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婦女及老年人與糖尿病

時間: 2011-04-29

一、兒童與糖尿病

1、兒童期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症 兒童期原發性糖尿病。有以下數種:Ⅰ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β細胞遭致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所造成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又稱胰島素依賴型 ;Ⅱ型糖尿病:是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所致在兒童期發病者甚少、青少年成熟期發病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β功能缺陷症,甚罕見 。

2、兒童期糖尿病的病因:

    Ⅰ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雖然其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已經肯定了一些因素對發病的決定性作用:其中有遺傳易感性、自身免疫反應及環境因素

3、兒童期糖腦病的臨牀表現

    起病較、患兒於起病前有發熱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膚感染病史,多飲、多尿、多食易飢、但體重減輕,消瘦明顯、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幼兒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後又出現遺尿,常爲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膚感染,長期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患兒可發生白內障、晚期患兒因微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病變及腎功能損害,有些患兒在就診時即處於酮症酸中毒狀態,這類患兒常因急性感染、過食、診斷延誤或診斷已明確但突然中斷胰島素治療等因素誘發,幼年患兒發病率較年長患兒高。 起病甚急、進食減少、噁心嘔吐、腹痛、關節或肌肉疼痛,迅速出現脫水和酸中毒徵象:皮膚粘膜乾燥、皮膚充實度降低、呼吸深長、呼氣中帶有酮味、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體溫不升,隨即出現嗜睡、淡漠甚至昏迷狀態 。少數患兒起病較緩慢 以精神呆滯、軟弱、體重下降等爲主,可持續數週之久,病程久而且治療不當的患兒常見生長髮育受影響而身材矮小,肝臟因脂肪侵潤而腫大。

4、兒童期糖尿病的檢查

   尿液檢查

   (1)尿糖定性:未經治療的患兒尿糖應爲陽性 其呈色強度可粗略指示血糖水平

   (2)尿酮體:在尿糖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時呈陽性

   (3)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不能被常規方法檢出 爲要及時瞭解腎臟繼發病變 應選用較敏感方法 對患兒定期檢測尿蛋白 

    血液生化檢測

   (1)血糖測定:空腹全血或血漿血糖大於等於  mmol/L

   (2)血清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 遊離脂肪酸:明顯增加

   (3)血氣分析:常呈代謝性酸中毒表現

   (4)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可作爲患兒病情在以往 ~ 個月期間是否獲得滿意控制的指標

    葡萄糖耐量試驗:僅用於無明顯臨牀症狀 尿糖偶爾陽性而血糖正常或稍高的患兒

兒童期糖尿病的診斷

   4診斷及鑑別診斷

典型病例診斷並不困難,對僅有口渴、消瘦或遺尿症狀患兒;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或不明原因的脫水酸中毒患兒都應考慮兒童期糖尿病的可能性

注意與以下疾病鑑別:

    其他還原糖尿症:尿液中果糖和戊糖等其他還原糖均可使斑氏試液呈色,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尿液可以鑑別。

    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症:有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如Fanconi綜合徵、腎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或重症重金屬中毒等患兒都可發生糖尿。鑑別主要依靠空腹血糖測定,必要時可進行糖耐量試驗。

    嬰兒暫時性糖尿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胰島β細胞功能發育不夠成熟有關,多數在出生後六週內發病,表現爲發熱、嘔吐、體重不增、脫水等症狀;血糖增高、尿糖和酮體陽性可持續數週

    其他發生酸中毒 昏迷的情況:如尿毒症 低血糖和急腹症等

5、兒童期糖尿病的治療

    兒童期Ⅰ 型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應是:消除臨牀症狀 特別對酮症酸中毒尤應積極處理;糾正代謝紊亂 力求病情穩定;使患兒獲得正常生長髮育 保證其正常的生活活動

    酮症酸中毒的治療 治療方案主要是液體治療 胰島素治療以及控制感染

    長期治療措施:控制飲食 正確使用胰島素

二、婦女與糖尿病

糖尿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因此一些婦女進入更年期後擔心自己會不會患糖尿病。糖尿病有許多類型,其中有一類發生在中年及中年以後,同時在絕經前後,婦女的糖代謝也確易發生變化,糖更容易轉化爲脂肪,並隨年齡增長糖耐量減退,據統計糖尿病的發生率可增加到1.6%。但這並不說明糖尿病是屬於更年期症狀的一種表現。

  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其主要病因是由於胰島細胞中的胰島素分泌減少,中年期後發病增多,40歲以後發病的佔總發病人數的75%以上,婦女更年期的生理變化也開始於40歲左右,這兩類病理和生理的變化正好處於同一年齡階段,因此更年期婦女發生原發性糖尿病的比例較年輕人爲高,就不足爲奇了。

有糖尿病的更年期婦女除其本身病症外,可能也會加重某些更年期症狀,如使皮膚瘙癢症、外陰瘙癢症加重,生殖泌尿道感染髮病的機會增多,白內障容易發生等。此外,糖尿病人在更年期的治療用藥上,也應考慮這一年齡階段的特點,在選擇降糖藥物時不能隨便濫用,要聽取內分泌醫生的意見.

