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與骨質疏鬆的預防》蔣卓勤(中山大學營養學系主任)

時間: 2011-07-07

鈣與骨質疏鬆的預防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中的骨質流失,令骨結構變得稀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容易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此病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快速增加。在我國7省(市)較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羣骨質疏鬆症總患病率爲16.1%,其中男性11.5%,女性19.9%,男、女性60歲組發病率分別爲11%和24%,70歲組爲20%和40%,80歲組爲31%和65%。骨質疏鬆症已成爲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後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它的嚴重後果在於一些不經意的活動或創傷都可能引起骨折,其中老年人較常見的髖骨骨折多數需要手術治療和長期臥牀,極易發生多種併發症而成爲致死因素。據報道,髖骨骨折3個月內死亡率爲12%,6個月爲18%,1年內死亡率高達50%,倖存者的生活質量50~70%因活動受限而下降,給患者本人造成極大的痛苦,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骨質疏鬆症的確切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瞭,一般認爲與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因素有關,而營養失衡、不良嗜好和缺乏體育鍛煉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可控環境因素,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控制好這些因素,就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或減慢該病的發展速度。

                      

攝入充足的鈣

    骨骼的硬度取決於其骨質含量,骨質含量越高,骨骼越堅固。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特徵是骨質含量減少。人的一生其骨質含量的變化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骨量上升期,出生後骨質含量不斷增長,約在30歲達骨峯值;第二階段是骨代謝平衡期,在30~40歲左右,骨質含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此後進入第三階段的骨量減少期,即骨質含量開始不斷減少。在骨量上升期達到的骨峯值越小,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骨質由其韌性的骨基質(主要由膠原蛋白構成)和堅硬的礦物質組成,兩者互相匹配,使骨骼得以勝任保護、支持人體和運動的使命。如骨基質含量不足,骨頭只要稍加受外力就易破裂;如礦物質不足,骨頭硬度就會減低,容易彎曲。鈣是骨礦物質的主要成分,人體總鈣量的99%存在於骨質和牙齒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發展與一生中鈣攝入量有密切關係,因此,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從青少年開始,在青少年開始就有足夠的鈣攝入,可增加骨礦化程度,使成年後骨峯值增加。保證有足夠的骨質儲備,預防老年後出現骨質疏鬆。另外,長期保持足量鈣攝入,可使女性閉經後以及進入老年期後的骨密度較高,骨質疏鬆速度減慢,骨折的危險性也會降低。

鈣的每日合理攝入是小學生800毫克、中學生1000毫克、成年人800毫克、老年人1000毫克。乳和乳製品含鈣量多且吸收率也高,是優先選用的補鈣食物。對於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可選用脫脂奶或低脂奶。可以連骨或殼吃的小魚、小蝦、堅果(如花生、核桃)和大豆含鈣量也多。必要時也可選用鈣強化食物或鈣劑,但每天鈣攝入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否則會出現鈣過量而引發各種副作用。

                  

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還與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C、D、K等)和礦物質(錳、鎂、銅、鋅等)的缺乏有關。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鈣的吸收和骨質鈣化。人體皮膚在紫外線作用下可合成維生素D,所以應適當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參與骨基質中膠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也利於骨鈣化。奶類、蛋類、魚卵和動物肝臟富含維生素A;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深色的蔬菜、水果和薯類富含類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爲維生素A,這些食物可多吃。但含草酸多的菠菜、空心菜、洋蔥頭等不宜多食,因爲草酸會干擾鈣的吸收。錳、鎂等礦物質參與骨質的礦化。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更好地達到均衡的營養,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

                    

適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可促進鈣的吸收和儲存,是合成骨基質的重要原料,但過量攝入蛋白質也可能促進鈣的排泄,故應適量供給。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吸菸、酗酒、高鹽飲食、喝大量的咖啡、活動過少或過度運動等均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要儘量避免。不過合理的體力活動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在負重活動狀態下更能使鈣質有效地吸收於骨組織中,也就是說,缺鈣者經常參加適量的運動鍛鍊,如跑步、爬山、上下樓梯等,使骨骼“承重”,纔能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提高補鈣的效果。

總而言之,平日注意攝入均衡的膳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體力活動,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或減慢其發展速度。

                    

作者簡介

    蔣卓勤:主要研究方向是營養與健康,現任中山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保健食品檢測中心質量負責人、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