品:視術中情況而定。

(九)術後住院恢復9-14天。

1.術後轉監護病房,持續監測治療。

2.病情平穩後轉回普通病房。

3.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血糖,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

4.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並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5.抗血小板治療:根據患者病情決定用藥時機。

(十)出院標準。

1.病人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完成複查項目。

2.切口癒合好:引流管拔除,傷口無感染。

3.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術前需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5-6天,手術時間相應順延,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2.圍手術期併發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3.手術耗材的選擇:由於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內植物和耗材,導致住院費用存在差異。

4.醫師認可的變異原因分析。

5.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