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冬季宜食羊肉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都喜食羊肉。羊肉是一種價廉物美,我國民間傳統冬令進補的佳品。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李東垣也指出:“人蔘能補氣,羊肉可補形。”
羊分爲綿羊與山羊兩類。綿羊毛厚而密,是專供羊毛的品種,肉雖可食,但肥而多膏,羶味甚濃;山羊則專供食用,肉質甘腴,紅燒清燉皆宜,而山羊又有黑白之分,民間認爲,黑山羊比白山羊更滋補。
羊肉營養豐富,性味甘熱,據食品成分分析,每100克羊肉含優質蛋白質11?1%,脂肪28?8%,是豬肉的一半;每100克羊肉含熱量306千卡,比牛肉多近1倍。且含無機鹽類、磷、鐵、鉀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力、益胃氣、補陰衰、壯陽腎、增精血的功效,還可通乳治帶,有益於產婦。
羊肉在冬季食用對身體更爲有益。因爲,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症狀。羊肉中鐵、磷等物質的含量比其他肉類高,適於各類貧血者食用。婦女、老年人氣血不足、身體瘦弱、病後體虛等,冬季不妨多吃羊肉,可養氣血、補元陽、益腎氣、療虛弱、安心神、健脾胃、禦寒氣、健體魄。
羊肉是冬季的理想食品。我國北方地區甚至一年四季都喜食羊肉,故大菜、小菜、火鍋、比比皆是。而我國南方的廣東、海南、廣西、港澳地區等,羊肉的烹製多在冬季才稍流行,用作禦寒暖胃菜餚。
因爲山羊各部位肉質成分不同,所以,冬季製作羊肉美食也應有所區別。例如,羊腿肉厚骨粗,燉食最適宜,以淮杞、蟲草同燉,可爲滋補湯品。羊脯皮薄肉韌,紅燒最爲理想,配以豆豉、蒜子、陳皮、薑片、生蒜等一同紅燒,香鮮味濃。同時,也可以烹製羊扒,以薑汁醃過,煎熟後調味,以鐵板上桌,熱氣騰騰,脂香四逸,別具一格。山羊頭蹄,皮軟肉滑,可以制燉品及湯類。羊肉以熱食爲佳,涼了會有一層羊油凝結。
北風呼呼,手腳冰冷,享用一盅淮杞燉羊肉湯,則祛寒生暖,補氣旺血,保你手腳暖和,增強抗寒能力。
8、隆冬宜食臘鴨
俗話說:“臘鴨飯面焗,香氣傳三屋。”隆冬季節,臘鴨營養豐富,食療價值高,極受人們的歡迎。所以,隆冬宜食臘鴨。
臘鴨的食法千變萬化,多姿多彩,高貴質優,炆、蒸、扣、炒皆宜。其特點是香鮮味濃,甜美可口。香者如焗飯的香氣四逸,鮮者則雖鹹而鮮味不減。臘鴨皮下脂肪極豐,適於炆荔甫芋、馬鈴薯之類的“瘦”物,這類物料味淡而質瘦,臘鴨肥油與其中和,烹製後的食物軟滑甘香,肥而不膩。
臘鴨全身是寶,可烹製各種質高美饌。如油鴨鵪鶉鬆,以臘鴨去骨,取淨瘦部分,剁粒,鵪鶉起肉剁爛,配以肉、叉燒、冬菇、冬筍、韭黃等粒共炒即成。亦可用生菜包起上席,其味清鮮甜美。還有玉簪蝦球、玉簪雞翅,以蝦球、去骨雞翅、臘鴨肉改成條形和菜穿上,則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熱葷菜式,別具一格。有的名廚以臘鴨代替雲腿,選用清遠雞肉,靚北菇,以麒麟排列,扣熟成“生扣鴛鴦雞”,效果頗佳。臘鴨的頭、頸和骨是民間煲湯、煲粥的佳品。以西洋菜或菜乾煲湯,味香,湯濃,清熱,去骨火,還具有食療價值。
9、冬季宜食魚鰾
魚鰾,俗名魚泡,主要成分爲高級膠原蛋白、黏多糖,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鋅、鐵、硒等微量元素。
中醫認爲,魚鰾味甘性平,養血止血,補腎固精。用魚鰾配合中藥可治療消化性潰瘍、肺結核、風溼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脈管炎等疾病。魚鰾還能增強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慾,利於防治食慾不振、厭食、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疾病。此外,魚鰾還能增強肌肉的韌性和彈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滋潤皮膚,使皮膚細膩光滑。魚鰾能加強腦與神經及內分泌功能,促進生長髮育,維持腺體正常分泌,並可防治智力減退、神經傳導滯緩、小兒發育不良、產婦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
由於魚鰾含有大量膠汁,又具有活血、止血、補血、禦寒、祛溼等功能,所以能提高人的機體免疫力。
10、冬季養生宜選擇菌類食品
冬季,在蔬菜缺乏、綠葉菜少的情況下,菌類成爲人們養生的首選保健食品。
第一,蘑菇。中醫認爲,蘑菇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潤燥化痰、健胃平肝等作用。從蘑菇中提取的多糖類物質,對白細胞減少症、傳染性肝炎有療效;蘑菇的培養液可降低血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蘑菇營養豐富,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E、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是一種低脂、低糖、低鹽、低熱量、高蛋白的食物。蘑菇還富含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加血色素、明顯提高智力的賴氨酸,是冬季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別是小孩常吃蘑菇益智健腦。
第二,香菇。中醫認爲,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補氣健脾、和胃益腎等作用。日本學者發現,香菇所含的多糖能降解癌毒素從而減小癌毒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香菇中含有的葡萄糖苷酶,可加強機體抗癌作用。香菇的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它含有30多種酶和18種氨基酸,並含有一種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麥角固醇等,被譽爲“蘑菇皇后”。因此,它成爲冬季家庭食用火鍋的佳品。
