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飲食調治第一

時間: 2011-06-04

飲食調治第一

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

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

故脾胃者,五臟之宗也。

四髒之氣,皆稟(bǐng)於脾,故四時皆以胃氣爲本。

《生氣通天論》雲:“氣味辛甘發散爲陽,酸苦涌泄爲陰.”

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也。

若少年之人,真元氣壯。或失於飢飽,食於生冷,以根本強盛,未易爲患。

其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

若生冷無節,飢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

凡人疾病,未有不因八邪而感。

所謂八邪者,風、寒、暑、溼、飢、飽、勞、逸也。

爲人子者,得不慎之。若有疾患,且先詳食醫之法,審其疾狀,以食療之。

食療未愈,然後命藥,貴不傷其臟腑也。

凡百飲食,必在人子躬親調治,無縱婢使慢其所食。

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軟,忌其粘硬生冷。

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進平補下元藥一服。

女人,則平補血海藥一服,無燥熱者,良。

尋以豬、羊腎粟米粥一杯壓之,五味、蔥、薤(xiè)、鶉膂(lǚ)等粥皆可。

至辰時,服人蔘平胃散一服。

然後次第以順四時軟熟飲食進之。

食後,引行一二百步,令運動消散。

臨臥時,進化痰利膈人蔘半夏丸一服。

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使脾胃易化,谷氣長存。

若頓令飽食,則多傷滿,緣衰老人腸胃虛薄,不能消納,故成疾患。

爲人子者,深宜體悉,此養老人之大要也。

日止可進前藥三服,不可多餌。

如無疾患,亦不須服藥,但只調停飲食,自然無恙矣。

風、寒、暑、溼、飢、飽、勞、逸

劉河間《傷寒直指》①列有“八邪”,稽其目②,外有風、寒、暑、溼,內有飢、飽、勞、逸。逸乃安豫③。安逸所生病與勞相反。經雲:“勞者溫之,逸者行之。”④謂使氣運行也。則《內經》本有逸病,且有治法;乃後人引河間語,每作《風寒暑溼飢飽勞役》。夫河間以內外八邪標題,既有八邪,當有八病,故以飽與飢對,逸與勞對。若作“勞役”則只有七邪矣。此《內經》所以謂勞則宜從溫養,逸則利於運行,早將勞與逸截分兩病也。張子和⑤雲: “飢、飽、勞、逸,人之四氣。”陳無擇雲:“瘧備三因:飢、飽、勞、逸。”⑥二子並能言之。

審其病之逸,便須用行溼健脾、導滯理氣之法。凡人閒暇則病,小勞轉健,有事則病反卻,即病亦若可忘者;又有食後反倦、臥起反疲者,皆逸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其故安在?華元化⑦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易消,血脈流利,病不能生。”否則五禽之戲,熊經鴟顧⑧,何以可求難老也。

[清]陸懋修:《世補齋醫書·逸病解》

①劉河間;劉完素。《傷寒直指》爲劉完素研究張仲景《傷寒論》的著作。

②稽其目:考察他所列“八邪”的具體內容。

③豫:樂。

④句謂:《內經》說,患勞病的人要溫補他,患逸病的人要讓他運動。

⑤張子和:金代著名醫學家張從正(約公元1156年至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

⑥陳元擇:名言,宋代名醫。著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認爲病因有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三類,瘧病也不例外,以飢飽爲內因,勞爲外因,逸爲不內外因。

⑦華元化,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字元化。

⑧熊經鴟顧:像能一樣直立環抱,像鴟鳥一樣左顧右盼,轉動頭頸。鴟:鷂鷹。

溫熱熟軟

食宜溫熱熟軟老年人陽氣日衰,而脾又喜暖惡冷,故宜食用溫熱之品護持脾腎,勿食或少食生冷,以免損傷脾胃,但亦不宜溫熱過甚,以"熱不炙脣,冷不振齒"爲宜。老人脾胃虛弱,加上牙齒鬆動脫落,咀嚼困難,故宜食用軟食,忌食粘硬不易消化之品。明代醫家李梃於《醫學入門》中提倡老人食粥,曰"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粥不僅容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對老年人的臟腑尤爲適宜。粘硬生冷

