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學齡前兒童的營養保健

時間: 2011-06-09

      

    營養改善是我國居民的長期的任務,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基礎在少年兒童。積極組織實施有關少年兒童營養改善的國家計劃。優先保證這一羣體的營養供給,提高身體素質。定期對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狀況進行監督,實行有針對性的營養指導,使少年兒童從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建立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營養保證制度,切實解決農村兒童營養不足和城市兒童營養不平衡的問題。力爭到2010年,農村營養不良兒童所佔的比例比2000年減少一半,城市營養失調兒童所佔的比例減少三分之一。

                

學齡前兒童是指3~6歲的兒童,這時的兒童身高體重已經開始穩定增長,3~6歲的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速度和嬰幼兒期相比,較緩慢。但仍保持穩定增長。1―3歲的幼兒中樞神經系統開始迅速發育,而學齡前兒童神經細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腦細胞體積的增及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仍在繼續進行,頭圍也已接近成人,但四肢的增長較快,體重增長落後於身高的增長。身高增長約21公分,體重約5―6kg。由於學齡前兒童一天的活動量很大,消耗能量與營養素也較多,因此營養供給是否充足全面,比例是否合適,不僅關係到兒童的生長髮育和身體健康,甚至會關係到一生的健康。

一;瞭解兒童的飲食特點

3~6週歲的兒童大多數已上幼兒園,每天會有一定的戶外活動和室內遊戲,所需熱量可達到1400~1700千卡。熱量的攝取要注意飲食平衡,家中的飲食要同幼兒園供餐配合,互相補充,使花色品種多樣化,葷素菜搭配,粗細糧交替。烹調還須講究色香味,以引起兒童興趣,促進其食慾。食品應溫度適宜、軟硬適中,這樣才易被兒童消化吸收。使飲食中各種營養素適應兒童需要,達到平衡。還要爲其創造清潔、整齊、安靜、舒適的進餐環境,這對促進食慾有重要意義。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對發展其自信自立精神有很大作用。

二;瞭解學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要想滿足兒童營養需要,合理安排好營養膳食,必須充分了解兒童的生理特點。

生理特點:1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應滿足兒童的生長髮育的需要;2 需要維持新陳代謝;3 營養素和能量的需要;4 胃腸道對粗糙的食物仍不太適應;5 肝臟儲存糖原的能力不夠完善;6 對外界的危害因素的抵抗力較弱;7 容易造成齲齒。

我國營養學會推薦兒童的能量攝入量爲2―3歲的男孩爲1200kg/d,女孩爲1150kg/d,3―6歲需要1400kg/d~1700kg/d。各年齡兒童需要差異較大,因此熱能供給要適量,蛋白質供給量較嬰兒期較低,一般每日50~55g ,佔總能量的10%~15%,但應注意蛋白質的質量及所食氨基酸的組成。脂肪主要供給熱能和脂溶性維生素,但攝入量不宜過高。供給熱能佔總能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60%~70%,其他微量元素也必須充分供給。如果此期兒童的營養供給不足,就會造成某些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智力發育緩慢、生長遲緩,甚至會造成死亡。因次應根據其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進食。

三;瞭解學齡前兒童的營養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由於兒童的基礎代謝率較高,活潑好動,與要的能量也較高。但攝入量也不能高於能量消耗,防止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過高而導致兒童的肥胖症。

二)蛋白質的需要:

攝入蛋白質最主要是滿足細胞組織的增長,因此蛋白質的質和量,應選擇優質蛋白,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兒童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佔總需要量的36%,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學齡前兒童蛋白質參考推薦量爲45~60g,佔總熱能的14%~15%。

三)脂肪的需要量:

兒童生長髮育所需要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維持,腦的發育和神經末梢的形成,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學齡前兒童每千克體重需要脂肪量爲4~6g/d,站總熱能的30%`35%。

四)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經幼兒期已逐漸適應,學齡前兒童的膳食已基本完成了以奶製品爲主到穀類爲主的過渡。需要量爲15g/d,,佔總熱能量的50%~60%,但不宜過多食用糖和甜食。

五)礦物質的需要量

爲了滿足骨骼生長和血液循環量的增大,鈣、鐵、磷的需要量增大,因爲我國以植物性食物爲主,因此應添加牛奶及奶製品、動物的肝臟、瘦肉或含鐵的強化食品。尤其是鈣鐵的攝入量必須充足,因爲缺鈣和鐵是兒童常見的疾病,因爲兒童與成人不同,內源性可利用的鐵較少,需要的鐵更依賴與食物中鐵的補充,鈣的需要量爲3歲是360mg/d,4歲~6歲450mg/d,鋅,磷、碘、銅等微量元素也必須有足量的攝入。

六)維生素的需要;

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兒童的生長髮育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骨骼生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將嚴重威脅着兒童的生長。在我國仍有相當的比例學齡前兒童缺乏或水平低於正常值,尤其是農村和邊遠地區。維生素的需要是500~600視黃醇當量/d,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維生素也應全面補充,以滿足鈣的吸收和骨骼及生長髮育的需要。缺少維生素B1會影響兒童的食慾、消化功能,B2的缺乏會引起口角炎、脣炎及市溼疹,缺鐵性貧血常伴有維生素B2的缺乏。

