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藥漫談

時間: 2011-10-06

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藥品的需求日益增長,藥品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帶來了藥品市場的繁榮和發展,藥品零售店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據統計世界上約有60﹪的人服用藥物,其中40﹪的人爲自我藥療。小病自我診療、自我用藥,既方便及時、又經濟實惠。然而由於人們對藥品的毒副作用認識不足和某些藥品廣告誇大宣傳與誤導,造成了亂用、濫用、錯用藥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最易受害的人羣是老年人、嬰幼兒和肝腎功能損傷者。爲此,提高人們特別是老人的安全用藥意識已成爲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當務之急。

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器官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或變化,如血液循環系統功能下降、肝腎功能減弱。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肝內代謝以及以腎臟排泄都影響着藥物的療效並易導致毒副作用的產生。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延長,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的不正常升高和血漿電解質發生紊亂也易導致毒副反應發生及對藥物耐受性的降低。一般老年人身體弱、慢性病多,常患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聯合使用多種藥物在臨牀上比較常見。各種藥物間相互作用問題也比較複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嚴重後果。而老年人藥品中毒症狀表現輕微,沒有某些疾病的典型病狀,使診斷和治療更加複雜。因此對老年人的用藥,特別是聯合使用多種藥物時更應慎重,如何安全有效地採用藥物療法成爲老年病學中的最大課題之一。

 一、老年人藥代動力學的特點

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是人對藥的作用,即藥物在人體內吸收、分佈、轉化、排泄過程。應當瞭解老年人的生理狀態和藥物代謝特點,以便控制用量並及時進行劑量調整。

1、藥物的吸收:老年人胃粘膜萎縮、胃腸粘膜細胞數量減少、胃排空減慢,藥物滯留時間延長,對胃腸道的刺激增強;胃酸分泌減少、胃液pH值升高,使某些藥物吸收減少;胃腸道液體量減少、腸道動脈硬化使血運動減少,導致藥物濃度高峯減低,不易溶解的藥品吸收減慢,藥物在胃腸存在時間延長,易發生不良反應。

2、藥物的分佈:老年人體內水分和肌肉組織減少,脂肪增多,使水溶性藥物分佈容積減少,而脂溶性藥物分佈容積增加,使親脂性藥物產生持久作用。老年人血漿蛋白降低,因而血中與血漿蛋白結合藥物減少,而遊離的、非結合部分的藥物濃度相對增加,易導致毒性反應。老年人心排血量及肝腎血流量減少,使藥物代謝清除降低,也會影響藥物的分佈。

3、藥物的代謝: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大多數藥物要由肝臟的酶系統代謝和解毒。隨着年齡增長肝血流量可減少40﹪(65歲)肝臟微粒體的藥物氧化酶作用的反應減弱,使得某些依靠肝酶代謝清除的藥物存在時間延長。人的肝臟實體組織也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增加,致使藥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同時肝臟本身也最易受藥物損害。老年人代謝能力減低,易發生毒性反應。

4、藥物的排泄:腎臟是藥物代謝、排泄的重要器官,大多數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以腎臟爲主要排泄途徑。老年人腎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及肝腎血流量減少致使體內藥物半衰期延長,藥物清除率降低,易造成蓄積中毒。

5、藥物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患多種疾病,須同時用多種藥物。藥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聯合用藥往往並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響,而是在藥理或理化方面產生相互作用,由於藥物競爭與血漿蛋白結合,血中游離藥物濃度增大,導致毒副作用發生,有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由於老年人疾病較多,難以區分是來自藥物不良反應還是來自疾病,因此有更大的危險性。

 二、藥物對老年人效用的特性   

藥效動力學研究的是藥對人的作用,藥物對老年患者的作用強或弱,不良反應多或少還與藥效反應變化有關。如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常使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睡眠變少、不規則、易醒),對於巴比妥類或安定類藥物,雖謹慎地採用老年人劑量,仍可能出現運動失調、眩暈或意識模糊等不良反應;如硝西泮(硝基安定)可引起尿失禁。老年人的藥物效應特點如下:

