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冠心病從動脈粥樣硬化開始

時間: 2011-06-08
 

                 認識冠心病從動脈粥樣硬化開始

                                      王曉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官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它和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一起,統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缺血臨牀表現爲心絞痛、心肌梗死、心綠失常和心力衰竭,本病可以無明顯臨牀症狀。最近,文獻常提到“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一詞,其臨牀表現爲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有ST段擡高或無ST段擡高)或心源性猝死,佔冠心病的50%以上。

    根據WHO的統計,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又被稱爲“第一殺手”。最常見在男性40~60歲之間表現症狀,女性在絕經期前後,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來,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一、發病因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這些因素稱爲危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血脂異常、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體力活動減少、遺傳因素、年齡、性別、其他因素和酒精攝入等。

    二、臨牀表現

    根據粥樣硬化斑塊的進程可將粥樣硬化的臨牀過程分爲4期:

    無症狀期或隱匿期:期過程長短不一,對應於1~3期病變及大部分4期病變,粥樣硬化斑塊已形成,但尚無管腔明顯狹窄,因此無組織或器官受累的臨牀表現。

    缺血期: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器官缺血。

    壞死期:由於動脈管腔堵塞或血管腔內血栓形成而產生靶器官組織壞死的一系列症狀。

    纖維化期:長期缺血,導致靶器官組織纖維化萎縮而引起症狀。

    三、臨牀診斷和預後

    本病的早期診斷相當困難。當粥樣硬化病變發展到相當程度,引起管腔的狹窄甚至閉塞或血栓形成,從而導致靶器官出現明顯病變時,診斷並不困難。年長患者有血脂異常,動脈造影發現血管狹窄性病變,應首先考慮診斷本病。

本病的預後歲病變部位、程度、血管狹窄發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損情況和有無併發症而不同,重要器官如腦、欣、腎因動脈病變導致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或腎衰竭後,預後不佳。

    四、冠心病的防治

    首先應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如已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應積極治療,防止病變發展並爭取逆轉。已發生併發症者,及時治療,防止惡化,延長患者壽命。

   一般預防措施

    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配合治療;合理的膳食,膳食的總熱量不能過高,以維持支持體重爲度,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低膽固醇膳食,並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攝入;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無異常,也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腦、腎、肺等內臟,魷魚、墨魚、鰻魚、骨髓、豬油、蛋黃、蟹黃、魚子、奶油及其製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血總膽固醇、甘油三脂等增高,應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魚肉、雞肉、各種瘦肉、蛋白、豆製品等。已確診有動脈粥樣硬化者,嚴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合併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者,應同時限制食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