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人秋季養生

時間: 2011-07-31

金秋時節,天高雲淡,秋風送爽,是人們感覺最舒服的季節。但秋天陽氣由升浮開始轉入沉降,氣候逐漸轉涼,也是老年人容易發病的季節。爲了適應秋天氣候變化的特點,老年人應注意秋季養生,才能防病延年。

一、調養精神

《紅樓夢》中有詩云:“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風助淒涼。”秋季陰雨陣陣,秋風蕭瑟,氣候變化大。氣溫突然降低,人就感到特別寒冷,情緒就會低落。許多老年人面對淫雨霏霏、秋風肅殺、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的深秋景象,更容易勾起悲秋之傷,引發淒涼、垂暮之感。研究發現,不良的心裏刺激會抑制人體的免疫防禦功能,容易引起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因此秋天要特別重視精神調養,儘量減少不良的情緒刺激。培養樂觀的心態,保持內心平和寧靜、收斂神氣。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秋高氣爽時節,若能外出旅遊、登高賞景,則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二、注意起居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溫差較大,氣溫偏低,風邪寒氣極易傷人,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睡眠要充足。盛夏及初秋氣溫高,蚊蟲侵擾,人們的睡眠時間較少,睡眠質量不高,秋後仍然感到疲勞和睏倦。現代醫學認爲,人的睡眠在一天內有兩個高峯期,第一個位於凌晨1點鐘左右,爲主要峯期;第二個位於午後1點鐘左右。順應人體生物鐘規律適時而眠就能提高睡眠質量。因此秋三月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中午應小睡。睡眠充足,才能恢復體力和精力,提高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燥邪侵襲。另外,居室內要有充足的陽光,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和清潔衛生,有利於殺菌抗病,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使人精神愉快振奮。

三、調節飲食

老年人五臟衰虛,腸胃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制,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秋季氣候乾燥,易犯津傷秋燥症,因此在選擇食物時,應以甘平潤燥、滋陰養肺生津之品爲主,如白蘿蔔、紅蘿蔔、番茄、銀耳、甘蔗、蜂蜜、乳品、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藥、豬肺、蓮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適當加些滋補中藥煮粥、泡酒飲用,如杞子粥、黃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對扶正防病有良效。

秋季的飲食還要注意適量,不可放縱食慾,暴飲暴食,由於秋季氣候漸涼,陽氣漸收,人體爲了適應這種變化,應遵守“秋宜溫”的主張,飲食要吃溫食,少吃涼性食品和涼性瓜果,少吃油膩食物,以免引發多種消化道疾病。

秋季也是進補的大好時節,這時人體精氣開始封藏,有利於補品的吸收藏納,有助於改善臟腑的功能,增強身體素質。

四、加強鍛鍊

秋天是戶外運動的黃金時節。實踐證明,加強體育鍛煉能活動筋骨、氣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時尤其要注意耐寒鍛鍊,以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

運動要適度,應根據不同年齡、體質及健康狀況,選用適宜的運動項目,如登高、慢跑、冷水浴、散步、氣功、保健操、八段錦、太極拳等,以提高肺臟生理功能及機體耐受能力,有效地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秋霧多毒,忌在大霧時外出晨操。運動量掌握在無疲勞感,不過多出汗爲宜。老年人可早晚練漱泉功,即閉目靜坐,先叩齒36下,然後以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漱煉數遍,分三口嚥下,並用意送到丹田,再緩慢將氣從口中呼出,如此反覆36次,長期堅持,能防秋燥。也可經常壓揉承漿穴生津防燥。

五、預防疾病

秋季是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繁殖旺盛期,加上氣候多變,早中晚室內外溫度差與溼度差較大,呼吸道粘膜易受刺激,人們極易發生傷風感冒,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也容易復發。因此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外出可戴口罩,防止污染及刺激性氣體和粉塵的吸入,經常按摩面部迎香穴和人中穴,通絡健身。

蒼蠅、蚊子、老鼠、蟑螂在秋天處於繁殖高峯,活動頻繁,食物、水源和環境都容易受到污染,人易發生胃腸道感染;秋季大量瓜果上市,如不加節制的食用,會出現俗話說的“秋瓜壞肚”現象;晝夜溫差較大,腹部容易着涼或誘發結腸過敏,這些都可以引起腹痛腹瀉。因此,秋天更要重視食品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秋天天氣較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血管負擔加重。寒冷還可刺激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此類病人入秋後應當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堅持服藥並及早治療感冒等疾病。此外,還要注意調暢情致、合理膳食、勞逸適度,才能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也能很快康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