    婦女當更年期到來時,卵巢分泌功能減退,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發生糖、脂代謝改變,易患Ⅱ 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時如果適當補充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報告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服用雌激素組的Ⅱ 型糖尿病女病人血糖水平明顯低於未服用組。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未接受雌激素補充療法的老年婦女,發生Ⅱ型糖尿病的人數比接受雌激素補充者高近5倍。據此,有人認爲,雌激素可能減輕胰島素抵抗,從而改善人體處理葡萄糖的能力,使血糖維持正常水平。更年期婦女基本都是40歲以上,發生原發性糖尿病的可能性較大。

三、老人與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在60歲以上,絕大多數患的是II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據統計,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11.32%)要高於糖尿病的平均患病率 (3.2%)。隨着老齡化的加速,老年糖尿病患者將有增無減。因此,社會對此更應高度重視。

    糖尿病爲何特別“偏愛”老年人呢?首先,與生理改變有關。老年人體內的器官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萎縮,各種功能日趨減退。其次,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老年人離退休後,無工作壓力,社會活動相對減少,因而吃得好,休息多,活動少。若長期處於這種“收入多、支出少”的狀態,必然導致營養、熱量過剩;再加之機體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故容易患糖尿病。

   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在例行體檢時才被發現,事先毫無覺察,可以說是糖尿病“突然登門造訪”。還有不少人直到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早已患有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容易出現的併發症有:白內障、視網膜病以及心腦血管病等。最嚴重的是發生糖尿病昏迷,因病情險惡,常可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應該定期檢查血糖,以求儘早發現糖尿病。平時,還需特別留意是否有老年糖尿病的一些先兆症狀,如體溫低、多汗、肌肉萎縮、明顯消瘦、關節疼痛、認知功能減退等。

老人與糖尿病怎麼“和平共處”

    一旦糖尿病不請自來,老年患者也不要灰心喪氣、自怨自艾,而要學會與糖尿病共處。只要儘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積極預防併發症,老年朋友仍然可以瀟灑地生活着。

    具體地說,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遵守三項治療原則:一、是要嚴格控制飲食,這不單純是限制主食量,應該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與醫生或營養師商量,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最佳飲食方案。二、是每天要參加一些必要的體育活動。三、是如果經過飲食控制,血糖控制得仍然不理想,則需在醫生指導下加用降糖藥。在治療過程中,還必須堅持定期檢查血糖,不能只查尿糖,因爲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腎糖閾也在上升,故尿糖不能反映血糖水平。

    此外,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還必須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宜清淡,少吃糖和鹽;多吃蔬菜,炒菜多用素油;少吃動物蛋白質,多吃豆類蛋白質;進食宜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每天鍛鍊不少於半小時;少喝酒,不抽菸;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笑口常開。這樣才能讓病魔望而卻步,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

老年人須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全身慢性代謝疾病。近年來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劇上升,據1994年在全國24萬成人中進行普查,糖尿病患病率爲2.51%,糖耐量低減率爲3.20%。目前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羣中,糖尿病的平均患病率已接近10%,並且有繼續增高的趨勢。在國外,像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於我國。所以說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通過了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訣議,並將11月17日定爲世界糖尿病日。

    老年糖尿病在糖尿病人中所佔比重最大,極容易漏診,從而失去早期診斷、合理治療的機會,成爲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對糖尿病發生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但是,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由於環境污染的加劇,各種不良的生態因素引起了機體的微量元素、電解質平衡失調,造成免疫功能下降、過敏性疾病增多,構成了近年來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的基礎。可以說糖尿病是一種生態疾病,是繼高血壓病、腫瘤、新生兒畸形、甲狀腺腫大之後的又一種生態原因疾病。

    當前,糖尿病的症狀已不僅僅是“三多一少”,症狀往往不典型,患者僅感到口乾、乏力,有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者爲易感人羣。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掌握好糖尿病的預防對策。

    1、居住環境  要選擇周圍土壤、空氣、飲用水沒有嚴重污染的環境,居室內的裝飾不要有酚類等揮發性氣體。要樹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菸、不飲酒,生活注意規律化。

    2、飲食控制。膳食要注意相互間搭配平衡,品種要多樣化。60歲的老年人,每天攝入食物含熱能1900大卡左右,每天大體的食物量相當於雞蛋1~2個,瘦肉50-100克,植物油50克,糧食200N250克。一般體重指數男<25,女<24爲良好,超過這一範圍,應控制膳食量。總的原則是低脂、低糖、低鹽、粗細糧搭配,高纖維素飲食。

    3、要適當運動。運動的強度以中、輕度有氧運動爲宜。每日活動時間一般爲40-60分鐘,並且堅持經常,循序漸進,以促進外周組織葡萄糖的利用。

    4、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對血糖、甘油三酯進行監控。應努力將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甘油三酯控制在正常範圍,使空腹血糖<6.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0mmol/L;甘油三酯<2.4mmol/L。如果測得值達正常上限或超過時,繼續做糖耐量試驗,經確診後,及早進行治療。

    5、進行藥物預防治療。對經過飲食、運動療法效果不佳的糖尿病人,應及早進行藥物療法。藥物的使用是治療糖尿病十分重要的手段,但必須在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效應。病人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中醫中藥在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防止延緩糖尿病併發症方面有獨特的療效。像山楂、黃芪、黃柏、山萘、黑豆等含有黃酮類和大豆黃酮,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護胰島、調整糖代謝等多方面的治療作用;人蔘、山萸肉、黃芪、枸杞、地黃、白芍、麥冬等有促性腺激素、調節神經功能或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作用。糖尿病人可以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如果應用上述方法預防、治療,效果並不明顯,或是由II型轉爲I型混合型的病人,就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應用胰島素,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