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的方方面面

時間: 2011-05-03

到了中老年,大多很重視監測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是否正常,但對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往往不瞭解。事實上,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其病變過程歷經了數年甚至十多年時間。而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長期存在和發展,最終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各種急性心腦血管病事件的發生。危害遍全身。

  動脈硬化的定義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主要累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下肢動脈等大中型動脈的病變,其特徵爲動脈內膜有黃色粥樣外觀的脂質積聚、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等多種病變並存以及動脈中層鈣化等,引起血管管壁增厚變硬、管腔堵塞,使受阻動脈遠端缺血而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動脈粥樣硬化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動脈粥樣硬化高和飲食習慣改變,該病也成爲我國主要死亡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始發兒童時期而持續進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現症狀。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現爲脂質和壞死組織的驟聚,因此往往認爲動脈粥樣硬化是退行性病變。現在認爲,本病變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病變處於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及T淋巴細胞的聚集;其次是包括膠原、彈性纖維及蛋白質多糖等結締組織基質和平滑肌細胞的增生;第三是脂質,其中主要含膽固醇結晶及遊離膽固醇和結締組織。粥樣硬化斑塊中脂質及結締組織的含量決定斑塊的穩定性以及是否易導致急性缺血事件發生。

  動脈硬化的誘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及最重要的類型,主要發生在大中動脈。病變以動脈內膜爲主,可在局部出現脂質條紋、動脈斑塊等,有時可累及動脈中層,最終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如果冠狀動脈壁上發生粥樣硬化,那麼,就可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爲冠心病 。輕者可沒有症狀,或有心絞痛發作;重者冠狀動脈管壁閉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威脅生命。這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死亡率較高。爲此,適當瞭解有關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一些因素,及早採取措施,很有必要。

  年齡: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一般自幼年即開始,但病變較輕,無臨牀症狀,檢查時也無異常。因此,有人認爲,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應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以後隨着年齡增長,病變逐漸進展,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如高血壓、吸菸 、高脂血症等,促使病變進展加快。一般認爲,男性 50歲,女性45歲以後,可在檢查時出現血管壁異常,並逐漸出現相應的臨牀症狀。

  性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爲2:1,20~50歲女性病變較輕,50歲以後或雙側卵巢 切除後女性患者病變進展加快,而女性生育期病變進展卻較緩慢,可能與雌激素的作用有關。因爲雌激素能使血清β-胎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

  遺傳:家族中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者發病率較高,且發病年齡也提早,說明動脈粥樣硬化與遺傳因素有關,也可能與同一家族中飲食、生活習慣相接近有關。

  肥胖:肥胖者較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極度肥胖和短期內迅速肥胖者,可能與肥胖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因素有關。

  飲食與高血脂:大量攝取動物脂肪和飽和脂肪,可通過高血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動物實驗和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研究 表明,高血脂,特別是高膽固醇血癥和高β-胎蛋白血癥,與人類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病理學檢查也表明,沉積在動脈壁上的脂質與血脂成分基本相似,採用飲食與藥物治療方法降低血脂後,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延遲,並可能促使其逆轉。

  吸菸:吸菸也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吸菸能引起血液中菸鹼、一氧化碳增加,可引起中心動脈痙攣、血小板黏附性加大、血流速度減慢、氧自由基積聚,吸菸還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直接損傷。吸菸越早,煙齡越長,每天吸菸支數越多,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越大,戒菸後,則有可能使病變進展減慢。

  高血壓:高血壓也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致病原因是:①高血壓對動脈壁的側壓力,使血脂容易進入血管壁;②高血壓使動脈內膜過度伸展,彈性纖維破裂,動脈內膜損傷,從而產生一系列變化;③小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動脈內膜下出血和局部血栓形成,加速動脈管腔狹窄。

  糖尿病:糖尿病可直接引起大動脈和微小動脈的病變,使血脂升高,這些因素均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展。

  其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其他原因還有長期缺少體育鍛煉、甲狀腺功能減退、庫欣綜合徵、腎病綜合徵、阻塞性黃疸、A型性格行爲等。

  上述因素中,以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壓等最爲重要。因此。合理調整飲食,及時治療糖尿病,適當控制血壓,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延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