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簡齋《中醫關於冬季養生的理論與實踐》7

時間: 2011-06-16

2004年整理的一篇文章,發過,後來刪去,不怕專家笑話,再發出來吧!

冬病防治

冬季天氣寒冷,氣候乾燥,萬物蕭瑟,生機蟄伏,稍不注意,便易生多種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和加重.或舊病上又增新疾。疾病末顯露之前重在防,顯露之後則要將它消滅於萌芽之中,截斷其惡化途徑,不讓其發展。即所謂“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黃帝內經》)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必須重視防病保健。 

體溫過低症

所謂體溫過低症,是指一種身體內臟器官嚴重失溫症。從中醫角度分析,手腳冰涼、體溫過低是一種“閉症”,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臟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貧血、腸胃病患者、營養缺乏者、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者,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肢體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均可導致手腳冰涼。

手腳冰涼、體溫過低會導致女性月經少、月經不調,甚至不孕;女性在經期、孕期、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腳冰涼。如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此外,手腳冰涼還會導致女性月經少、月經不調,甚至不孕。而男性手腳冰涼則有可能會導致不育、脈管炎等。

長期手腳冰涼會導致手腳凍傷,還會引發風溼病。而這種症狀一般多發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爲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防治措施:每餐吃飽;穿着適中;保持乾燥,儘量減少出汗和避免衣服潮溼;不喝酒,冷天飲酒能產生溫暖的感覺,這是因爲酒精使血管擴張從而將身體內部血液帶到皮膚表面,但與此同時,身體內臟器官會由於缺血而造成體溫下降。

下面介紹一道可以有效改善手腳發涼症的療方:大棗生薑湯

[原料]大棗、生薑、紅糖。

[做法]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煎湯代茶飲,每日1次,堅持服用。 

    經常喝大棗生薑湯之所以能改善手腳發涼的症狀,這與大棗與生薑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發揮姜辛溫而行,棗甘溫而補之意,共同促進氣血的流通,全身的血液循環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手腳自然也就隨之溫暖起來。 

    此外,大棗生薑湯中的紅糖,也具有補中、養血、活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已經證實,生薑所含的薑辣素對心臟和血管運動中樞有直接興奮作用,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行旺盛而使絡脈通暢,進而改善體表循環,使人感覺全身溫暖。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薑性溫,常被牙齦腫痛、口腔潰瘍、便祕等“上火”症狀困擾的朋友,不宜過多攝入生薑;大棗生薑湯中含糖分較多,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除了大棗生薑湯外,手腳發涼者要加強人體抗寒能力,還可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和蔬菜,如瘦肉、魚、家禽肉、豆類、葉類蔬菜等,吃肉時最好同時飲用桔汁,以增強人體對鐵的吸收(但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要慎食)。在選擇果蔬、肉類等食物時,最好選擇溫性的,如桂圓、橘子、羊肉、狗肉、牛肉等,同時,儘量避免過多食用梨、香蕉、黃瓜、冬瓜、橙子、西瓜等涼性食物。

凍瘡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往往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紅、腫、痛的症狀,個別嚴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壞死。 

預防的辦法是:在室外鍛鍊或勞動,要注意對身體的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膚上塗些油脂,以減少皮膚的散熱。若是站崗值勤或野外作業,應適當增加手腳的活動,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穿鞋子不要過緊,因爲過緊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發生凍瘡。若能平素做到用冷水洗手、洗腳和洗臉,就能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不易得凍瘡。 

若已發生凍瘡者,可採取下列措施: 

一是用按摩法:因爲按摩能促進手腳的血液循環,特別是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使血不淤滯,從而加速痊癒。具體做法是:(1)手按摩:兩手合掌、反覆搓摩,使其發熱,然後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這樣反覆相互共摩擦15至20次(一左一右爲一次)。(2)腳心按摩:坐牀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覆按摩15至20次。(3)腿按摩:坐牀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擦回大腿根,一下一上爲一次,共擦15至20次,然後右腿同樣做15至20次。 

二是用食物外敷法:生薑15克,辣椒15克,白蘿蔔30克,水煎洗患處;鮮山藥搗爛,塗擦於患處,幹即更換;或加蓖麻子仁數粒,一同搗爛外敷更好;用醋煮熱,趁熱溼熬患處,每日三次;以上辦法是用於凍瘡初起時。 

