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冬季保健

時間: 2011-02-11

――龍山縣老年大學講稿

中醫養生十分注意按季節調養。從立冬到立春,在節令上屬於冬季。黃帝內經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因此冬季養生的目的是養藏,原則則是無泄皮膚,無擾乎陽。目前已是冬至時節,夜長晝短,氣候嚴寒,必須注意保護陽氣,注意養“藏” ,不能過多發泄。什麼叫做養藏?就是要養護人的元氣,也即是陽氣,可統稱元陽。養護元陽,一般以補爲主。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下面分別從幾個方面談談怎樣進行冬季保健和補養。

一、合理安排冬季運動

冬季保健中運動要合理安排。但是冬季的運動應是運動量小,不致造成過度發泄的以緩慢爲主的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倒退走、爬山、太極拳、交誼舞等。同時可以多做深呼吸或練室內保健氣功。運動的限度,除了以前我們所講的把握自己的心跳次數外,最簡單的把握方法是,以身體微微發熱而不出汗爲度。冬季運動,要根據天氣情況安排。晴天可以去室外,陰雨天則以室內或者院落內爲主,不要去冒嚴寒、頂風霜。內經中提到,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此冬天的晨練不要起得過早,要根據太陽升起的時刻來進行安排。因爲這是隨着億萬年來生物進化形成的生物鐘的節律而確定的。這不是唯心而是唯物的。冬季運動的目的是和緩身體陽氣,使其新陳代謝仍有序進行,但是不要過度,過度了就是一種發泄,違背了冬主收藏的原則。

二、隨時進行自我保健按摩

冬季除了適當安排運動項目外,由於氣候的原因,冬季天氣晴朗時節少而陰雨時間多。因此冬季真正去室外鍛鍊的機會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爲彌補鍛鍊時間的不足,冬季大多時候可以以自身保健按摩來替代。

在按摩項目上,首選的是搓手。搓手可以不分早晚時節,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當感到身體寒冷時,可以搓至手掌發熱以致全身發熱;當感到有頭昏腦脹,精神疲勞或情緒不好時,可以在手掌上進行旋轉大拇指或握手叉手,使手掌血液流通,減輕腦部血液的壓力。當感到全身倦怠乏力,頭身重痛時,可以選擇雙手拍打,兩掌對拍或者以兩掌拍打全身,這也是一種鬆解氣血筋骨的通用功法。通過用力拍打,起到疏通氣血振奮陽氣的作用,有助於冬季驅寒護陽。

其次,冬季要堅持溫水泡腳。每天可以一次或兩次。總之覺得腳冷,血脈不活,就可以用溫水泡。這裏所謂溫水,按龍山話講就是咚任濾謝鵪乃湮露扔υ45―55度之間。這樣溫度的水,開始時有較燙的感覺。洗的時候腳可以發紅,加之一泡,整個腳掌、腳背、腳踝等都會發紅,小腿大腿也有熱的感覺,這便達到了保健的效果。泡腳不是洗去腳上的膩垢,而是一種以熱通陽的物理養身方法,所以在洗腳時,不需要肥皂或洗浴液等。爲加強保健效果,可以適當加入一點辛溫藥物,如生薑、茄根、辣椒根、胡椒粉等。如有高血壓,可以加入鉤藤、菊花、牛膝等。如果嫌麻煩,可以就加點食鹽或者什麼都不加,只要能達到熱療效果就行。泡腳時間要達到20分鐘以上。如果水溫低了,可以適當加點開水,以保持足夠水溫。在洗腳時,也可以配合進行足三裏按摩。即將雙腳泡在水裏(水溫在45度左右),再由兩手的拇指壓住雙腳足三裏穴,邊壓邊揉,使之有脹痛感。時間保證5到10分鐘左右。揉足三裏,可以起到健脾養胃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三、保持一種閉藏的心態

冬季人的心態應當與收斂潛藏的季節特徵相符合,不得過於發泄。內經中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這就是說冬天處世爲人不要過於撒手,不要過度興奮,相對於春季的“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來說,要顯得有些“自私”、“吝嗇”和“滿足”,尤其要注意做到深藏不露。有了這種心性,便順應了時令要求。因此作爲冬季心態,應當穩重、平和、不與人爭、不與人鬥氣,更不能發怒。平時做好去寒就溫,注意烤火保持身體暖和,尤其腳底要暖和。去寒就溫還包括多曬太陽。冬天遇到好的天氣,有太陽當空,應當接受大自然的恩賜,接受陽光的照射,一邊讓機體能夠自身合成維生素丁,防治軟骨病。如果一味不出門,不活動,則造成越坐越蜷,越烤越幹。要做到心態平衡,沒有多事就早睡,注意休息。這樣做相當於自然界有些動物的冬眠。保持這種心態,有利於冬天的養精蓄銳。

