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識按捏腋窩能健身 日常生活巧補

時間: 2011-02-14

                       按捏腋窩能健身

        腋窩,俗稱“胳肢窩”,位於肩下方、上臂與胸壁間凹陷處。由於腋窩不僅分佈着大量汗腺,而且還蘊藏有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和脂肪組織,按捏後會發生以下幾種功效:

    1.調氣和血,解疲止痛。

    2.促進血液循環,使全身器官享受更多養分和氧氣。

    3.增強食慾,提高消化能力。

    4.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統功能。

    5.使體內代謝產物中的尿酸、尿素、無機鹽及多餘水分順利排出,增強泌尿功能,並使人體外生殖器官和生殖細胞更健康。

    6.緩解“心痛”,對手臂疼痛也有一定療效。

    按捏方法:左手按右手腋窩,右手按左手腋窩,左手在上。運用腕力,帶動食、中兩指有規律地捏拿腋下肌肉3至5分鐘(至少100次),按捏時兩肘要略高,切忌暴力勾拉。

    來源:大尾巴狼的日誌

           日常生活巧補鈣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之一,僅次於氧、碳、氫和氮。正常成人體內總共約有1000—1200克的鈣,約佔人體重的2%,其中99%以上的鈣都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因此要想保持骨骼健康挺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鈣的攝入與補充。     鈣對骨骼結構的形成和維持極其重要。人體每天從膳食和營養品中吸收鈣,經過成骨細胞的作用,沉積在骨骼上,支撐起骨骼的強度及密度。     補鈣易早、足量     一般情況下,人體骨量的累積90%在20歲前,10%在20歲~30歲,25歲~40歲爲骨峯值期。在達到骨密度峯值期以前,骨骼代謝非常旺盛,攝入的鈣很快被吸收進入骨骼中沉澱,骨量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最爲強壯。骨密度峯值期以後,由於胃腸道功能逐漸減退,鈣的吸收減少而流失增加,體內的鈣呈負平衡,總量逐漸減少,約每10年減少10%~15%。女性絕經、男性60歲以後鈣流失會進一步加速。有數據顯示,男性中年以後每年骨量丟失率大約爲1%,而女性絕經後5~10年,每年骨量丟失率爲2%~4%。
    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難於逆轉。所以,年輕時給骨骼多點“鈣投資”,攝取更多的鈣儲備起來,就可以達到更高的骨峯值,減少老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或延遲發病的年齡。如果40歲後纔開始補鈣,只能減緩骨量流失的速度,無法達到骨量的復原。
    所以,爲了給骨骼充足的鈣儲備,補鈣應該從娃娃抓起。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鈣的適宜攝入量是:0歲~0.5歲400毫克,0.5歲~2歲600毫克,3歲~9歲800毫克,10歲~17歲1000毫克,18歲以上800毫克,孕中期1000毫克,孕後期和哺乳期1500毫克。

    補鈣須有方
    我國傳統膳食結構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爲主,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蛋類)攝入較少,造成缺鈣現象普遍存在。根據2004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每日鈣攝入量僅爲391毫克,不到推薦攝入量的一半。     合理改善膳食結構鈣的食物最佳來源爲乳製品。乳製品不僅含鈣量高(100毫升牛奶約含鈣12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此外,綠葉蔬菜、大豆和豆製品、芝麻醬、小魚、小蝦、海帶、紫菜中都含有豐富的鈣,尤其是蝦皮含鈣量最高,100克蝦皮中含鈣2000毫克,這些食物宜多進食。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菠菜、筍、萵苣、茭白等因含草酸較多,易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建議不要進食過量,尤其不可與高鈣食物同時進食,以免破壞鈣的吸收與利用。
    科學選擇鈣補充劑食用鈣補充劑是一個便捷、有效的補鈣方式,但選擇時要注意品質。常用的鈣化合物中,含鈣量由高至低依次爲:碳酸鈣(40%)>檸檬酸鈣(21%)>乳酸鈣/L-蘇糖酸鈣(13%)>葡萄糖酸鈣(9%)。所以補鈣最好選擇以碳酸鈣爲主要成分的鈣補充劑。不過碳酸鈣極易被汞、鎘等重金屬污染,所以選擇補充劑時,應儘量選擇那些美譽度和知名度高的品牌,以保證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多曬太陽,促進皮膚內的維生素D合成才能使來自食物和鈣補充劑中的鈣獲得良好的吸收和利用。另外,鎂與鈣質相輔相成,可幫助鈣更好的發揮功能,同時也能強健骨骼,補鈣的同時補充一定數量的鎂,可有效預防及改善骨質疏鬆。在此基礎上,結合合理的負重運動,如跳繩、舉重等,可以使骨骼更加健康和結實。

