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益生菌 減少亞健康

時間: 2011-11-08

中國微生態學首席科學家康白 國家公衆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於小冬

  ●人體微生態失衡會引起亞健康狀態和各種慢性病,而亞健康狀

態和各種慢性病是我國公衆健康的主要威脅。

   人體與細菌共生

  研究生物體與其正常微生物羣的相互關係的新的生命科學分支―

―微觀生態學(microbialecology)與宏觀生態學(macrobialecolo

gy),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兩個層次。微生態學是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

的生態學,相關研究不斷闡明生命的發展規律,併爲促進人類健康開

創新局面。

  益生菌是人體、動物體及植物體體內和體表寄居的正常微生物羣

落中的對宿主有益的或生理性細菌。人一出生,就會被這些生理性益

生菌寄居。人、動物及植物作爲宏觀生物,都要與其自身攜帶的微生

物共生,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共同發展進化。

  成年人體內和體表寄居着500~1000種生理性微生物(微生態學

把這些生理性微生物稱爲正常菌羣),其重量約爲1.275公斤,體積

相當於一個人的肝臟那麼大,其數量爲100萬億~1014萬億個。人體

自身的細胞只有10萬億個。也就是說,每個人體細胞就有10個細菌相

陪伴。一位美國著名的微生態學專家Savage說,正常菌羣是人體的一

個系統,發揮着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

  亞健康及其危害

  亞健康及其危害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感覺自己不舒服,時常陷

入疲勞、反應遲鈍、適應力下降、焦慮的狀態,去醫院檢查又往往查

不出確切的原因。似病非病,生活變得很糟,醫學上把這類現象稱爲

亞健康。亞健康是身體功能退行性變化的一種反映,也是“虛病”向“

實病”轉化的一箇中間過程。

  據介紹,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羣只佔總人口數的

15%。這些人不僅沒有疾病,而且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都很好。

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而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

  隨着社會競爭加劇、環境污染加重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以

慢性疲勞爲主要症狀的亞健康發生率逐年增加。持續的亞健康狀態容

易導致腫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因此,

亞健康狀態已成爲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隱形殺手,也是現代醫學

面臨的難題之一。

  一個重要的亞健康起因

    雖然目前對於造成亞健康狀態的原因尚無定論,但多數研究認爲

,人體亞健康狀態與壓力過大、身心狀態失衡、飲食結構與習慣不健

康、缺乏生活規律、生活方式不科學、情感生活質量下降、人際關係

緊張和環境污染等密切相關。

  但是不久前,一項由公衆營養與發展中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

態學會發起的《中國人口亞健康與微生態失衡狀況調查》,揭示了亞

健康的一個重要起因――人體微生態環境失衡。

  菌羣失衡與亞健康互爲因果

  研究顯示,人類亞健康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都伴隨着腸道微生

態菌羣的變化和失衡。

  在正常情況下,各類微生物在人體內環境中是一種和平共處的關

系。就拿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的腸道微生態環境來說,當腸道微生態

環境平衡時,腸內益生菌佔據着優勢地位,並在腸道內參與糖類、脂

類、蛋白質的分解,協助人體完成膽汁酸、膽固醇等物質的代謝過程,

增進人體對各種養分的攝取,從而使人達到健康狀態。

  但是當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或是發生由腸內本來無害的細菌導

致內源性感染,或是讓有害菌佔據優勢地位,併產生毒性物質或內毒

素時,就會使人產生便祕、腹瀉、食物過敏、厭食、免疫力低下等症

狀。

  所以說,人體微生態狀態與健康息息相關。幾乎所有引起亞健康

的誘因都能導致腸道微生態的失衡,而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既是亞健

康的結果,又能加重亞健康,最終導致疾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