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年人”一點感慨

時間: 2011-04-15

        對“老年人”的一點感慨

    由於工作上的瞎忙,好久沒有時間來打理自己的博客了,昨天在電視裏看到一則有關老年人或者是癌症病人臨終時住進臨終關懷醫院的故事。看完以後不覺有好多的話語但不知從何說起,死亡是每一個人都要直面對待的,何必要忌諱呢?

   他們這些人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將來,不免有點傷感,我國已經是一個逐步進入老齡化的國家,所以更加有必要開展此類的服務機構。我也查詢了這方面的一些資料,與大家共享。

老年病人臨終關懷的重要性

生老病死是生命活動發展的自然規律,臨終是生命結束前的必然階段。隨着社會的進步發展,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已成爲世人矚目的趨勢。我國在2000年人口調查中60歲以上的人爲1.31億,占人口總數的10.34%,65歲以上的老年人爲8811萬人,占人口總數的6.96%。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1]。隨着老年人的不斷增多,老年人因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而死亡的約佔50%左右[2]。這些疾病對老年人來說,除遭受身體上的痛苦之外,還承受着心理上憂鬱,孤寂,恐懼的煎熬。個別老人死亡很久之後都沒有被發現,家人都不知道,而是出現異味後才被鄰居發現。近來來,臨終關懷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臨終關懷指多學科、多方面的執業人員組成的臨終關懷團隊爲當前醫療條件下尚無治癒希望的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舒緩療護,以使臨終病人緩解疼痛,維護病人的尊嚴,得以舒適安寧地度過人生最後旅程。爲了幫助老年病人實現既要“活得好”,又要臨終無痛苦的願望,及時給予老年病人臨終關懷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1、老年人對臨終關懷的需要是非常迫切的

1.1  社會現實的需要

1.1.1  因爲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老人的子女爲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老人,特別是當他們長期生病的時候。

1.1.2  因爲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平均壽命逐漸延長,我國平均壽命達到70多歲。70多歲的老人的子女年齡在50歲以上。他們大多已退休,但是他們大多都擔負着幫助自己的子女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另外50多歲的人也常患一些慢性疾病。他們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大多數都不可能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

1.1.3  社會福利制度的影響 在80、90年代一個人生病住院時,大多數單位都會由單位派出人員到醫院照顧,如果與子女在一個單位的,一般都會派子女照顧,子女的各種待遇不變。現在幾乎沒有單位能夠做到這樣。

2、老年病人自己的需要

2.1  老年病人的健康狀況導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由於疾病譜的變化,目前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是導致老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病人由於生理機能下降,導致日常生活。社交活動障礙,需要爲其提供精心照料。很多老年病人在疾病晚期有絕望、無助的感覺[4]。李躍躍的調查顯示90%的老年臨終病人渴望居家式護理,73%的病人渴望得到適度的治療,65%的老年病人願意接受臨終關懷[5]。

2.2  老年病人的婚姻狀況不容樂觀  張慶國、朝正永的調查顯示濟南市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中,50~59歲組的喪偶比例是50%,60~69歲組達到75%,70~79歲組爲80%,80歲以上的爲77.8%。對已婚的老人而言,在家庭中配偶是最主要的支持因素。當老人患比較嚴重的疾病或失能時,配偶及其他人有較大的可能性提供照顧。而且配偶協助的項目範圍也較廣,提供照顧的時間也較長,比起其他照顧者較可能提供個人照顧[6]。大多數老人表示除了自己的老伴來照顧,其他人照顧即使是自己的子女也會覺得不舒服,不習慣。因此由於老年病人的喪偶率很高,所以開展有組織的,專業化的臨終關懷護理就非常重要了,臨終關懷護理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2.3  老年病人的子女照顧的缺位  在張慶國的調查中發現有35.1%的老人沒有子女或者只有一個子女,而且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人口老齡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沒有子女或者只有一個子女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劉靜馨的調查也是如此:“老年病人在臨終之際往往只有一個子女照護,其精力和時間都不夠” [7]。這樣,以前的家庭養老已經行不通了,社會化養老。特別是對臨終老人的護理也會逐漸社會化。通過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社會化的臨終關懷,一方面可以保證老年人生命後期的生命質量和尊嚴,另一方面也安慰了他們的子女,讓他們更好的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2.4  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 張慶國的調查顯示有41%的老年病人擔心死亡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因爲在老年病人的生活經驗裏,他們經歷了很多親友的死亡,那些親友臨終前的痛苦經歷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20.5%的老年病人最擔心親友會憂傷。通過臨終關懷,可以滿足病人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8]。而臨終關懷除了對病人本身進行臨終護理以外,另一個目標就是針對患病人家屬的給予家屬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支持,從而減少死亡對於家屬的不良心理刺激。

2.5  孫敏對204位8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顯示老人在選擇臨終關懷方式時有34.8%的人選擇對症治療,20.6%的選擇不治療,17.2%的選擇聽從醫生的安排,9.8%選擇聽從子女們的安排。說明高齡老人對臨終關懷的態度是支持的,開展臨終關懷護理是可行的,爲其提供臨終關懷服務也是必要的。