生冷,指什麼生瓜梨棗類的東西了,粘硬,指不容易消化的東西

下元藥

下元是指爲下焦的元氣(元氣包括元陰、元陽之氣)。它來源於先天,是先天之精氣所化生。

也就是說,下元(元氣)發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丹田。下元藥是指滋補腎陰、溫補腎陽的藥物。

血海藥

一名金盞銀臺。味苦,平,性滑利,乃陽明衝任血海藥也。治風毒,通血脈,療婦人難產及經滯不調,下乳汁,利小便,除風溼痹痛,止心煩鼻衄,發背癰疽瘡,遊風風疹,出竹木刺,及金瘡止血,亦能定痛。

食薤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解除油膩,健脾開胃,溫中通陰,舒筋益氣,通神安魂,散瘀止痛等醫療效果。薤味辛,性溫,入心、肝、肺經。在中藥方面,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胃神經官能症、腸胃炎、乾嘔。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咳嗽、胸痛引背、久痢冷瀉等症。

至辰

脊樑骨

辰時

上午07時至上午09時

人蔘平胃散

《醫學集成》卷二。 
藥物組成人蔘、茯苓、陳皮、青皮、桑皮、骨皮、黃芩、天冬、知母、五味、甘草、生薑。 
主治喘由心火克肺金,而不能生腎水。  

人蔘半夏丸

人蔘半夏丹

【藥物組成】人蔘1兩,半夏(湯洗7次,焙)1兩,川面姜1兩,白朮1兩,天南星(並炮)1兩。

【處方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渙方。

【方劑主治】小兒痰嗽。

【方劑功效】消痰飲,止咳嗽。

【製備方法】上爲細末,薑汁糊爲丸,如黍米大。
   尊年

高齡。《後漢書•章帝紀》:“三老,尊年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詩:“百歲夢中看即過,勸君修煉保尊年。”《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一個尊年人,不要討沒臉面,吃了苦去。”

《壽親養老新書·飲食調節》指出:"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故當審慎調攝飲食,以求祛病延年。反之"若生冷無節,飢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則損體減壽。老年人的飲食調攝,應該營養豐富,適合老年生理特點。

1 食宜多樣年高之人,精氣漸衰,應該攝食多樣飲食,使谷、果、畜、萊適當搭配,做到營養豐富全面,以補益精氣延緩衰老。老年人不要偏食,不要過分限制成過量食用某些食品,又應適當補充一些機體缺乏的營養物質,使老年人獲得均衡的營養。例如,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減退,容易發生鈣代謝的負平衡,出現骨質疏鬆症及脫鈣現象,也極易造成骨折。同時,老人胃酸分泌相對減少,也要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在飲食中選用含鈣高的食品,適當多補充鈣質,對老年人具有特殊意義。乳類及乳製品、大豆及豆製品是理好的食物鈣來源,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鈣量也較高。針對老年人體弱多病的特點,可經常食用蓮子、山藥、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補脾腎益康壽之食品,或輔食長壽藥膳進行食療。

2.食宜清淡老年人之脾胃虛衰,消納運化力薄,其飲食宜清淡。多吃豆類食品和新鮮蔬菜水果,不宜吃濃濁、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宜食植物油,如香油、玉米油。現代營養學提出老年人的飲食應是"三多三少",即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多;糖類少、脂肪少、鹽少,正符合"清淡"這一原則。

3.食宜溫熱熟軟老年人陽氣日衰,而脾又喜暖惡冷,故宜食用溫熱之品護持脾腎,勿食或少食生冷,以免損傷脾胃,但亦不宜溫熱過甚,以"熱不炙脣,冷不振齒"爲宜。老人脾胃虛弱,加上牙齒鬆動脫落,咀嚼困難,故宜食用軟食,忌食粘硬不易消化之品。明代醫家李梃於《醫學入門》中提倡老人食粥,曰"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粥不僅容易消化,且益胃生津,對老年人的臟腑尤爲適宜。

4 食宜少緩老年人宜謹記"食飲有節",不宜過飽。《壽親養老新書》強調:"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使脾胃易化,谷氣長存"。主張老人少量多餐,既保證營養供足,又不傷腸胃。進食不可過急過快,宜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助於飲食的消化吸收,還可避免"吞、嗆、暄、咳"的發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