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亞健康的特色和優勢

時間: 2011-05-20

一、概述

    現代醫學對亞健康狀態缺乏行之有效的調理方法。中醫對亞健康狀態防治方面有較豐富的內容。

1.西醫對亞健康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WHO )對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好狀態。”亞健康是一種既沒有疾病,又不健康的一種中間狀態, 呈現爲活力和外界適應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這種狀態多由人體生理功能或代謝功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全身無力、容易疲倦、思想渙散、頭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牀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發涼、便祕、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心煩意亂等。因不能由醫生獲取有效的檢測表達,屬於純粹的主觀感受變化的症狀範疇。從實踐的層面看又缺乏醫療的可操作性,這決定了將其歸入西醫疾病的範疇難以實現。由於對“亞健康”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還不十分清楚,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

2.中醫對亞健康的認識

    中醫學認爲,人體的陰陽平衡是健康的標誌,健康是人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之間處於一種動態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祕,精神乃治”。亞健康狀態是從健康到已病的過渡狀態,即所謂“未病”狀態。從健康到亞健康再到疾病直至死亡是個連續漸進的過程。是人體從陰平陽祕,到陰陽失衡再到陰陽離絕的動態變化過程。根據中醫的未病學理論,未病學中潛病態、前病態即是亞健康狀態。中醫學以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等思想,從整體(宏觀)的角度出發,運用綜合調理的方法,消除異常、失調的病理狀態,並使之恢復正常的協調的生理狀態。通過調整陰陽,達到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及康復能力。

二、中醫辨證論治亞健康狀態

    1.肝氣鬱結 肝爲剛髒,性喜條達。遇事紛爭、情志不遂,易出現肝氣不舒,氣機不利。症狀:胸悶善太息,心情抑鬱或心煩易怒, 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咽部如有物梗阻,或頸部癭瘤,或症塊,女子可見月經不調甚則閉經。舌質暗,脈弦。治療宜從疏肝解鬱、調利氣機,兼以寧志安神,重視調整生活方式,避免緊張壓力長期超越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藥物治療可以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加減,首選柴胡、枳殼、白芍、遠志各9 g, 夜交藤、麥冬各10 g, 五味子、甘草各6g 等煎服。同時,應注意伍用活血藥物,由於“氣爲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此時加入當歸、川芎等藥物,有利於疏暢肝鬱之氣滯。

    2.脾胃虛弱 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喜燥惡溼。脾虛則不能運化水谷,溼停中焦,出現食少納呆,食後腹脹,面色萎黃,肢倦神疲,少氣懶言,便溏,舌淡苔白,脈緩弱,胸悶乏力,四肢睏倦。尤其是雨季居地潮溼,多食瓜果冷食, 而損傷脾胃,脾陽不運而致內溼。治宜健脾益胃。可以選用生荷葉、生薏苡仁、白扁豆等煮湯食用;症狀明顯者以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三仁湯等加減治療;可用黨蔘、白朮各10 g, 薏苡仁15 g, 白蔻仁、砂仁各5 g, 川樸、佩蘭、法半夏、杏仁、澤瀉、淡豆豉各10 g 等煎服,達到健脾益氣,利溼助運之效。

    3.心脾兩虛 心主血脈、主神明,脾主運化。心脾氣虛易致氣機升降失調,清陽不升,心腦失養導致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 神疲無力,多夢、汗出、心悸,慵懶少動,納少、便溏, 身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女子月經量少或色淡,淋漓不盡,不易入睡等一系列症狀。蓋因憂思過度,暗耗陰精;樞機不利、開闔失度所致。治宜養心安神、健脾益氣爲法,選用養心湯、歸脾湯、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等加減。藥如白朮、黨蔘各10 g。舌質淡嫩,脈細弱。

    4.肝腎兩虛 腎爲先天之本,寓真陰真陽,爲氣之根;肝主藏血,精血同源。肝腎兩虛常出現鬚髮早白,齒牙動搖,夢遺滑精,筋骨無力,身體消瘦,帶下淋漓,腰痠腿痛。治宜滋腎水、補肝血爲法,方選六味地黃丸、七寶美髯丹等加減。藥用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當歸、枸杞子、冬蟲夏草、紫河車各10~15g 等症狀:腰膝痠軟,疲乏,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失眠,耳鳴,咽乾口燥。

    5.肺氣虧虛 平素衛氣虛弱,腠理不密, 自汗,畏風,動則汗出,易受外來風寒侵襲,常患感冒,少氣乏力,動則愈甚,聲低氣怯。舌淡苔白,脈虛。治宜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等加減,以固腠理、御外邪;藥用黃芪20 g, 白朮10 g, 防風10 g, 甘草6g 等。

    6.腎虛早衰  該型患者多因腎虛精虧,未至老年,已見衰老徵象。腎藏五臟之精,腎虛精虧可以加速衰老的進程,出現腰痠足軟,耳鳴不聰,聽力減退;精虧氣虛,則神疲倦怠;髓海不充,則頭暈健忘;腎之華在發,精不足,則發不長,且易脫落。如腎虛陽氣不足,則陽痿,月經不調或早閉,苔白,脈沉弱;若精虧陰虛火旺,則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補腎固元,延緩衰老。方用金匱腎氣丸或左歸飲加減。金匱腎氣丸加減:乾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附子,肉桂,枸杞子,當歸。左歸飲加味:山藥,山茱萸,茯苓,枸杞子,甘草,黨蔘,杜仲,巴戟天,肉蓯蓉,天麻,白朮。本證治療重在補腎益精。《類經》雲:“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 金匱腎氣丸爲治療腎氣不足之要方。以乾地黃滋補腎陰,山藥、山茱萸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桂枝改爲肉桂,與附子配伍溫補腎中之陽,以生腎氣;茯苓、牡丹皮、澤瀉利溼清熱瀉火,使補而不膩;加枸杞子、當歸補益精血。全方共用具有陰陽精(氣) 血俱補的作用, 用於治療腎虛早衰型亞健康狀態每取良效。若陰虛明顯者可改用左歸飲加味,以滋補真陰,益精填髓,增強機體的生理功能和抗衰老能力,延緩衰老進程。