四、注意做好飲食保健

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是一種自然現象。中醫天人合一的養生觀是極其重視各季節飲食宜忌的,認爲“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飲食具有酸、苦、甘、辛、鹹五味,而飲食五味與人體的五臟又有密切關係。中醫五行學說中有五味歸五臟的說法,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因此,只有在不同節氣裏選擇順應時節要求、符合自身所需的飲食,才能既享受美味佳餚,又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作爲人們自身的口味,也實際上在隨着季節變化而進行着自然選擇。比如夏天愛吃西瓜,冬天愛吃辣椒、愛吃牛羊肉等。

  冬季飲食養生的總原則是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陽護陰爲根本。冬至時節,寒冷已經到來,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對較低,此時,主要靠腎臟來發揮作用,腎臟機能越強,生命力越旺盛,所以飲食也應以“滋腎”爲主。自古以來,冬至就是最佳的進補時節,通過飲食或藥物的滋補增強人體抵禦風寒和外邪的能力。也可認爲是補充人的元氣。在冬季應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以保持營養均衡。所以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選用牛肉、羊肉、狗肉等來滋養臟腑,在調味品上可以適當選擇一些辛辣調味品,如胡椒、辣椒、姜、蒜等。

冬季吃牛肉熬蘿蔔,是一個值得推薦的佳餚。牛肉本身性熱,屬高熱高蛋白食物,對補充人體熱量能量作用顯著。但是這種性熱的特性又必須有性涼的蘿蔔來制約纔不會過熱傷陰。按中醫處方君臣佐使的原則來看,牛肉爲君,蘿蔔爲臣,生薑、花椒爲佐,食鹽爲使。配伍嚴謹,屬冬天大補脾腎又不傷陰的食品。

一般來說,冬天嚴寒,應少食生冷,多吃熱食。但對於素來陰虛陽亢的體質的人,如有些慢性病人,像肺結核、膽囊炎以及經常長熱瘡長痘痘的人,雖然是在冬天,也不適宜過多進食熱食。總之平素陽虛,經常感到怕冷甚至一冷就有頭痛身痛的人,可以通過進食熱性食物來溫陽驅寒。平素陰虛內熱,經常感到口乾舌燥的人,在進食熱性食物時必須有涼性食物來監製和平衡。過食熱性食物,加之冬天多烤火取暖,可產生內熱鬱積,因而冬天在飲食中要注意陰陽寒熱平衡,粗細搭配。所謂平衡,就是在飲食補陽的同時,要進食蔬菜水果,要適量飲水或喝茶,並保持大小便通暢,以及時讓體內毒素和內火從大小便中排出。

五、冬季合理進補

冬季屬於收藏的季節,精氣皆歸藏於腎。冬季收藏的好壞,與來年生不生病有很大關係。內經中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說冬天不將精氣收藏於腎,到來年就缺乏基本的免疫力,最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而出現那些發熱疾病,並且表現病情嚴重,併發症多。反之,冬天懂得保養,精氣潛藏得好的人,雖遇大風苛毒,也不會患病。藏精,除開上面所介紹的外,冬季進補也是一種選擇。但冬季進補應需注意一些事項。

一是如何選擇補品的問題。目前針對中老年人的補品保健品多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殊不知人體有陰陽寒熱的差異,藥品有寒熱溫涼的偏性。凡屬於有偏性的食品保健品都可以叫做藥。熱體用熱藥,會加重內熱,反之寒體用寒藥,會加重內寒。因此內經中有用藥宜忌的專門論述。冬季一般來說選用中藥或中成藥,要以補腎強身,生精益氣,健脾養胃爲主,藥性宜溫熱稍帶平涼。一般補養類中藥多爲這一類藥,如人蔘、黃芪、山藥、蓯蓉、鹿肉、狗肉等,因而冬季一般都適宜。但針對特殊陰虛內熱體質,則應選擇平涼爲主的中藥或中成藥,如山藥、百合、銀耳、連肉、枸杞等。至於西藥和一些現代食品營養品,雖不講寒熱溫涼,但也應該本着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尤其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類,不要作爲補藥看待,實際是治療藥。如果不缺乏,不需要經常服用。蛋白質氨基酸以及磷脂類,可以算真正意義上的補品。氨基酸纔是保健品的首選。有的人認爲葡萄糖是保健品,但對於能吃飯的人來說是毫無意義,只能針對不能正常進食的人有作用。螺旋藻類、深海魚油以及其他如無限極、蜂膠等雖均屬保健補養,但不要見保健品都服,只需選擇一種最多兩種就行了。殊不知配伍越複雜,作用越不顯,甚至相互抵消。奉勸大家不要患健康飲食癡迷證的錯。

