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肝治(五)

時間: 2013-04-15

從肝調理“亞健康”

    所謂“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也稱爲“中間狀態”、“第三狀態”,是機體無明確的疾病,但在身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的感覺和症狀,從而呈現活力和外界適應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

1、“亞健康”的原因

    造成亞健康的原因包括社會、心理、生理等多方面,比如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壓力增加,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律紊亂,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缺乏鍛鍊,吸菸飲酒等不良習慣等因素。

2、常見症狀

    常見軀體症狀有疲勞乏力,胸悶氣短,頭昏不爽,兩目乾澀,少氣懶言, 脘腹脹悶,食慾減退等。常見的心理狀態爲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或抑鬱寡歡,或急躁易怒,焦慮緊張,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興趣及精力下降等。不能較好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工作、學習困難,人際關係緊張,家庭關係不和諧,難以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

3、與肝的關係

    肝主疏泄,能夠保證全身氣機暢達,使五臟安生,故中醫學有“肝能生養五臟”之說,病理上肝失疏泄,則氣機受阻,使五臟皆受其害,可引起五臟氣機不和。隨着社會競爭、人際關係壓力的增加,亞健康狀態的中醫病機中以肝失疏泄爲主。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無形之氣,一旦肝失疏泄,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氣機情志、臟腑功能的改變。

    肝疏泄升發太過,則表現爲急躁易怒,頭目脹痛,面紅目赤,眩暈耳鳴等。反之疏泄不及,則表現爲精神恍惚,抑鬱寡歡,兩乳、脅肋脹痛不適等症狀。且氣鬱日久可以化火,氣滯又可致血瘀不行而使諸證變生。

肝鬱乘脾,橫逆犯胃,可見脘腹脹悶,食慾減退,腹痛泄瀉等症狀。肝病及心,心失所養,可見心神不安; 也可見食慾減退, 氣血生化乏源, 日久及心使心失所養,神失所藏, 可見心神不安,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睡眠欠佳等症狀。

    肝升太過,肺降不及,則導致氣火上逆,可出現咳逆上氣,胸脅引痛,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症狀。

肝腎同源,肝病及腎,則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痠軟,失眠多夢,女子可表現出月經不調,男子可有陽痿、遺精、早泄等表現,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心理壓力, 降低了生活質量。

4、養肝應對“亞健康”

    古人云“虛邪賊風, 避之有時, 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調暢情志, 勞逸適度,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等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是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亞健和疾病的最佳方法。

調暢情志 忌怒,怒氣傷肝,發火看上去是讓別人受氣,其實發火的人受傷最重,這時候血流加快,血壓增高,使周身氣血紊亂。“氣大傷身”就是這道理,同事發火只會令自己的壓力更大,人際關係陷入危機。同時,憋着生悶氣更是不行,當情緒不舒暢時,應該找一個途徑,宣泄負面情緒, 例如找知心的朋友傾訴心中不快, 切不可憋在心裏,以致傷害肝臟。

加強鍛鍊 科技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們多以車代步,以乘電梯代爬樓梯,喜坐喜臥而疏於活動,久則造成肥胖,體力下降。運動後血液呈現再分配, 微循環得到改善, 使大腦細胞供氧充足,從而能夠增強機能, 調節精神, 疏通經絡, 減緩衰老,延年益壽。運動適當,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給自己找各種推脫的藉口。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過度勞累。比如工作中坐時間長了可以站一會兒,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還可以每天打打太極,跳跳健身操,練練瑜伽等。但是要注意運動絕非一日之功,貴在堅持。

勞逸適度 忌熬夜,睡眠養肝。要注意順應自然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建議晚上11點就上牀睡覺,保持每天8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使大腦保持一個清醒舒暢的的狀態。

飲食有節 飲食是攝取營養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但飢飽失常、飲食不潔和飲食偏嗜又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通常的概念, 總覺得大魚大肉、精米細面纔是最有營養的, 殊不知, 這會導致機體許多必需成分攝入不足而加重亞健康狀態。中醫養生保健的配膳原則是“五穀爲養, 五果爲助, 五畜爲益, 五菜爲充”, 飢飽有度、素葷適宜、均衡節制的飲食是恢復充足活力的關鍵。青色入肝,平時可以多吃些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韭菜、萵筍等,富含豐富的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鋅、鐵等,能夠促進肝細胞再生。

鍼灸、按摩  是切實有效的,平時可以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裏、太陽、風池、大椎等穴位, 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強身健體、醒腦開竅、增強記憶力等作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