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的起源和發展 歐錫彪 高級營養師

時間: 2011-06-03

  摘 要: 中國傳統營養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運用食物保健強身,防治疾病,促進機體康復的一門學科,涉及 關鍵詞: 中國傳統營養學  中醫理論  食物保健  機體康復  食物本草  飲食養生  飲食治療  飲食節制   食物本草、飲食養生、飲食治療、飲食節制、飲食宜忌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與其他學科一樣,中國傳統營養學經歷了由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1、中國傳統營養學的發展簡史 1.1 傳統營養學的起源和進程 1.1.1 早期營養雛形人類爲了生存、繁衍後代, 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需要。早在上古時代,人們在尋找食物過程中,不斷品嚐,逐漸分清藥物和食物的區別,將有治療作用的動植物均歸於藥物,能飽腹充飢,對身體有益的動植物均歸於食物,因此在醫學史上有“醫(藥)食同源”的說法。鑽木取火由古人茹毛飲血的生食轉變爲熟食,爲人類增進健康創造了條件,這是一大進步。商代,相傳伊尹精通烹調,同時善於配製各種湯液治病,原料中就有“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薑桂即是調料,又是發汗解表、宣通陽氣、溫胃止嘔的佳品。此時中國傳統營養學已經初具雛形。至周代,據《周禮·天官》所載,食醫位居疾醫、瘍醫、獸醫之首,可見當時朝廷非常重視飲食養生和治療問題。這標誌着中國傳統營養學已形成制度,比西方營養師早了2000多年。 1.1.2 營養實踐及代表著作隨着醫學的發展, 傳統營養學在預防、保健、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在食養、食療方面更突出,這些大多記載於醫書和本草著作中。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部我國現存最早的重要醫書—— 《黃帝內經》,它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也奠定了中國傳統營養學的理論基礎,並提出了全面膳食觀點。如《素問·髒氣法時論》雲:“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這樣配製的膳食才符合人體健身的需要。這可能是世界上全面膳食的最早記載。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之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共載藥物365種。書中也記載了一些有藥用價值的食物,如薏苡仁、胡麻(芝麻)、芡實、山藥、龍眼、乾薑、核桃仁、蜀椒等。東漢時期的醫家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選用不少食物治病,如用於心神失養,精神抑鬱的“百合雞子黃湯”,就是典型的代表。晉代葛洪在其所著《肘後備急方》中,首次記載用海藻治癭病(甲狀腺腫),用豬胰治消渴病(即糖尿病)。唐代孟詵撰寫了第一部食物本草專著(《食療本草》),共分三卷,收載食用本草241種,每味食物名下均載有數個處方,其配製合理,使用方便。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幹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中,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 夫爲醫者,當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書中論述用肝臟治夜盲;海藻、昆布治癭瘤;穀皮防治腳氣病等。《飲膳正要》是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所著, 內容豐富全面。全書共三卷,卷一概述各種情況避忌,以及聚珍異饌。卷二介紹“諸般湯煎”和“食療諸病”。卷三是食物本草,並附有圖譜。書中還首次記載了用蒸餾法工藝制的藥酒。明代醫家李時珍勤求古訓,博採諸家,共收集本草1892種,著成《本草綱目》一書。《本草綱目》不僅是明代以前本草的集大成者,也是食物本草的總結。其中食物約佔全書本草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作了全面評述還增補了不少以前未記載或述之不詳的食物。此外還記載了大量食療方。清代章杏雲的《調疾飲食辨》、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也各有特點。 總之,中國傳統營養學在上古時代與醫藥同時萌芽與發生,至商周漸成雛型,設“食醫”專司此事,至秦漢、唐宋逐漸奠定基礎,復經元明清充實發展,形成了較爲系統的學說,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與臨牀經驗,值得後人挖掘、繼承、發揚、提高。 1.2 中國傳統營養學的特點 1.2.1 預防爲先中醫歷來強調主張“治未病”, 預防在先。能治未病者,可謂上工。治未病分爲兩個層次:其一,未病防病。在疾病未發生之前,就採取預防措施,阻止疾病的發生。全面膳食、飲食有節、調和五味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其二,既病防變。即考慮疾病未來發展的趨勢,治療於未變之時,防止疾病向壞的方面轉化。 1.2.2 整體觀點整體觀念包括了兩個含義。 其一,人與自然的整體觀 人生活於自然環境之中,作爲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係。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飲食須順應四時的變化,否則易患疾病。如夏季炎熱,宜食寒涼清熱之品,如西瓜,綠茶,綠豆等。地域不同,飲食也有差別,如四川、貴州、湖南等西南山區,氣候潮溼,可吃一些辛辣之品,如辣椒,花椒等,以燥溼除溼。而北方氣候乾燥,則不宜多食辛辣之物。 其二,人體自身的整體觀 人體臟腑與臟腑,臟腑與形體的各個方面都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如肝合膽,主筋,開竅於目;腎合膀胱,主骨,開竅於耳:肝腎同源等。臟腑的功能失常,可反映於體表;體表組織器官有病,也可累及臟腑。臨診過程中根據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的變化,可瞭解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及正邪的消長,確定治療原則。如老年人常見腰痠腿軟、眼花耳聾等證,考慮到目與肝有關,腎與骨、耳有關,推知爲肝腎不足所致,治療原則宜補益肝腎,可以經常食用枸杞子、核桃仁。 .......................................

全部內容:《中國營養師服務網/中國營養保健品供營養商》[營養健康]欄目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