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骨質疏鬆症 預防重於治療

時間: 2011-10-06

  日前,“促進健康教育 增強保健意識”健康教育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隆重召開。醫學專家強調,骨與關節疾病已成爲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患,而且逐漸年輕化,中青年人也要及早預防。 

 

  骨質疏鬆症患者有1/3到1/2無明顯臨牀症狀,即使在椎體發生骨折時,有些人仍無明顯症狀。只有不到半數的人去就醫,所以人們稱之爲“無聲無息的流行病”,一旦發生骨折才引起重視。 

  專家表示,腰背痠痛和身高縮短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臨牀表現。有些人還會發生脊柱前傾,背屈加重,形成駝背。身高縮短和駝背其實往往是由脊椎壓縮性骨折造成的。此外,較早發生牙齒脫落和手指甲、腳趾甲變軟等也是骨質疏鬆的臨牀表現。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是骨折,最常見的骨折經常發生在腕骨、脊柱和髖骨。 

  骨由骨細胞、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組成。骨礦物質(佔2/3),骨基質(佔1/3):骨膠原(佔90%) 蛋白聚糖(佔10%) 脂類(佔0.1%)。膠原蛋白與鈣磷結晶體在骨質的結合如同鋼筋與水泥的關係,膠原纖維排列成疏鬆的網狀結構具有很強的張力,由有機基質介導鈣磷結晶體沉積在膠原的孔和洞中, 使骨密度與強度增加。40歲以後,隨着年齡的增加,膠原蛋白丟失,鈣也無處棲身地。致使骨脆性增加,穩定性和強度下降。所以片面地強調補鈣,實際是不可能有良好效果的。 

  人一生中骨量的變化:20歲以前是骨形成大於骨吸收,骨量不斷上升, 爲生長期;20~40歲爲峯值骨量期,鈣平衡期;40歲以後骨吸收大於骨形成,骨量隨着年齡的增加而下降,爲骨丟失期。而女性絕經後骨量下降明顯,每年骨丟失率爲2%-6%,女性在一生中將丟失35%-50% ,男性丟失量爲此值的3/4 。 

  因此醫學專家提倡骨質疏鬆症的三級預防,總的原則是預防重於治療。 

  骨質疏鬆的一級預防是無病防病。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兒童開始。具體應抓好兩個階段和五個時期。35歲以前爲第一階段,重點是提高峯值骨量,包括三個時期,即兒童期、青少期和懷孕哺乳期,峯值骨量越高,就會推遲和減輕骨質疏鬆發生的時間和程度。第二階段是35歲以後,重點是減少骨量丟失,這個階段又包括絕經期和老年前期兩個時期。及時向骨骼投資,加強骨營養。其基本方案是:膠原蛋白+鈣+維生素D。 

  二級預防是有病早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果已診斷有骨質疏鬆,除了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與非藥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有繼發性骨質疏鬆的患者首先要針對原發病,如糖尿病等進行積極地治療;同時也要選擇以下藥物治療:抗骨吸收的藥物如:降鈣素類、雙磷酸鹽類、雌激素、受體拮抗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如氟化鈣、甲狀旁腺激素。而活性維生素D、雷諾鍶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防治骨質疏鬆的中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此外,還有物理治療如光療、磁療、蠟療等。 

  三級預防重點是防止骨折。爲減少骨質疏鬆所引起骨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改善骨質疏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老年人防止摔跤是最重要的措施,包括適量運動改善肌力,提高動作協調和平衡能力;改善視力和營造良好的居住和照明環境;使用地毯要特別小心;高齡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顧,同時在醫生指導下采取以上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