1、藥物效應減弱:某些藥品如抗感染藥物對老年人療效較差,較易引起耐藥菌株出現,感染引起的死亡隨衰老而增加。老年人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高,但對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的敏感性卻降低。老年人中β腎上腺素能受體數目減少,異丙腎上腺素的作用隨年齡增加而降低。70歲老年人的心率對異丙腎上腺索的反應比20歲的年輕人小4倍。老年人的膽鹼能受體的反應性也降低,阿托品加速心率的反應減弱。老年人呼吸功能減退,呼吸常較淺,吸入性用藥效果常不理想。

2、藥物效應增強:某些藥品如阿片類藥物對老年人的中樞抑制作用增強;老年人的壓力感受器功能變化,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氯丙嗪等吩噻嗪類藥、抗組胺藥、三環類抗憂鬱藥可致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對血管擴張藥的反應加大,尤其在降壓藥治療中,α受體阻滯劑和強效利尿藥易致低血壓甚至發生危險。在體溫和體位調節系統方面也有變化,易發生低溫或體溫不穩,在使用與體溫或體位調節有關的藥物時,尤易發生問題。老年人對腎上腺素、胰島素、麻黃鹼、阿托品、顛茄、糖皮質激素、甲磺丁脲(甲糖寧)、硝西泮(安定),三唑侖、替嗎西洋、肝素或華法令、地爾硫卓、依那普利、維拉帕米等比較敏感,使用時應酌情減量。同時,老年患者比年輕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藥物與藥物相互作用和藥物與疾病相互作用更爲敏感,藥物耐受性較差,診斷和治療更加複雜。

3、個體差異性較大:研究發現,老年人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增大。如不注意用藥個體化問題,不良反應的發生必然增加,或者達不到治療目標。老年人用藥劑量常無統一標準,病因、病種、病情、年齡、遺傳因素、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況等都可造成個體差異。應注意個體差異、細察病因、合理用藥。

 三、老年人用藥須知

1、抗生素: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各種細菌感染,所以應用抗菌素較多,由於致病的微生物不受人體衰老的影響,因此一般抗生素的劑量可與成人劑量相同,不必調整。需注意老年人腎功能差,體內水分少,用成年人的劑量容易造成血藥濃度升高與毒性反應,對腎臟有損害的抗菌藥物,如氨基糖甙類、多粘菌素類、萬古黴素、頭孢噻啶、兩性黴素B等,老年人應用尤應特別慎重,如卡那黴素可引起蛋白尿、血尿、氮質血癥,容易觸發尿毒症。若病情嚴重或混合感染,應合理聯合用藥。聯合用藥時應避免毒性相加的兩類藥物同時應用,如氨基糖甙類與利尿劑合用可導致耳毒性增強。抗生素使用應按療程不應無限制延長,不要頻繁、盲目地更換抗生素,以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藥性。

2、洋地黃類強心劑:地高辛是目前老年人常用的強心藥,此藥主要(67%)由腎臟排泄,因老年人腎功能減低,排泄緩慢,半衰期延長,容易發生中毒應密切觀察監測血藥濃度,及時調整用藥。因此獲得治療的維持量較成年人小,一般用0.25mg/d,4~5天后改爲0.125 mg/d或隔日0.125 mg/d維持。另外強心甙類藥可與很多藥發生作用,如維拉帕米、胺碘酮、奎尼丁、排鉀利尿藥等,聯合用此類藥可明顯增加中毒危險。

3、噻嗪類利尿劑:老年人肝、腎功能差,周圍血管疾病多,調節內部環境的穩定性差,容易發生酸鹼失衡和內環境紊亂,因此用利尿劑,特別是排鉀利尿藥時,注意及時測電解質及血壓改變,及時補充調整。

 4、降壓藥物:老年人高血壓多見,其特點是收縮壓升高明顯,血壓易受季節、氣候、情緒影響而波動。由於老年入主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如用降壓藥胍乙啶、長壓定、甲基多巴、利血平更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後者長期應用易導致憂鬱症,應特別注意。老年人多伴有血管硬化,因此降壓不宜使血壓下降過急過劇,以免引起心、腦、腎缺血.加重原疾病。

5、消炎止痛藥:老年人一般對止痛藥物的作用比較敏感,因此用量要小,更不宜長期服用。一般用藥量應爲非老年人的1/2,對高齡老人至1/4仍可出現大汗和低血壓。保泰鬆的血漿清除率較年輕人低;撲熱息痛的半衰期老年人延長;阿斯匹林誘發胃損害與年齡相關,對此類用藥時宜注意。

