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更名爲“冠狀動脈炎”的思

時間: 2011-01-27

 考

孫餘華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任何疾病的名稱,應能正確反映疾病的本質,這樣纔能有利於我們更深入地認識疾病,進而有助於人類戰勝這種疾病。

上世紀早期,特別是弗萊明漢心臟研究以後,人類對動脈粥樣硬化的認識,逐漸定格爲血液中的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慢性沉積。或許正因爲此,國人把英文的 “atherosclerosis”一詞譯成“動脈粥樣硬化”。

目前,就動脈粥樣硬化的滲出、增生、壞死、纖維化和鈣化等炎性病變的本質,學者們已達成共識。那麼,我們能否把傳統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更名爲冠狀動脈炎呢?

從字面上講,動脈粥樣硬化既不能全面反應疾病的本質,也不利於我們拓寬思維,從更廣的方面探究其病因。因爲,“粥樣”給人的直覺,就是膽固醇沉積,而實際上,除了膽固醇,還有多糖、蛋白、單核-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各種炎症介質等血液中的所有正常成份,幾乎都在病變處。再說“硬化”,它只是滲出、增生、纖維化及壞死多種病理改變之一。況且,冠心病有穩定和不穩定心絞痛之分,鈣化或硬化還可能多屬於穩定性病變。臨牀上,也不乏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例,恐怕他們病變處還沒有多少“硬化”。

目前,低脂低膽固醇飲食,仍是冠心病的重要預防措施。針對膽固醇的一級預防試驗和二級藥物(包括他仃類和貝特類調脂藥)干預試驗表明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但判斷它們對人類有無幫助的終極點---患者壽命---並沒有顯著延長(4S有效,CARE無差異)。這裏並無否定他仃類藥物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特別是高膽固醇患者的首選之意,也沒有懷疑他仃類能降低LDL-C的同時,還能有效增加HDL-C,並具有抗炎作用。實際上,這種治療,在人類發現冠心病的真正病因之前,似乎也只能這樣。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人類從膽固醇着手,對冠心病所做的各種努力,已經很多,這方面的工作似乎已經到了盡頭。

高膽固醇,特別是高LDL-C,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此同時,通過近幾十年來的研究發現,除了膽固醇高以外,血糖、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纖維蛋白和血壓高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顯然,作爲人體組成成份,任何元素的過高過低,都對人體健康有害。膽固醇也不例外。

人類進化幾百萬年,現代人類史1萬年,人類文明史5千年,在這個漫長而又神奇的過程中,我們人類已“自覺” 地選擇了那些對我們生長繁衍有利的因素,摒棄了那些不利的因素。人類血液中的膽固醇,作爲人體正常成份,是機體代謝必需的物質,不可或缺。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考慮,關係到人類繁衍的膽固醇,不可能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進而使人自身死亡的真正“惡魔”。同樣,血液中的其它正常成份,雖然也是病變的組成成份,無論它們“善意”,還是“惡意”,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參與了冠心病的形成,但如果我們一如既往地從人類自身因素(包括膽固醇和基因)着手,恐怕很難從中找出人類冠心病的真正病因。

現在,我們把冠心病看成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已報道的危險因素有200多種,可分爲人體自身和外界因素兩大類。目前國際上較爲肯定的冠心病五大危險因素,也只能解釋50%冠心病患者。這一方面表明冠心病的複雜性,同時,更表明我們人類對其真正病因還不明瞭。實際上,人類在真正認識不少疾病的原因之前,都曾被描述成多因素引起,比如:肺結核和胃炎胃潰瘍等,也曾使用過多種方法治療病人。包括給咳血的肺結核患者定期定量地靜脈放血,胃炎胃潰瘍病人的胃大部及高選迷走神經切除手術等。可以肯定,假如現在還未發現肺結核和胃炎胃潰瘍的真正原因,它們發生發展的理論,仍然會是多因素的,那麼,我們人類,包括我們醫務人員,還會在那些“合理”預治措施下,心甘情願地遭受磨難。

從我們人類戰勝疾病的發展史看,許多疾病,特別是具有廣泛性的人羣疾病,其真正原因,大多是外部因素,比如流行性腦膜炎(腦膜炎雙球菌)、乙型腦炎(乙腦病毒)、肺炎(肺炎雙球菌)、胃炎(幽門螺桿菌)、肝炎(各種肝炎病毒)、腸炎(大腸桿菌等)、腎炎(溶血性鏈球菌)和心肌炎(多種病毒感染)等等。衆所周知,正是微生物的發現、抗生素的發明和各種疫苗的應用,使得我們人類戰勝了許多疾病,人類的預期壽命得以顯著延長。

人類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其具有一般炎症特點的滲出、增生、壞死、纖維化和鈣化的“冠狀動脈炎”炎症本質,已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其炎症在冠脈局部可慢性存在,表現爲穩定勞力型心絞痛,如炎症急性發作,則堵塞冠脈,表現爲急性冠脈綜合症,甚至心肌梗死。我們認爲,其炎症病變在冠脈局部的滲出、增生、壞死、纖維化和鈣化等特點,雖然在不同患者、不同時期、以及不同血液環境影響下,可有不同程度的側重,但是,它更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也就是說,如果伴隨有目前已知的自身危險因素,如血壓高、血脂紊亂、血糖高等,則可能加快或加重炎症病變;如果沒有這些自身危險因素,冠狀動脈炎仍然可以發生發展,形成冠心病。當然,炎症也有自愈的可能性。

這裏,強調冠狀動脈炎的獨立性是必要的,因爲我們似乎已經習慣把冠心病看成是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不同疾病發展到最後,所表現相同的綜合症,這不利於冠心病的研究。

我們暫且不論這種炎症是無菌性炎症(如脂類和糖過氧化引起),還是感染性炎症(微生物病感染引起),單就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本質上就是炎症反應,我們就有理由考慮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更名“冠狀動脈炎”。因爲,如果更名爲冠狀動脈炎,從病因研究上,就能更好地引導我們探究炎症的原因;從防治的角度,也會從如何更側重於阻止炎症發生發展方面着手,從而更有利於我們對冠心病進行預防和治療。

綜上所述,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炎症病變的本質,及開拓冠心病研究和防治新思維方面考慮,我們提出把中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更名爲“冠狀動脈炎”,請大家商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