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飲食關愛老人

時間: 2011-06-08

     還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每次都是帶飯到學校,小小的飯盒裏面,不同的花樣輪番上演,那時總覺得奶奶是最棒的,後來才無意中得知,原來制定每天菜譜的人,其實是爺爺。裏面傾注了爺爺滿滿的愛,這份愛讓我從出生那天起,便享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來自健康的關懷。

     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看着爺爺一天天的變老,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已經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內心總是一陣唏噓,想起他們諄諄的教誨和無私的愛,我該怎麼回報?

     爺爺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很多人都把爺爺當作是當今的“上醫”,在中醫鍼灸領域更是被譽爲“將鍼灸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大誠中醫這個連鎖機構,就是爺爺在85歲高齡的時候一手創辦的。很欣慰,雖然已經將近90高齡,但是爺爺仍然是精神矍鑠,這讓我想起了飲食的力量,爺爺曾經跟我說,這一生這麼過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爲遵循了嚴格的飲食規範DD認真的吃。 

     在這裏,我把爺爺的長壽經驗,講給大家聽,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還要提醒一下朋友們,老人們歲數大了,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愛。

不偏食
  我爺爺在日常飲食中,沒有特別嗜好或忌吃的食物,日常餐桌上的蔬菜、肉食都悉數笑納。他跟我說老年人對營養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功能的,沒有哪一種或幾種天然食物能完全包含人體所需的多類營養成分。這正符合中醫飲食調養中“和五味”的原則,即食不可偏,飲食搭配上要全面營養,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補充些含鐵、鈣豐富的食物,因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鈣易發生骨骼脫鈣和骨質疏鬆。

每餐飲食品種不可過多
  中醫有言“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講了吃雜食的必要。但一餐食物品種也不可以過多,否則就叫做“目食”——是用眼睛看的而不是吃的。從現代科學角度講,一餐只要有穀類、肉類、蔬菜、水果,就可以滿足需要。

只吃七八分飽
  我爺爺在進餐時雖然對各種食物都不挑剔,但每類食物都適量而止,絕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八分飽。如果在沒有到正餐的時間覺得餓了,就先吃一點餅乾等小點心,讓身體既不處於過飽的狀態,也不處於過飢的狀態。這正符合中醫飲食調節中的“飲食有節”的原則:進食定量、定時。飲食過多,會使胃腸發生急性擴張,引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

沒有食慾時不進食
  現代社會,人們習慣了一日三餐的生活,卻忽略了進餐的另外一個方面,即進餐的本質——“餓了才吃,不餓不吃”。中醫養生學認爲,在沒有食慾時,不應勉強進食,過分強食,脾胃也會受傷。

專心用餐是飲食衛生
  同時,不要給吃飯本身賦予太多的附帶意義。餐桌就是餐桌,吃就好了,不要變成重要的社交場合,用餐時談話、觀看錶演都是一種“飲食不衛生”,影響食慾、消化,違背了飲食的本質。

飲食清淡
  清淡飲食有兩層含意:一是不要太油膩。不要有過多的動物性食品和煙燻油炸食品。二是不要太鹹,以免引起水腫和加重心腎負擔,同時鹹也不利於預防高血壓和中風等病症。爺爺認爲淡食最宜人,每餐以輕、清、甜、淡食物爲好。

吃溫暖食物
  老人一般都是體多陰虛,脾胃容易被寒氣、溼氣困擾,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暖食對它最有益,暖可以溫暖脾胃,增加它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暖食”的意思是不可以燙口、涼胃,以熱不灼脣,冷不冰齒爲度。
     我平時很忙,所以在飲食習慣上仍然遵循着爺爺的教導,既保留了家族傳承,又總結出自己適用的飲食方式。因爲很少在家吃飯,我經常用一些粗糧來豐富飲食。例如用各種豆類及雜糧熬成的雜糧粥;或以玉米爲主食;有時將山藥去皮、切塊,和烏雞或柴雞一起熬煮,再加上枸杞、紅棗等,製成一道高湯,既家常,營養又豐富。

爺爺的一日食譜
  早餐:白薯粥一碗、蘿蔔絲鹹菜一碟或者牛奶/豆漿一杯加兩塊點心
  午餐:炒青菜、雞蛋羹、米飯一小碗(有時也以芋頭、山藥作爲主食)
  晚餐:稀飯或者白菜湯飯(用白菜製成菜湯再加入米飯一起製成的菜湯飯)

老人們喜歡的食物

工作忙碌的你,有沒有注意過,身邊的老人都喜歡吃什麼?如果沒有,請一定現在開始留意。營養學家和養生學家們,經過對長壽老人多年的觀察,總結了他們喜歡的一些食物。
一、粥
   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說:“粥爲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家曹慈山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他編制了粥譜一百餘種,供老年選用,深受老年人歡迎。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二、小米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爲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爲,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蔘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牛奶

居住在城市的壽星似乎普遍喜歡喝奶。
  美國在對25000名百歲壽星進行調查時發現,其中80%爲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鬆跡象。
  牛奶經發酵後製成乾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四、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爲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
  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

五、蘿蔔

老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寫過一幅對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蘿蔔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祖國醫學認爲,它能化積滯、消食積,療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頭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內熱、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並有補益功效。
    我父親程紅鋒尤其喜歡用蘿蔔佐餐,如紅燒蘿蔔、蘿蔔絲湯等。他認爲蘿蔔具有降氣、消食、消脹的作用,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
六、豆腐

    爺爺就很喜歡吃豆腐,吃到一盤小蔥辦豆腐往往比吃上一盤清蒸魚還要來得高興,“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七、大白菜
  大白菜被稱爲“菜中之王”,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閒。”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卻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蔔素,還含有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糖酶。從藥用功效說,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八、紅薯
  不光老人們喜歡吃紅薯,連我都喜歡,每次路過烤紅薯的小販,總是能讓我想起童年的感覺。中醫認爲,紅薯有五大功效:1.和血補中,營養豐富;2.寬腸通氣,促進排便;3.益氣生津,增強免疫;4.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5.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而現代醫學則認爲,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誘發癌症。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止骨質疏鬆症。由此可見,紅薯不愧爲長壽老人的飲食一寶。
Tips:老年人的飲食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專家小組曾制定了老年人的飲食標準:
脂肪應占膳食總量的15%~30%。其中有飽和脂肪酸和多鏈不飽和脂肪酸。主要食物有米糠油、紅花油、豆油、香油等。
蛋白質應占膳食熱量的10%~15%,其餘能量的80%~90%來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微量元素鋅老年人應適量補充。富含鋅的食物有沙丁魚、土豆、牛肉等。
遊離糖下限爲零,上限爲10%。主要指甜菜、甘蔗中最小的精煉的遊離糖,不包括水果、蔬菜、牛奶中所含的糖分。
食用非澱粉多糖類的纖維每日16~24克,主要存在於芝麻、香椿、稻米、豆類、海藻等食物中。
食鹽上限每日6克,無下限量。
食用膽固醇上限爲每日300毫克,下限爲零。

下一篇:春季養生及飲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