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應注意的問題

時間: 2011-01-07

(一)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過多。到了冬季,人體的消化機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爲活躍,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這反映了冬季機體對熱能需要的增加。當機體處於寒冷的環境中,要維持體溫平衡,就必須增加體內的代謝率,從而增加對食物的需要量,特別對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較好,攝食適量的脂肪有較好的抗寒耐凍作用,但不宜過多,以防發生高血脂症和肥胖病。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主要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維生素的供給,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蘿蔔、胡蘿蔔、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蘋果、香蕉等水果,同時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的需要。 調好冬季“飲食鍾”----冬季寒冷,人們食慾多有增加,但這並不意味着在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在冬季所需的能量與其他季節的差距並不大,因爲人體的“激素鍾”在寒冷氣候下,運轉有所改變。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冬日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所以,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食辛熱之品,使肺氣直達,固實腎氣。冬季雖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勿多食蔥,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冬季切忌吃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類食物多屬陰,易傷脾胃之陽,如腎陽虛者,常易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飲食調養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養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熱粥。《飲膳正要》中認爲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民間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二宜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義。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對中、老年人養陰大有裨益。三宜堅果之品,冬日多吃點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須注意體肥胖者忌肥甘溫熱厚味。 冬季,偏於陽虛的食補以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爲宜。偏於氣陰不足的食補以鴨肉、鵝肉爲好。《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
立冬標誌着冬天來到了,冬日漫漫,正是進補的良好時機,因此,不少人的餐桌之上少不了進補食品。也許有人會問,什麼食品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對人體最有益?根據祖國醫學“五行學說”和“天人相應”觀點,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發揮保健功效的莫過於“黑色食品”。 傳統養生十分注重“天時”、“地利”、“人和”。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 麻、黑木耳、黑棗、黑菇、黑桑椹、魔芋、烏骨雞、烏賊魚、甲魚、海帶、紫菜等,之所以適宜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間的關係所決定的。在與人體五臟配屬中,內合於腎,在與自然界五色配屬中,則歸於黑,腎與冬相應,黑色入腎。祖國醫學認爲,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爲生命之源,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此,冬天補腎最合時宜。 現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顏色與營養的關係極爲密切,食品隨着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淺變深,其營養含量愈爲豐富,結構愈爲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謂登峯造極。黑色獨入腎經,食用黑色食品,能夠益腎強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在冬天進食則更具特色,黑色食品走進冬天最能顯出“英雄本色”,可謂是冬天進補的佳餚和良藥。 與羊肉、狗肉等一類溫腎壯陽食品不同的是,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爲諸多食品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對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處在成長髮育階段、腎氣不足的少兒尤其有益。冬天不妨吃吃“黑”,讓黑色食品進入您的餐桌,您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冬天氣溫低下,日短夜長,人體活動相對減少,食慾增加。一般冬季飲食總量比夏季增加三分之一,是女性進行食療的最好季節。
當人們進入冬季時,機體的生理功能、食慾均可受到寒冷氣溫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加之冬季正值蔬菜淡季,供應的蔬菜品種和數量較少。因此,對於冬季的飲食營養就有特殊的要求。冬天的寒冷氣溫可影響到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某些激素如甲狀激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從而加速了糖、脂肪和蛋白質等三大熱源營養的分解,導致較多熱量散失於體外,使人體耐力和抵抗力減弱。所以,冬天的營養以增加熱能爲主。熱能增加的部分應由糖和脂肪提供。爲此,需要攝人足夠的富含糖和脂肪的食品如糧食、食油以及其它富含脂肪的副食品。另外,也要經常吃肉、魚、蛋之類,大豆及豆製品,以及維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質。其次,冬天的寒冷還影響到人體的消化、泌尿系統和人體的營養代謝,使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以要注意選食富含鉀、鈣等無機鹽元素和維生素C、B1、B2、B6、A、煙酸等食品,以保證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如適當地多吃些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蔬菜,以保證這些營養素的攝入。我國民間臘月初八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這是符合冬天的營養特點的。臘月期間,氣溫低下,日短夜長,人體活動減少,消耗也減少,但食慾增加。因此,臘月是補養身體的好時節。臘八粥花樣多、營養豐富,既能暖胃消寒,又可增加食慾、滋補身體。由於粥內各種配料等起協同作用,加上稀爛的粥汁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適合男女老少進行食補,具有健脾、補氣、養血、強壯等功效,對增強體魄、祛病、延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冬天,天寒地冷,人體收斂潛藏,此時應加緊滋補。一般在冬季,人們的食慾都比較好。這是因爲外界氣溫低,機體需要較多的熱以維持正常的體溫。爲了增強體質,許多人往往習慣於在冬令服用一些補品。如人蔘、鹿茸、阿膠、黃芪之類,這些固然對人有益處,但如果服用不當就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進行適當的食補,既經濟實惠,又沒有副作用;冬令進補是借冬季陽氣漸升的力量,平衡人體的內部環境,進而與外界氣候相適應,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力,這樣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

(一)多補充熱源食物
  膳食中應多補充產熱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提高肌體對低溫的耐受力。尤其應考慮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類及其製品等。   (二)多補充含蛋氨酸的食物
  蛋氨酸通過轉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適應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氣候使得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製品、葉類蔬菜等。   (三)適量補充無機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係。專家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蔔、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爲蔬菜的根莖裏所含無機鹽較多。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禦寒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蝦皮、牡蠣、花生、蛤蜊、牛奶等。   (四)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2、A、C的食物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強,肌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了明顯變化,飲食中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2(核黃素),以防口角炎、脣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雞蛋、牛奶、豆類等食物中。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肝臟、胡蘿蔔、南瓜、白薯等食物。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應注意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冬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冬季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爲,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季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疼、大便燥結症較爲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爲梨性寒冷,若孩子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則不宜多吃。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爲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甘蔗性寒,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此外,適於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等。蘋果可生津止渴,和脾止瀉;桔子可理氣開胃、消食化痰;香蕉清熱潤腸、降壓防痔;山楂可擴張血管、降低血脂、增強和調解心肌功能,有防治冠狀動脈硬化的作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