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養身

時間: 2011-01-10

老年人冬季養身(一)

從中醫學的角度講,冬季是自然界萬物收藏的季節,人們要注意防寒保暖,斂陰護陽。老年人由於自主神經功能下降,體溫調節功能減退,基礎代謝率低,防寒能力格外差。所以老年人在冬季更要小心寒凍,預防疾病,注重自身調養。

  增強抗寒能力

  老年人應具備適應寒冷的能力,每天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搓臉並搓洗四肢;平日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捂;室內要開窗通風,溫度要恆定、適當,老年人血液循環較差,若室溫過低,老人手腳易凍傷,而室溫過高,室內外溫差過大,又會發生感冒;經常到戶外走動,晨練應避“寒邪”,最好不要早起鍛鍊,建議每天在9~10點,太陽稍高,氣溫較暖的時候出來運動。如此一來,抗寒能力不但增強,而且還有助於預防各種慢性病,如各種哮喘、關節炎等。

  調理冬季飲食

  老年人的冬季飲食原則是:辨證用膳,飲食適當,少鹹多苦。

  老年人在進行食療或進補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辨證用膳。一般來講,平時身體怕冷的老年人宜吃溫性或熱性的食物,如生薑、羊肉、狗肉、大蒜等,不宜吃綠豆、雪梨、苦瓜、冬瓜、荸薺、銀耳等寒性或涼性食物;怕熱的老年人則與之相反。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減退,難於消化吸收,因此不宜食肥膩、油炸、質粗堅硬的食物,而應以清淡且富於營養的食物爲宜。

  重視冬令藥補

  冬季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類爲食補,一類是藥補。

  氣虛者:經常感到走路氣短、氣急、精神疲乏、四肢無力、容易出虛汗等,可以選服人蔘、黃芪或人蔘蜂王漿、生脈口服液等,大多能起到補氣強壯的作用。

  血虛者:即營養物質不足,表現爲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狀。可選用當歸、阿膠、桂圓、大棗、枸杞子之類以達到補血的作用。

  陰虛者:即指人體的血、津液、陰精皆不足。表現爲身體消瘦、咽乾舌紅、手腳心發熱、面部潮紅等。可選用百合、麥冬、天冬等或中成藥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等,以達到滋陰生津的目的。

陽虛者:即人體熱量不足,表現爲身體怕冷、四肢不溫、腰痠腿軟、小便清長、陽痿早泄、大便稀薄等。可選用杜仲、鹿茸片等或選服中成藥鹿茸精、龜齡集、金匱腎氣丸等溫陽壯體,對老年體衰者尤爲適宜。

老年人冬季養身(二)

1.生活規律,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現代醫學也認爲,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應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衣着要暖和、寬鬆、柔軟。腳要保暖,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總之,冬季宜養藏爲本,強腎助陰,以順應自然。禦寒健身。

    2.飲食調攝,科學合理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補心氣、固腎氣。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民諺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薑服少許,以驅風禦寒。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蔔、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中醫認爲,藥補不如食補。陰虛之人應適當多食些羊肉、雞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晨起或睡前叩齒50下左右,舌在口內左右轉動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調息入靜後,再練吹字功40次左右。吸氣時兩手經腰後上提至胸前、聳肩,呼氣時念吹字(不出聲),提肛收腹,腳趾抓地,兩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然後,雙手攀足,站立或直腿,雙手下按足背或抓腳趾,稍停,反覆慢做10次左右。再搓腰50-100次,最後倒退走半小時左右。也可學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繩、球類等到運動項目。

    冬季晝短夜長,陽光微弱,應多在室外鍛鍊,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鍊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