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老其實是一種病:莫攀比 培養興趣 消除恐懼

時間: 2013-04-14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壓抑已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對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緒是形成心理壓抑的一個重要方面。

  那麼,中老年人怎樣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呢?

   心理健康,謹防恐老症

  有的人一見臉上有了皺紋便生“老將至矣”的感嘆;有的人一見頭上有了白髮,便吃驚不小,頓生傷感。

  有的人50歲左右,就徒然覺得“老了”,年輕時的興趣和愛好逐漸淡漠了,社交活動減少,不想參加集體活動;有的人不想做艱苦的拼搏和探索,沒有了進取精神;有的人則把業餘時間全消耗在搓麻將、打撲克或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還有的人過早地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下一代,對自己完全喪失了信心。這些人的一個共同心態就是覺得人老了,這輩子沒指望了,把自己列入老年人隊伍裏,使本應輝煌壯麗的中年變得暗淡無光,精神世界變得空虛與恐懼,加速了生理上的衰老,這是“恐老症”帶來的不良後果。

  中老年人得了這種“恐老症”,無疑是自我折磨,磨損了意志,磨蝕了肌體,也磨掉了自強能力。

  要防止“恐老症”,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學習新東西,防止安於現狀。尤其在當今充滿生機和競爭的社會中,應努力防止退化和灰心,要積極努力,拼搏向上,始終保持明快的心理和開朗的性格。

  莫攀比,知足常樂

  退休不久的老張最近參加大學同學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別提多高興了。

  當聊到退休待遇時,氣氛有些尷尬。老莫雖然退休了,還有幾家企業外聘着,雜七雜八的收入頗豐。老張想,當初老莫連微積分題目都算不全,怎麼就混得這麼如魚得水呢?

  後來話題又聊到孩子。老張想想自己的兒女都很普通,單位效益一般,不敢接茬。

  回到家裏,老張就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有出息。女兒正好在單位裏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立馬就說:“我們沒出息,既發不了財,又買不起別墅,更出不了國,您老就別想那沒用的了。”

  老年人心理脆弱,有時容易陷入被動攀比,看人家各方面條件比自己好,心裏便不是滋味。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樂天知命,知足自安樂,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纔有益於自己的人生。

  培養興趣,驅除孤獨感

  孤獨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因素。科學家已經證實,性格開朗、喜歡交際的中老年人比性格內向、離羣索居的中老年人容易保持健康。面對孤獨怎麼辦?通常兒女的關心是消除孤獨感的良藥。此外,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法、音樂、戲劇、繪畫、養花、集郵等),以陶冶情操,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等),做到與衆同樂。

  經常與朋友聯絡感情是避免孤獨的最好方法。中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結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異性朋友),常在好友中宣泄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老年人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讓自己不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老年人要多與年輕人交往,青年人朝氣蓬勃的身影,積極的思想,生動的語言,朗朗的笑聲,可以使老年人的心態更年輕。學習和創作也是老年人避免孤獨的好方法。學習使生活充實,創作使生命輝煌。上老年大學可以擴大社會交往,在學習過程中,老年人的生命會再一次閃光發熱。

  消除對死亡的恐懼

  人上了年紀,難免會想到死。尤其看到周圍的老夥伴紛紛離開人世,難免欷歔感嘆。

  其實,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然歸宿,我們不妨將對死亡的恐懼拋在腦後,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老年人冷靜地面對生命終結的那一關,也是身心健康的標誌。英國哲學家羅素寫道:“一個人的生存應該像一條河流——開始很小,被狹窄的河牀束縛着,在岩石間奔騰跳躍,順瀑布滾滾而下。逐漸地河流變寬了,兩岸後退了,水流也變得平靜了,最後緩緩地匯入大海,安然地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存在。”這實在是關於人生的絕佳寫照。

  人生其實並不是太長,我們也許不能把握它的長短,但是要盡力提高它的質量。當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安然地、理智地、毫無懼色地接受它,隨它奔向遙遠的地方。

上一篇:什麼是流瑜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