二是進補的對象問題。一般來說,身體健壯,能吃能睡,不感到疲乏的人,不見得要補,只要飲食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就行。所謂補,主要針對亞健康狀態的人而言。對於健康人過多的進補,過多地食用保健品補品,有可能出現發胖的情況。對於補品保健品的使用,最好向有關醫生諮詢。對於體質較虛者,有條件的可適當多吃一些瘦豬肉、牛肉、雞肉以及蜂蜜、蜂皇漿、牛奶、雞蛋、豆漿、紅棗等,此類食品有扶正祛邪功效;亦可在醫師的指導下,適當服用生曬參或西洋參,以補氣生津,健脾安神。同時,風溼病爲體弱年老者在冬季的多發病,凡由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寒溼痹阻所致者,如能在秋季服用獨活寄生丸以扶正祛邪,則能在冬季拒外邪於體外;慢性支氣管炎與支氣管哮喘等症,爲肺腎兩虛之病,冬季寒冷時常使咳嗽、氣喘加劇,如能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補丸或腎氣丸,並食用核桃肉等,以補肺益腎納氣,則可減輕在冬季的發作。

三是如何引補的問題。冬令時節,體虛老人習慣採用“進補”法以調理身體,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然而,不少老人稍爲吃一點補品補藥,就出現口舌生瘡、徹夜不眠、胃脘疼痛,腹脹腹瀉等症狀。此狀屬“虛不受補”。多因體質虛弱,不能承受滋補之品,進補後先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吸收機能,致機體營養失調、氣虛血弱,氣虛血弱反過來又影響消化吸收機能,於是吃了補藥補品就引起不良反應。虛不受補情形是可以改善的,重要的在於注意及早在秋季糾正不良體質,爲冬令進補作好“引補”。

    根據秋季特點和補品性味,服食平和補品以增強體質,可稱之爲“引補”或“底補”,也就是爲冬令進補打好基礎。在氣候涼爽的秋季,服食某些性味平和的補品,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使機體逐步適應冬季嚴寒氣候,以達到健體強身的目的。秋季的“底補”既可看作是冬季進補的準備,也是預防冬季多發病的重要措施。根據專家們的建議,秋季“底補”以食補爲宜。可食用芡實、山藥、大棗、龍眼肉、核桃肉、百合、蓮子等性味平和的滋補品。其中,芡實是我國人民喜愛的滋補品,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具有健脾益胃、祛病強身之功效。可用芡實燉牛肉吃;或者以芡實、大棗、花生加紅糖燉服,其它如山藥、大棗、龍眼肉、百合、苡仁等,皆有補益氣血、健脾補腎和調整脾胃的作用。

秋季“底補”,是老年人秋季養生要旨之一,不僅補養了身體,而且作爲進補的先導,使人體逐漸適應補品的作用,在冬季進補時,更加易於接受這就不致於發生“虛不受補”的情形了。如果錯過了秋季的底補,則在服用補藥的同時應配以健脾消食化氣的藥品或食品。這中間大棗、山藥以及陳皮都是良佳食品。嶽美中老中醫在防治老年病的經驗中,最常用的配方就是黃芪配陳皮。

最後,特別向大家推薦兩個冬至前後十五天進補的食療方,大家可以按照體質選擇使用(摘自老中醫養生網)。

  羊肉鍋:羊肉1000克,加入適量胡蘿蔔、鮮冬筍、辣椒、鹽,燉1個小時即可。可以補陽祛寒,增強人體活力,各種體質的人都適用。

雙鞭壯陽湯:選用牛鞭50克、狗鞭10克,加入羊肉、雞肉各50克,另用紗布包肉蓯蓉5克、菟絲子5克、枸杞子10克同鍋熬湯。適合腎氣不足、腎陽虧損者,陽盛火旺的人忌食。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講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