三、中醫優勢特色療法防治亞健康

    1.鍼灸療法 經常進行鍼灸治療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內關、神門、心俞、巨闕、百會、印堂諸穴用來調整心功能,補益心氣,鎮靜安神;中脘、豐隆、脾俞、公孫、足三裏、陰陵泉、天樞、上巨虛等穴化痰池健脾胃;艾灸神闕、關元、中極、命門、腎俞、太溪補腎壯陽,增強性功能。期門、太沖、合谷、陽陵泉、肝俞等穴舒肝理氣解鬱;三陰交、膈俞、合谷、太沖等穴活血化瘀。根據中醫辨證進行相應的鍼灸治療,能達通經脈,調其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臟腑功能趨於調和,達到目的。針法:第一次針: 針涌泉( 穴屬腎經, 穴中補法,每5 分鐘捻一次針,每次9 下,共5~9 次。) 、公孫(穴屬脾經,餘同“涌泉”) 、足三裏(穴屬胃經,餘同“涌泉”) 。第二次針: 針然谷(穴屬腎經,餘同“涌泉”) 、三陰交(穴屬脾經,餘同“涌泉”) 、太沖(穴屬肝經,穴中瀉法,每5 分鐘捻一次針,每次6 下,共4~6 次。) 。第三次針: 針漏谷(穴屬脾經,餘同“涌泉”) 、交信(穴屬腎經,餘同“涌泉”) 、陽陵泉(穴屬膽經,平補平瀉法,每5 分鐘捻一次針, 每次10 下,約7 次。) ①每日一次針, 最好在早晨8: 00 左右進行(早飯在6: 00 左右吃, 吃4 ~6 分飽!) ; 工作繁忙者, 可在晚飯前進行(針刺前的半小時之前, 患者可吃一點點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喝一點溫開水。在針刺後的半小時內不可飲食, 不可吸菸, 在晚飯後的一個小時內不可以臥牀!) 。②要注意或遵守每個環節中的每一項要求, 每次針刺結束後都要對患者進行一次較爲系統。

    2.推拿按摩療法 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根據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原則,運用一系列特定的手法作用於人體相應的穴位或部位,刺激經絡和輸穴,通過經絡系統的調節和腧穴的作用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功能,促使人體氣血流通,改善其病理環境,從而使人體增強抗病能力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運用保健推拿能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消腫止痛,調和營衛、養心安神、平衡陰陽,可預防亞健康的發生。並有緩解筋脈拘急及延年益壽的作用。治療原則:中醫推拿按摩治療,手法做到整體與局部結合, 治療與保健相結合。採取中醫按摩治療,強調整體與局部結合,整脊手法以調整機體的陰陽失衡,局部症狀採取手法對症治療;治療與保健結合,症狀較輕者以保健手法爲主,症狀明顯者以治療整脊類手法爲主。手法的作用在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協調臟腑氣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機能,從而使機體達到動態平衡。治療手法:推法、拿法、按摩、滾法。

    (1) 頭部手法:患者仰臥位: ①開天門30 次(術者雙手拇指自印堂至神庭交替推法); ②推眉弓30 次(雙手拇指自攢竹分推至兩側太陽穴); ③點按百會、太陽、四白、風池各1 min ; ④拿五經5~10 次。

    (2)整脊手法:患者俯臥位: ①自上而下一指禪推或拇指揉脊柱棘突連線(督脈) 及兩側華佗夾脊各3~5 遍; ②施滾法於背部和腰骶部5~10 min; ③拇指按壓兩側膀胱經及華佗夾脊各3~5 遍; ④雙手疊按脊柱正中(督脈) 自大椎至長強3~5 遍; ⑤雙手拍打脊柱部(大推至長強) 及整個背部、腰骶部1 min ; ⑥點按足底部1 min 。

    (3)運動脊柱關節:根據患者症情酌情采用頸、胸、腰椎被動類手法,如扳法、拔伸旋轉類手。.

    3.運動干預 健康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活動一身肌肉、筋骨、關節,能疏經活絡、振奮陽氣、暢行氣血、增強體質,適量的運動是預防和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運動可使人心情舒暢,長期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是預防亞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4.音樂療法 《內經》中記載:“東方生風..在音爲角;南方生熱..在音爲徵;中央生溼, ..住音爲宮, 兩方生躁, ..在音爲商:北方生寒, ..在音爲羽”。根據五行制化原則 ,宮商角徵羽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關係,利用這種生克關係就可以很好地調節情緒,愉悅性情,治病延年。音樂能提高人腦皮質的興奮性,促使人體分泌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腦內嗎啡”,提高應急能力和機體抵抗力。

四、展望 

    1.目前,亞健康的西醫研究還存在諸多問題,對導致亞健康的確切病因尚未達成共識,尚無規範統一的診斷標準,治療缺乏針對性。這是中醫藥優勢所在,中醫藥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特別是現代人大力提倡的中醫藥飲食療法。

    2.預防爲主,倡導中醫學養生之道。在醫學模式轉變的今天,大力提倡中醫學養生理論,對減少亞健康的發生率,最終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中醫學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也爲中醫學的發展拓展新的空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