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飲食及養生保健

時間: 2011-04-02

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飲食
  冬季冠心病患者宜合理安排飲食,有利地促進身體的康復。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冬季合理地安排膳食,是預防冠心病急性發作的基礎。科學飲食宜講究“紅、黃、綠、白、黑”,其科學養生道理在於:
  第一,紅。指紅葡萄酒。每日飲少量紅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於預防冠心病,但不能過量。
  第二,黃。指黃色蔬菜。如胡蘿蔔、甘薯、西紅柿等,富含胡蘿蔔素,能減輕動脈硬化。
  第三,綠。指綠葉蔬菜。如菠菜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預防中風。
  第四,白。指燕麥粉、燕麥片。每日食用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膽固醇。
  第五,黑。指黑木耳。每日食用5~10克,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冬季避免發胖宜控制和平衡飲食
  避免冬季發胖,關鍵是控制和平衡飲食。
  近年來,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內的胰島素在早晨含量處於最低值,到了傍晚則上升到最高值。胰島素能促進脂肪在人體內大量堆積。因此,肥胖者更要注意膳食平衡,在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入量的同時,可在早晨多吃一些食物,晚餐應嚴格控制進入量,要經得起美味佳餚的誘惑。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專家們最近發現,體內脂肪在轉化釋放能量的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維生素B6、煙酸等參與,若體內缺乏這些維生素,脂肪不易轉化爲能量。所以,爲了避免脂肪累積,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主食儘可能雜一些、粗一些,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

冬季進補宜遵循的基本原則
  炎夏過後,便是金秋。人體經過暑熱的消耗後,漸漸趨於生理平衡,準備入冬的營養儲存。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進補。冬季進補有利於改變病人的虛弱狀態,增強人體健康。用現代醫學語言來講,稱之爲“健康投資”。
  中醫認爲,秋季進補宜“容平”,冬季進補宜“封藏”,這是秋冬進補的基本原則。
  一般來說,體虛的人冬季才需要進補。中醫將虛證又分爲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類型。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陰虛者補陰,陽虛者補陽,氣血兩虛者氣血雙補,陰陽兩虛者陰陽雙補。
  中醫認爲,氣虛者主要表現爲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盜汗,活動時諸症加劇。因此,在冬季進補時必須遵循“封藏”的基本原則,可選用黃芪、黨蔘、白朮、大棗等,中成藥可選用補中益氣丸等。
  中醫認爲,血虛者主要表現爲面色蒼白或萎黃、脣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或經閉等。在冬季進補時,應選用當歸、熟地、阿膠等,中成藥可服當歸膠、歸脾丸等。
  中醫認爲,陽虛者除了有氣虛的表現外,還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白帶清稀、陽痿早泄等症狀。在冬季進補時,可選用巴戟、肉桂、冬蟲夏草等,中成藥可服金匾腎氣丸等,食補可用狗肉、羊肉等。
  中醫認爲,陰虛者除了有血虛的症狀外,尚有午後潮熱、手足心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經量少等症狀。在冬季進補時,可選用天冬、沙蔘、生地、枸杞等,中成藥可服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食物中的銀耳、山藥也有補陰的功效。
  在選用補藥及食物時,還需注意補藥的效力,有峻補和緩補之分。峻補類藥物如人蔘、鹿茸等,應禁用或慎用,必須使用時也應遵照醫囑並嚴格控制劑量。

冬季進補貴相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且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爲來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民間流傳有“今年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
  冬季進補貴相宜。我國的傳統習慣認爲,在時間上,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冬至前後最爲適宜。冬季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爲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爲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在飲食方面,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一方面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另一方面,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爲適宜。其他還有藥酒、藥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至於藥補,常用的補益中藥有兩類:一是屬補氣類的,如人蔘、黃芪、黨蔘、白朮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二是屬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枸杞等,適用於面白無華、頭暈心悸、口脣蒼白、血紅蛋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於平素陽虛怕冷、四肢不適、腰痠多尿或男子陽痿者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補藥也不是隨便可用的,當視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而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蔘具有大補元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氣虛病人見有體力衰弱、四肢無力、精神疲倦、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或工作過度勞累後周身無力,或慢性病引起的頭暈無力等症狀者,均可服用。能夠補益元氣,增加食慾,促使體力恢復。
  又如阿膠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血虛的人尤爲適宜。虛啥補啥,各人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也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哪一類虛證,再選擇相應的補藥,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隨着中藥製劑的不斷改進,各種服用方便的滋補藥品紛紛面市,如人蔘蜂王漿、雙寶素、青春寶、中國花粉等,多不勝數。藥補已成爲人們所樂用的進補方法。
  冬令進補是根據季節特點而創立的一種調養方法。但是,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如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

冬季進補宜先清腸
  北風呼嘯,氣溫驟降,冬季來臨。我國素有冬至進補的習慣。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就像種莊稼冬天施足基肥,開春定能禾肥苗壯的道理一樣。而人體冬令進補,確有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是,冬季進補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個人胃腸功能具體情況而定,進補才能收到效果。
  這是因爲,有的人便祕,內火重,往往幾天或一週才排便一次,大便乾硬、難排、胃納差,以往一到冬至就進補,結果,服後總感胸悶、心慌、血壓升高、胃口差。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改爲先清腸。進補前半個月,每天服一次金谷纖維王,讓大便暢通,能每天輕鬆排便,再服補品。這樣進補,可使上述症狀消失,胃口打開。一個冬天下來,臉色紅潤、不怕冷、睡眠好。所以,冬季進補宜先清腸。