6、鎮靜安眠藥。老年人失眠者較多,此類藥用量應小,對呼吸衰竭者應慎用。一般不應用巴比妥類藥,該類藥可使睡眠節奏紊亂,還可產生假性癡呆,長期服用可導致骨軟化。目前應用最多的是苯甲二氮卓類,此類藥物除有鎮靜作用外,還具有較強的肌肉鬆弛、抗癲癇作用,老年人對此類藥物較敏感,長期服用可產生耐受性,半衰期也長,應用鎮靜安眠藥比年輕人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7、抗心絞痛藥:硝酸甘油是治療心絞痛應用最多的藥,特別是靜脈點滴用藥劑量較大時,應及時測量血壓以調整劑量。β受體阻滯劑也是治療心絞痛常用藥物,用普萘洛爾(心得安),因此藥爲高度肝清除藥物老年人因衰老肝血流量減少,心得安的半衰期延長,長期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注意避免“驟停反跳綜合徵”,宜逐漸減量而達到停用。

8、抗震顫麻痹藥:老年人腎功能差,血清蛋白低.長期用苯妥英鈉、因與血漿蛋白結合的減少,遊離的苯妥英鈉增加,容易導致中毒,抗膽鹼能藥物合併使用時.特別對前列腺肥大者容易產生副作用,如口乾、心悸、視力模糊、尿瀦留和便祕等,應注意劑量。

9、抗心律失常藥:  靜脈應用抗心律失常藥時應謹慎,並有心電、血壓監測。大多數快速性心律失常藥物都具有減慢竇性心律的作用。如胺碘酮、慢心律、β-受體阻滯劑等。老年人有些陣發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可能是由於病竇綜合症所致。此類病人應用上述藥品時,由於超速抑制可使竇房結節律時間延長,出現過長的竇性停搏,甚至阿-斯綜合症。

10、抗腫瘤藥:如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或大量使用鉍劑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如烷化劑(氮芥等)、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等,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損害,出現口乾、舌痛、口腔痛、甚至出現急性肝臟萎縮、壞死、脂肪變性等。

五、老年人用藥原則

 1、儘量明確診斷:衰老表現與多種病理現象的交織加大了對老年性疾病診斷的難度,應對老年患者作認真檢查,找出治療的主要矛盾,選用藥物時須權衡利弊,治療的目標明確.觀察方法、指針、療程力爭清楚。嚴格掌握用藥指針,合理選擇藥物,瞭解藥物的性質、機理、劑量,並從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切忌漫無目標的濫用藥。

2、選擇最佳藥物:老年人選用藥物應以藥理學爲指導,以臨牀實踐經驗爲依據。針對病因、病情、病種、機體功能狀態以及個體特點等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對症用藥。老年人由於機體衰老,病理變化、病情往往復雜多變,若藥物使用不當可使病情惡化,甚至無法挽救。老年人用藥一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則,對有些病症可不用藥就不要急於用藥。

3、掌握用藥的劑量:根據藥理學原則,藥物作用、療效和毒副作用和用藥量有密切關係一定劑量的藥物產生一定的作用,低於此劑量可能沒作用,超過此劑量可能發生中毒反應。因此藥物的劑量不僅影響作用的強弱,而且能改變作用的性質。目前還沒有一個老年人合理用藥的劑量標準,而且老人個體差異很大.同齡老人藥物的劑量可相差數倍。目前一般推薦用成人的半量或1/3起始劑量,即從小量開始,根據療效,逐漸加量。

 4、加強監測和監控:對耐受量低、藥物有效量與中毒量接近的藥物,進行必要的監測,可根據血濃度決定用藥劑量或調整劑量。如地高辛血濃度測定等。服用對肝、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用藥前或用藥後定期測肝腎功能、電解質,可作爲選擇用藥及估計對藥物代謝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調整用藥。

5、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老年患者看完病,拿的藥到底是否對症,劑量是否合適,服用是否正確,這些環節不能有任何失誤,服用期間應密切觀察症狀及反應,必要時立即停藥或調整藥物。老年人身體脆弱,經不起失誤,應多向醫師和藥師諮詢,加強自我保護能力,遵照醫囑服藥並進行必要的監控檢測。建立用藥卡,詳細記錄健康狀況、所患病史、所用藥名、用法用量以及用藥前後變化情況等內容,這對合理用藥(處方藥、非處方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及應診醫師安全用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郭 敏       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