若是凍瘡潰爛:可用雞蛋黃油外塗,每日二至三次;蜂蜜60克,加入豬油15克,調勻成膏,塗敷患處,每日二至三次。 

三是熱洗患處:把一錢黑胡椒研粉未後,加水適量煎煮,然後趁熱洗患處。 

便祕

指大便次數減少和排出因難。冬季氣溫驟然下降,人們尤其是老年人戶外活動減少,又因畏寒怕冷喜臥牀,更容易引起排便困難。防治措施:①調整飲食結構,多飲水,多食高纖維素食物和保持足夠的液體攝入量。胡蘿蔔、菠菜、芹菜是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香蕉、梨、蘋果等水果中的果膠,也是一種與纖維素相仿的物質,也有通便作用。②進行體育鍛煉,並逐步增加活動量,利於通便、排便。癱瘓、體弱多病者,堅持下肢被動擡舉運動和腹部按摩也可防治便祕。按摩方法:清晨空腹時,以臍孔爲中心,順時針、逆時針按摩數十次。

治療便祕的小驗方:

土豆洗淨去皮,攪拌成汁;小火熬至粘稠,加入適量槐花蜜。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兩勺,空腹服。

痔瘡

防治措施:①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如有便祕、腹瀉應及時處理。②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在一天中4個“最佳飲水時間”(起牀後、10點左右、15點左右、睡前)主動飲水。③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④久坐和排便後提肛,即肛門收縮(稱縮肛運動)20次。⑦內痔常脫出者,不宜久坐,久站,應多平臥。⑥溫水坐浴可加速血液循環.減輕淤血。冬季氣溫低.要隨時加熱水,使水溫保持在40℃左右,坐浴20分鐘。

腳癬

冬治腳癬最適時。腳癬是最常見的皮膚病,由黴菌寄生於皮膚上引起。從梅雨季節一直到夏秋之交都是黴菌的旺盛時期,故夏天症狀最嚴重。而入秋後便暫時減輕或消失,其實,這只是因涼爽季節黴菌繁殖減少,而黴菌依然隱匿在皮膚內部,僵而不死,待到翌年夏天則又捲土重來。夏季黴菌繁殖旺盛,腳癬症狀嚴重,患部容易感染,藥物的效力很難發揮。冬季則相反,雙腳比較乾燥,此時施治,可獲事半功倍之效.甚至根除。常用簡便方法:大蒜汁或酷泡生半夏塗擦患處,或用阿斯匹林研細末以凡士林調成膏狀塗擦。用藥期間要避免重複感染,穿過的襪子,用過的腳市要嚴格消毒。

流感

初冬時節,常常出現氣候由冷轉暖的現象,老百姓把它稱作“小陽春”。冬季已寒而驟然轉暖,就像春季已暖而驟然轉寒一樣,都是不正常的氣候。這時一些傳染病就會流行,其中對人們威脅較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影響健康長壽的大敵。在流感流行期間,應儘量避免去影劇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居室內部要經常通風,牀頭要擺放一小瓶薄荷油(薄荷油應該用能漏氣的瓶塞蓋好,讓氣味緩緩:發散),亦可用米醋薰房間,這樣就能大大減少病毒。民間驗方姜棗湯(10個大棗,5片生薑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減少發病。此外,夜臥桑菊枕(以碎桑葉、碎菊花:鋪在稻殼或蕎麥皮上作枕蕊),亦有驅風清頭目,防治感冒的效果。 

預防流感九法

洗:早晨起牀後,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洗腳。

漱:每天早晚用淡鹽開水漱口,可殺死口腔裏的病菌。

走:早晚到室外散步、爬山、打太極拳等。

搓:兩手伸開,對掌相搓30次,並向迎香穴(位於鼻脣溝內,橫平鼻翼外緣中點)按摩10次。

開:凌晨起牀後打開窗戶通風10一15分鐘。

飲:在流感流行期間,晚上用紅糖或白糟30克,鮮生薑末3克,開水沖泡,睡前飲1杯。綠茶泡水飲服亦可(失眠者忌飲)。

呼:精力集中,身體站正,兩腳與肩同寬,兩臂伸直,舉過頭頂,深呼吸10次,切勿憋氣。

按:兩手食指按上星穴(上星穴位於頭正中線上,入前髮際3釐米處),然後用小指掌關節按風府穴(位於頭後正中線,髮際上3釐米處)達酸脹爲宜。

薰:每日早晚用食醋在房間內燻蒸各1次。

抑鬱症

所謂抑鬱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情況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

預防措施:

一是延長光照時間。因爲冬季光照時間短,是情緒抑鬱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 

二是加強體育鍛煉。因爲通過體育鍛煉能調整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使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得以抑制,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激怒、焦慮、抑鬱等狀態。 

三是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B1、B2的豆類、乳類、花生、動物內臟等。原因是若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缺乏,可影響大腦的功能和情緒。

參考資料:

《古今中醫養生精要》華明義 金維良

《營養 膳食 健康》 陳學存 傅愛中 

《道儒百家話養生》 伍後勝 周金泉

《天人合一養生觀》 傅紀綱

《中華醫藥》 cctv4

《黃帝內經》

《中醫學基礎》

《醫燈續焰》(清)潘楫

《常見病簡易中醫療法》 楊智孚等

《營養健康500問》

《美味家常菜320例》 封長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