  四;掌握學齡前兒童營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兒童尚未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進餐時注意力分散,進餐時間延長,並因此引起食物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缺乏,也可能因爲衛生習慣不好而引起腸道寄生蟲或腸道傳染。蛋白質、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B族維生鋅缺乏是兒童主要的營養問題。

五;正確引導兒童合理膳食

正確引導兒童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接受各種食物,作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生冷,刺激的零物,如:飲料、酒、奶糖等,以免造成齲視力受損,注意力下降等,選擇有營養價值、衛生、無毒副作用的零食,如:餅乾、糕點、水果等,但也要有節制,以免造成食慾下降,應注意食物的品種多樣化,烹調方法得當。或是心理因素不喜歡食物的味顏色、形狀,一定要正確矯正不良的生理反映。

六;定期對兒童進行健康檢查

體重是評價兒童的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的基礎,身高是一個反映遠期營養狀況的指標

按年齡計算體重的公式;

體重(kg)=(年齡―2)×2+1(kg)=年齡×2+8

體重營養評價指標

標準體重比例                 營養狀況

60%以下                     嚴重營養不良

60%~80%                    中度營養不良

80%~90%                    輕度營養不良

90%`110%                    正常範圍

  120%                       肥胖

七;學齡前兒童的膳食指導;

合理編制食譜並定時定量、 餐制及各餐次的比例、  以及注意事項;

一學齡前兒童全天的膳食定量:主食中的米麪等約爲125~250g,雞蛋一個,魚類,肝類等爲100~125g,豆漿或牛奶200~250g,水果1~2個,新鮮蔬菜鮮豆100~200g,外加豆腐及豆製品50~100g, 除主餐外在下午還應添加點心,水果以補充能量不足。

各餐次的比例

早餐佔全天能量的30%,  午餐佔全天能量的35%,  午點佔全天能量的10%,  晚餐佔全天能量的25%,

注意事項;

學齡前兒童的膳食雖於成人基本相同,要求也成人相同,僅主食比成人攝取量少,各種食物都可以選用,但不宜多食用刺激性食物,應注意膳食平衡,花色品種多樣,要葷素搭配適宜,粗細搭配,稀稠搭配,,以燉、蒸煮爲主,烹調方法講究合理,作到色,香。味。型具全,以引起兒童的飲食興趣,促進食慾,促進消化,但兒童的食鹽不宜過高,,食品的溫度適宜,以免燙傷。軟硬適中易爲兒童接受;培養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養成不讓成人照顧的好習慣,定時定點進食,注意飲食衛生,作到飯前便後要洗手,同時避免養成吃零食,挑食,偏食,暴飲暴食,飢飽不勻的壞習慣;注意食物的衛生安全及餐具的消毒,以防止食物中毒。

八;幼兒的膳食管理:

學齡前兒童大多數已經入園,,因此幼兒園應以幼兒的生命與健康爲己任,建立健全科學而合理的膳食監督制度,加強飲食安全,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爲此,幼兒園 應作到以下幾點:幼兒膳食管理:

一,完善飲食衛生制度,加強膳食監督

1,  食品供貨情況公示制;2,食品供貨合約制;3,食品臺帳制度;4,採購驗收制度;5膳食委員會制度;6,餐飲操作規範制度食品留樣制度。這樣還可以使園內的膳食和家中的飲食相結合,相互補充,使膳食品種更加多樣,豐富,營養。

二師幼家長真情互動,提高餐點質量

我園十分注重就膳食問題與家長、教師和幼兒的交流互動,認真落實六項常規工作:要求主廚,麪點師每月推出1~2樣特色菜餚;膳食委員會代表每週定期到各班走訪,瞭解幼兒的飲食情況;各班教師每天將特殊幼兒在園的飲食情況及時向家長反饋,並幫助家長解答疑問;消毒流程的有關錄象,在互動中讓幼兒對餐點的營養和烹調過程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明白“營養是健康身體的基礎”;通過“幼兒每週食譜公佈欄”向家長公佈每日的食譜,接受家長監督。

兒童在不同時期對營養成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嬰幼兒期,生長髮育迅速,而消化機能尚不完善,需要奶製品等。學齡前兒童的活動量比較大,乳牙開始脫落,恆牙開始萌發,這時也極易造成齲齒,這不僅使兒童感到疼痛,而且影響食慾,咀嚼和消化功能,但此時的消化功能已發育成熟,各種消化酶發育完全,腸道功能吸收良好,在由於兒童的活動量的增加,這時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來滿足生理的需要。如膳食不合理,會對兒童的健康造成影響,質和量的不足及烹調方法的不當等都易造成營養素的流失,將會引起某些疾病,如營養性貧血,免疫功能低下,消瘦,佝僂病,維生素A的缺乏等。因此說,合理的、科學的營養膳食是保證兒童健康的重要基礎和手段。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   營養    健康

參考文獻:營養保健師培訓材料。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