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端正態度 杜絕“熱中風”

時間: 2011-07-05
   最近一段時間持續的高溫悶熱天氣使熱中風的發病率大大增加。據專家介紹,熱中風發病人羣既有50歲左右的中年人,也有80歲老年人,但主要還是以老年人爲主,尤其是患有、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他們中有人錯誤地認爲中風只會發生在冬季,其實夏天的6-8月更是中風的高發季節,尤其是高溫、低氣壓天氣熱中風的發病率會大大增加,以腦梗塞患者居多,大約佔了九成。中風對中老年人危害極大,如不及時診治就會導致癱瘓,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應當積極預防。

尋找發病原因

身體缺水 供血不足 忽冷忽熱是誘因

    夏季人體的水分流失較快容易缺水,尤其是老年人本來體內水分就少,加上天熱出汗較多,身體就更容易缺水。當氣溫在32℃以上時,人的體溫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達到散熱目的。這時人每天出汗大約會達到1000毫升以上。老年人本身體內水分就較少,更容易缺水。身體一旦缺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壓升高,致使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所以這種通過皮下血液循環實現的散熱方法對心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來說就是一種身體上的負擔,會使老年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發生出血性中風。

    高溫時爲了散熱,一部分本來應該流向大腦的血液都流向皮膚,大腦血流量的減少,對心血管調節功能不良及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來說,使原來就供血不足的大腦更加缺血,造成腦梗塞。

    隨着進入夏季後空調使用頻率逐漸增加,室內外頻繁冷熱交替也是中風發生的原因之一。如果室內外溫差相差太大,忽冷忽熱,會使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腦中風。

防治方法

飲水是關鍵

    夏天人體會處於輕度脫水狀態,老年人的口渴中樞相對比較遲鈍,很多人因爲不渴而不主動喝水,但是不渴並不等於不缺水。爲保證足夠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稀釋,要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胃腸功能特點,應多喝白開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2500 毫升, 24 小時的尿量保持在2000 毫升以上。一天中血液黏稠度從深夜到早晨,再到上午呈上升趨勢,所以在睡覺前喝水後,可以降低細胞容積值,降低血液黏稠度。

    飲食要清淡

    夏季爲了散熱已經“奪走”了一部分原本流向大腦的血液,如果飲食上再味重、油膩,消化器官需要更多的血流幫助消化,這樣就使得流經大腦的血液又減少了,爲腦梗塞埋下“禍端”。因此,夏季的飲食原則是低脂、低鹽、少糖、少油、低膽固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魚、蛋、豆類食品,常喝綠豆湯。另外,還可以多吃醋、山楂等能降血脂、軟化血管的食物。夏季最應注意的是飲食衛生,防止因腹瀉缺水而誘發腦中風。

    空調使用要合理

    合理使用空調首先要注意最低不能低於26℃,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超過8℃,在睡覺的時候不要貪涼,防止因感冒引起中風;其次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室內應保證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正常體溫,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增強肌體抵抗力。

    藥物有備無患

    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心臟病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檢查血壓,化驗血脂、血糖、血黏度。當氣溫升到32℃以上就要及早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脂、降血糖、控制血壓等藥物改善血液內環境。如果出現頭痛、頭暈、暈厥、半身麻木、肢體無力等預兆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