    來源:大衆健康網

                     補鈣需要遵循的原則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爲:鈣缺乏症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着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籲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製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遊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爲嚴重。科學家發現,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後,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飢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着平衡,否則,就會產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爲毛髮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痠痛,並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高血壓、糖尿病、癡呆症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爲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着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於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爲與穀類、菜餚同進餐時,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於800毫克,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可惜長期以來,醫藥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藥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並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麼樣的鈣,該怎樣補?儘管長期以來,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爲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髮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1)平衡膳食是基礎。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這些食物中的含鈣量較高。合理安排的平衡膳食,其中的鈣含量可以達到推薦供給量的標準。國務院提倡的大豆行動計劃及學生奶計劃就是補鈣的最好途徑。

  (2)從營養預防鈣。缺乏有關疾病和減少老年性骨質疏鬆程度的角度,膳食中應有充足的鈣。膳食改善後,不足的部分根據需要選用鈣劑:

     (a)鈣製劑必須不含有害成分。如由天然的貝殼或動物骨骼製備的鈣製劑,應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原料及避免其對胃腸的刺激作用。

     (b)膳食中鈣存在的化學形式似乎不是影響鈣吸收的主要因素。而受試者的年齡、生理狀況、體內鈣的存留情況、攝入鈣量的多少、膳食中其他成分(如蛋白質、磷等)對鈣的吸收、利用有較大影響。一般說來,每份鈣製品中含元素鈣的量和消費者對補鈣計劃的經濟承受能力是選擇鈣製劑類型的參考標準。

     (c)補鈣劑的顆粒要能分散,與食物混合或飯後服用者吸收較好;分次比集中服用的效果好。在有胃酸的條件下,碳酸鈣也可以被吸收。胃酸缺乏者,有機酸鈣,如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水溶性製劑比較容易吸收。

     (d)在食物中原有鈣水平的基礎上,補充鈣劑的劑量以膳食中鈣的總量能達到推薦的每日膳食供給量水平的效果爲好。

     (e)補鈣計劃是一長期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有研究證實:在受試的雙胞胎兒童和青少年中,一名補鈣,另一名不服鈣劑;在一兩年內,雙胞胎中補鈣者的骨密度增加大於另一名未補鈣的相應對照者,但停止補鈣兩年後,補鈣者與對照者的骨密度沒有大的差別。說明骨骼是不斷再建的,骨骼中的鈣也是不斷更新的,堅持膳食中的鈣營養對維持骨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f)應注意補鈣的安全性問題,目前認爲每日鈣元素總量不要超過2000毫克。

     (g)補鈣劑應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的推薦供給量爲每日10微克(400國際單位),不可過量。

    (3)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運動和曬太陽。運動員的骨密度大於靜坐較多的人羣;同一個人上臂優勢側的骨密度也大於另一側,說明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強度。多運動還可以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減少摔跤機率和骨折發病率。多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儲存,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物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

    來源:來源:尋醫問藥網 

       老年人缺鈣的最大危害是骨質疏鬆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彎腰駝背,身高越來越矮。人過60歲磕磕碰碰就骨折,有的老年人用力咳嗽,可能“咳”斷幾根肋骨,這都是骨質疏鬆症給老年人帶來的麻煩。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爲特徵,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骨病。體內降鈣素、雌激素、甲狀旁腺素等調節紊亂而導致的骨代謝異常是其發病原因。我們在問題中說到的身材變矮、背駝,其實是骨質疏鬆的一種表現,骨質疏鬆的最大危害是容易骨折。實際上身材變矮是多次脊椎體壓縮或骨折的結果。雖然大多數骨折不會導致死亡,但卻有很高的致殘性,特別是椎骨、髖骨和股骨頸骨折,將給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0歲以後,由於胃腸道功能逐漸減退,鈣的吸收減少而流失增加,體內的鈣呈負平衡。45歲以後,每10年骨骼脫鈣率爲3%。隨着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鬆已成爲全球範圍越來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爲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6月24日定爲“世界骨質疏鬆日”。據統計,我國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爲90%,男性爲61%。

  據研究發現,人在35歲以前,骨代謝非常旺盛,攝人的鈣很快吸收進入骨骼中沉澱,骨骼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最爲強壯。由於成骨細胞的作用,此期間骨形成大於骨丟失。如果在35歲以前讓骨骼最大限度地儲存更多的鈣,對預防和減輕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

  看來,有了骨質疏鬆的症狀後再補鈣爲時已晚,但還是有補救的措施。一要“截流”,減少體內鈣的流失,延緩骨鈣的丟失速度;二要“開源”,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促進鈣的吸收利用;三要加強體育鍛煉。戶外鍛鍊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促進鈣的吸收;鍛鍊還可以增加肌肉的負荷,增強肌肉對骨、關節的保護作用,即所謂強筋健骨;另外,在補鈣和鍛鍊的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一些促進成骨、抑制破骨的藥物,對減緩骨質疏鬆有一定效果。

  專家提醒:老年人補鈣可以預防皮質骨的丟失,而對鬆質骨作用不明顯。椎骨和髖骨對鈣的吸收差,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止椎骨和髖骨骨折。

    來源:大衆健康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