3、臨終關懷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

3.1  臨終關懷對老年病人心理的護理  臨終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狀得到控制、心理得到臨終關懷是指爲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照護,包括醫療、護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提高生命質量,同時也使病人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關於臨終的時限範圍目前世界上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我國將病人處於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內發生(存活2~3個月)定爲臨終[10]。老年病人在知道自己身患重病後將面臨死亡時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有恐懼、焦慮、悲觀、絕望、孤獨、暴躁、憤怒、同病相憐、自卑、求生等表現[11]。這些心理反應可能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表現出來,也有可能同一時間段幾種表現同時存在。臨終關懷可以降低臨終病人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在臨終關懷過程中,可以通過護士對病人的觸摸減輕病人的孤獨和恐懼感,使他們有安全感和溫暖感[13]。通過護士的不同的眼神可以增強病人的自信心,減少瀕死前的孤寂感,讓病人忘記對死亡的恐懼[14]。通過選用不同的音樂可以使臨終病人的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緩解,改善抑鬱狀態[15]。通過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可以使病人能夠舒適、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3.2  臨終關懷對老年病人的疼痛治療  給予病人臨終關懷護理干預,使用鎮痛泵讓病人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結合其他臨終關懷措施的有效實施,使病人的食慾得到改善、精神狀態好轉、睡眠質量提高,同時促進了家庭的理解與配合,糾正了病人對癌症的不正確認識和對治療的態度,從而使臨終病人的整體生活質量得以提高。晚期癌症病人持續不能緩解的疼痛可以波及患者的情緒及心理狀態,按時用藥治療90%以上的病人疼痛可以得到緩解[17]。良好的疼痛控制措施不僅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能幫助病人達到和維持軀體、情感、精神的最佳狀態,使病人及家庭得到最大的安慰,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3.3  通過對病人及家屬、朋友等有關人員的健康教育,可從他們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在遇到煩惱時病人能主動向親人或朋友傾訴和求助,通過臨終關懷護理病人的生活滿意度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這與病人在接受臨終關懷後心態的改善及各種痛苦的減輕等有關,同時與生活質量的提高也互爲因果關係。

3.4  研究組病人接受臨終關懷後,其焦慮、抑鬱情緒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說明臨終關懷在提高老年住院病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減輕了病人的負性情緒。據研究結果與本課題前期研究結果中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與焦慮抑鬱呈負相關的結論,有很好的一致性,說明在瞭解此類病人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後,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實施臨終關懷護理干預來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8]。臨終關懷對於病人的康復和轉歸雖無意義,但對於護理人員履行人道義務,加強社會責任感,救死扶傷精神有着積極的意義[19]。

   4、臨終關懷可以降低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

4.1  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心理應激的表現  中國古語有“死者何辜,生者何堪”之說,感情甚篤的家屬在親人臨終或去世後所備受的哀傷比臨終病人可能更甚。從病人生病到死亡甚至到死後,對家屬而言也是連續的哀傷過程,他們同樣承受着各種壓力,經歷着震驚、反覆無常的情緒、罪惡感、失落與孤單、解脫等心理反應和適應階段。

4.2  老年臨終病人家屬的心理壓力  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在病人患病臨終的整個過程中面臨着很多心理壓力,有來源於經濟方面的,來源於社會方面的,還有來源於病人方面的,具體表現爲以下幾種:

4.2.1  長期看護過程中,感到心力交瘁。

4.2.2  突然失去親人感到震驚、憤怒,因爲突然失去親人,家屬無法面對和相信事實而產生懷疑、憤怒、反覆無常的情緒。

4.2.3  受隱瞞、掩蓋病情真相的痛苦,家屬通常是最早知道病人病情的人,心裏最大的壓力在於不知是否應該告訴病人病情真相。如果家屬不告訴病人真相,不讓瀕死者面對死亡因爲他們不能與病人分擔內心的悲傷感受,談論有關死亡的感覺和彼此安慰鼓勵,而且需要在病人面前掩藏自己真實的情緒,抑制自己的悲傷,造成壓抑心理。

4.3  通過臨終關懷可以降低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 

在臨終關懷的過程中,通過給老年臨終病人家屬死亡教育,讓他們知道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正確對待。鼓勵他們與家屬和病人之間相互支持,在病人去世之前就表達出他們的哀痛,給予發泄的機會。鼓勵病人的家屬向親人、朋友、護士以及社區臨終關懷專業人員傾述、表達自己的痛苦、並尋求各方面的幫助。讓家屬瞭解這些情緒不是病態反應,讓他們以平穩的情緒面對當前的家庭危機。家屬越能表達自己這種事先的悲痛,親人去世後越不易被擊潰,事先悲痛使人們在面對親人死亡時,有最好的心理防備。鼓勵家屬多陪伴臨終病人,能爲臨終病人做些事情使其感到舒坦,護理人員應該鼓勵家屬多陪伴病人。盡一切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減輕病人的痛苦,滿足病人的願望、了卻病人未了的心願,藉以彌補自己以往對臨終者的不周之處,讓臨終者平靜、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站。應該協助在家庭體系內找出角色的替代者,發揮支持性角色,以補充原有的功能。協助其尋求各方面的幫助,滿足經濟需求、照顧的需要,這對家屬的心理有很大的調適作用。運用相關的社會資源從病人生病到死亡乃至死後,家屬的社會活動會處於一種紊亂無序、無助和盲目聽人擺佈的狀態。特別是當前社會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僅僅依靠家庭成員和親戚朋友來處理這一系列事情是相當困難的。如果有社區護理人員協助辦理醫療、看護、喪葬、兒童安置照顧事宜,對解除家屬的心理壓力、順利度過心理、生活的危機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在老年臨終病人中開展臨終關懷可以滿足他們對臨終關懷的迫切需要,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提升病人及家屬的滿意度[24]。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還可以降低老年臨終病人家屬心理應激及負性情緒,是我們臨牀工作中很重要的內容。通過對老年臨終病人實施臨終關懷,可以使人道主義在醫學領域得到昇華,體現生命神聖質量和價值的統一,表明人類文明的進步,提高護理人員的醫德水平和護理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2-11
只聽自己喜歡的就行了,聽歌是享受,不要把它當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