第三,黑木耳。黑木耳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是冬季家庭烹飪的常用佳品。黑木耳的醫療作用很早就被我國人民所認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指出“木耳生於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輕身強志。”中醫認爲,黑木耳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的功效,主治痔瘡出血、血痢、便血、崩中漏下等病症。現代醫學證明,黑木耳能減少血液凝塊,軟化血管,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黑木耳中所含的植物膠質,還是有益於人體的天然滋補劑。
第四,銀耳。中醫認爲,銀耳性平味甘,具有潤肺化痰、養陰生津等作用。銀耳中的抗癌多糖對多種腫瘤有抑制作用。銀耳糖漿能顯著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對射線損傷有保護作用。冬季經常食用銀耳,對神經衰弱、失眠、心悸、身體虛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調養效果極佳。
11、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在冰天雪地、寒風凜冽的隆冬時節,人體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體溫。蔬菜是人體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但是,冬季蔬菜缺乏,綠葉菜更少,大白菜和蘿蔔成了家庭餐桌上的“主角”。經過長期儲存的大白菜和蘿蔔,其維生素有所降低,滿足不了人體的生理需要。爲彌補維生素的不足,冬季蔬菜的合理食用顯得非常重要。
第一,合理搭配選用。冬季,除了大白菜和蘿蔔外,可選食胡蘿蔔、雪裏紅、芹菜及青菜等。在這裏要特別提到的是土豆。不起眼的土豆也含有相當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每天若食用300克土豆,即可供給人體一天需要量10倍以上的維生素C和3~4倍的維生素B1。土豆還含大量的維生素E、葉酸和鐵、鋅、銅、鉀,營養相當全面。豆類本不含維生素C,但經發芽成豆芽菜後,就會發生奇蹟般的變化。如黃豆發芽後,維生素C每100克可高達30毫克以上(一般在16毫克左右),且胡蘿蔔素可增加2倍多,維生素B2增加2~4倍。在綠葉菜不足的冬季,用各種豆芽菜來彌補維生素C的不足,是最方便經濟的辦法。
第二,合理加工烹調。冬季,爲了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蔬菜要先洗後切,切後即炒。急炒白菜,維生素C的損失率只有0?7%,連炒帶煮損失率高達76%。浸泡時間越長,維生素的損失越多。烹調蔬菜要用急火快炒。敞開鍋炒菜,維生素C同空氣接觸後也容易被破壞,因此宜加鍋蓋。做菜湯時,水沸再放菜,可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另外,蔬菜要現炒現吃,回鍋加熱會損失更多的維生素。
第三,科學儲存。冬季,保存蔬菜要掌握適當溫度,受冷會凍壞,受熱易萎縮,均會影響維生素的含量。一般蔬菜存放在室溫20℃以上環境中,比在6℃~8℃環境中維生素C的分解速度要快2~4倍,菠菜在室溫16℃~25℃時,3天后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損失85%以上;胡蘿蔔素損失25%左右,在0℃~3℃條件下則損失甚微。所以,蔬菜應儲存在陰涼通風、溫度較低的地方。
12、冬季食用大白菜宜科學烹飪
多少年來,大白菜一直是我國北方百姓冬季生活中的主要蔬菜,被人們稱爲“當家菜”。如今,一到冬季就全民動手大量儲存大白菜的景象,已被商場內琳琅滿目的應時鮮菜所取代。不過,在雞、魚、肉、蛋的膳食中,科學搭配,經常食用大白菜,也會使人頓感清香爽口,利胃保腸,對促進人體健康極爲有利。
大白菜營養豐富,除了含有維生素C、鈣、磷、鐵以外,還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糖和維生素B2。經常食用大白菜,對預防老年性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大有好處。大白菜中的維生素C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是,營養學家們指出,冬季食用大白菜,讓人體充分吸收利用這些營養素,烹飪大白菜的方法最爲關鍵。
第一,宜先洗後切。一般蔬菜在烹飪之前都是先洗後切,以保證營養成分不被丟失,烹飪大白菜時也是這樣。由於大白菜裏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都易溶於水,若切後再洗的話,這些營養成分就容易損失。
第二,烹調宜加醋。在烹飪大白菜時,適當放點醋,無論從味道,還是從保護營養成分來講,都是必要的。醋可以使大白菜中的鈣、磷、鐵元素分解出來,從而有利於人體吸收。醋還可使大白菜中的蛋白質凝固,不致外溢而損失。
第三,宜用開水焯。平時人們做大白菜,有時用熱水燙,有時不燙。研究者發現,烹飪大白菜時,用開水焯一下,對保護其中的維生素C很有好處。如果是用熱水燙,最好是用開水。因爲,大白菜通過加熱,可產生一種氧化酶,它對維生素C有很強的破壞作用。這種氧化酶在溫度65℃時活動力最強,而在85℃時就被破壞了。所以,用熱水燙大白菜,一定要用沸水,不能用溫水,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大白菜中的維生素C不被破壞。大白菜中的維生素C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熬白菜也不要時間過長,醋可以晚些放。
冬季飲食必知的小常識(二)
時間: 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