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化視角解析中型企業的“亞健康”症狀

時間: 2011-06-18
這是一個常見的例子:有三個人一起到外地出差,突遇寒潮。一人得了重感冒並且出現併發症,危機生命;另一人,感冒雖不嚴重,但也是渾身痠痛、四肢乏力,苦不堪言;最後一人,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而且一個人負責原來三個人的工作,薪水大增。同樣是出差到同一座城市,遭遇同樣的寒流,結果爲何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三個人的健康狀況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企業如人。面對金融危機下嚴酷的經濟環境,企業也如遇寒流,呈現不同的境遇:關門倒閉者有之;停機裁員者有之;前景黯淡、苦苦掙扎着有之;不退反進、逆勢揚帆者亦有之。究其原因,企業體質健康程度不同使然。

     如何識別、判斷企業是否有一些“亞健康”或“不健康”症狀呢?經過對華東、華南等地區近百家中型企業的調研和分析,筆者認爲,從信息化視角看,“亞健康”的中型企業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基礎數據缺乏標準。企業的基礎數據包括統一規範的物料編碼、標準化的產品結構與工藝數據、期量標準、消耗定額等。快速發展的中型企業通常都缺乏基礎數據積累,在快速的生產經營節奏中好像也顧不上去做那些“沒有產出”的數據規範工作,由此留下了進一步發展的隱患。

     業務流程不夠規範。一些企業長期處在低門坎、低增值的低端產品市場,對產品的製造、改型、新材料、新工藝等關鍵要素沒有建立規範的管理流程,無積累、無跟蹤、無標準。當外部環境對企業在產品管理、質量管控、流程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時,其流程不規範的弱點往往是致命的。

     傳統管控手段落後。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多是從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成長起來,依賴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業務的管控。隨着企業的發展,這種依靠“經驗”管理的模式並不符合建立規範、高效的經營體系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這一問題往往會制約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產銷結構不盡合理。很多中型企業的產銷結構主要源自模仿和經驗,產銷不平衡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於企業運行過程中,表現爲人爲因素過多,應變能力不足,資源浪費嚴重。存在這些問題的企業應對一般的競爭也許還可以,碰到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就會導致嚴重的經營問題。

     計劃模式難以適應。傳統的計劃模式是制約中型企業構建快速、敏捷生產經營體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傳統的臺套計劃模式,從銷售預測,到訂單落實、計劃制定下達、執行反饋,週期過長,變更因素增加,不僅會增加經營成本,還增加了產品質量的管控難度。

     存貨週轉效率不高。通過儲備料、件、品的庫存,以應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短期波動,是中型企業常用的經營管理策略。但如果庫存存貨總量偏大、滯庫偏長,就會出現因爲存貨週轉效率不高而導致的生產性現金流不足甚至資金鍊斷裂。就像一個長期負重行走的人,依靠興奮劑維持體力,實非長遠之計。

     績效考覈不夠全面。很多中型企業沒有構建覆蓋全局、全員、全過程的經營績效考覈體系,而只有單向的指標或目標考覈辦法。這些看似有效的“考覈”方法,卻可能給整個生產運營體系的有效構建和高效運行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缺少對外部資源的有效管理。21世紀的競爭已經不限於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企業的供需鏈與企業的供需鏈之間的競爭。而當前不少中型企業常常忽略對供應商、客戶、中長期市場需求、客戶售後服務等外部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特別是缺乏對供應商的有效管理手段,容易給企業帶來重大的損失。

     那麼如何改變企業的“亞健康”狀態?筆者認爲,兩化融合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而企業信息化是中國企業健康成長的必備工具。如此,方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作者系用友軟件專家)

上一篇:如何治療性交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