冬令進補宜先作底補
  冬令進補宜先作引補,即底補,就是進補之前打基礎的意思。
  在冬季生活中,芡實常被中醫推崇爲冬季底補食物。一般來說,底補宜先選用芡實燉牛肉或芡實燉羊肉、生薑羊肉大棗湯等,效果比較明顯。在此基礎上,用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煮濃湯食用,則可以調整脾胃功能。此後,再適當地服食補品,可增加滋補效力。

冬季科學進補宜“三加一”
  冬季科學進補宜“三加一”,即保溫、禦寒、防燥加進補,往往會收到顯著的效果。
  第一,宜保溫。通過飲食營養搭配,以保持體溫,即增加熱能的供給。在冬季飲食中應適當地增加蛋白質的含量。營養學研究表明,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易於消化和吸收。肉類則以牛肉、羊肉和兔肉爲最好,因爲在這些肉中含的動物脂肪較少,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
  第二,宜禦寒。通過飲食,以抵禦寒冷。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在冬季飲食中,除了注意供給熱量外,還應留意礦物質的補充。國人的飲食,以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一般來說,一個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證對鉀、鈉、鐵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別怕冷的人可以多補充些根塊和根莖類蔬菜,如胡蘿蔔、藕、萵筍、薯類等,因爲這類蔬菜礦物質含量都較高。老年人爲防骨質疏鬆,還可適當吃些豆類、花生、牛乳、蝦皮、牡蠣、蛤蜊等含鈣較多的食物。
  第三,宜防燥。通過飲食,以防乾燥。冬季,氣候乾燥,容易出現諸如皮膚乾燥、皸裂、口角炎、脣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飲食中,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維生素B2在穀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於動物肝、蛋、乳、豆類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是開始進補的最好時機。所以把“進補”作爲“附加”是因爲進補必須以“虛”爲前提,合理進補,虛則補之,不虛不補,更不能多補濫補。

冬季宜分類食補
  經過春、夏、秋三季,尤其是夏季體能的大量消耗,在冬季有必要對人體適時調養和補充,爲來年開春乃至全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進補有藥補、食補之分。
  補藥,簡言之就是藥。如果進補不對症,過量服用,就避免不了其副作用。而食補與藥補不同,食補本身就是飲食之一,無任何副作用,因而在冬季健康人可以進行食補。食補宜分類,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側重添加相應的食物進行食補或在食物中添加一味滋補中藥,做成藥膳進補。
  第一,預防衰老。可補食蓮子粥、甜豆漿粥、豬腎粥、冰糖燉海蔘、枸杞炒肉絲等等。
  第二,延年益壽。可補食鵪鶉赤豆粥、栗子粥、枸杞粥、紅棗燉兔肉、銀耳炒豬裏脊肉、紅棗桂圓蜂蜜湯等等。
  第三,益智健腦。可補食核桃仁粥、核桃仁黑芝麻粥、芹菜炒豆腐、炒雙菇(水髮香菇和鮮蘑菇)等等。
  第四,美容養顏。可補食銀耳羹、核桃仁粥、大棗粥、蘋果汁、紅棗雞骨湯、紅燒帶魚等等。

冬季宜用哪些食物進補
  第一,補氣虛。宜用栗子、花生、大棗、荔枝、蓮子、菱角、白扁豆、黑木耳、山藥、蜂乳、蜂蜜、粟米、雞肉、鴿肉、海蔘、驢肉、牛肉、泥鰍、鯽魚等食物。
  第二,補血虛。宜用龍眼、葡萄、桑葚、胡蘿蔔、菠菜、黃豆、玉米、豬血、豬皮等食物。
  第三,補陰虛。宜用梨、甘蔗、椰子、松子、銀耳、燕窩、豆腐、豆漿、小麥、燕麥、蕎麥、黑豆、芝麻、鴨肉、兔肉、豬蹄、鱉肉、龜肉、雞蛋等食物。
  第四,補陽虛。宜用核桃、韭菜、羊奶、蝦、羊肉、狗肉等食物。

冬令進補宜用十一種肉食
  第一,羊肉。中醫認爲,羊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
  第二,牛肉。中醫認爲,牛肉性味甘、溫,具有安中益氣、補脾胃、壯腰膝的作用。
  第三,鵝肉。中醫認爲,鵝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的作用。
  第四,鹿肉。中醫認爲,鹿肉性味甘、溫,具有補五臟、調血脈、壯陽益精的作用。
  第五,驢肉。中醫認爲,驢肉性味甘、平、微酸,具有養血止血、益氣息風、安心神的作用。
  第六,雞肉。中醫認爲,雞肉性味甘、溫,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作用。
  第七,鴨肉。中醫認爲,鴨肉性味甘、鹹、微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
  第八,烏雞肉。中醫認爲,烏雞肉性味甘、平,具有養陰退熱的作用。
  第九,鯽魚肉。中醫認爲,鯽魚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溫中的作用。
  第十,鵪鶉肉。中醫認爲,鵪鶉肉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
  第十一,野雞肉。中醫認爲,野雞肉性味甘、酸、溫,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肝臟的作用

下一篇:冬季老年人飲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