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

時間: 2011-06-22

骨質疏鬆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狀以外,還有一點需要值得注意。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

(1)疼痛: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最早期、最主要的症狀,表現爲周身疼痛,尤其是腰背痛,腰膝痠軟,彎腰駝背,身材短縮,全身乏力,不耐久站立與勞作。其疼痛的原因:①骨轉換過快,骨吸收增加,會引起全身骨痛,尤以腰背痛多見;②脊柱在受外力壓迫或由於非外傷原因導致脊椎椎體壓縮骨折,或楔形和魚椎樣變形時,引起腰背痛;③骨質疏鬆症患者負重能力低於正常人,因此在其軀幹活動時,腰背肌必須進行超常活動,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逐漸導致肌肉疲勞,出現肌痙攣,從而產生肌肉或肌筋膜性腰背痛。   骨質疏鬆症疼痛特點多爲侷限性腰背疼痛,休息或持續脊柱固定2~3周後,疼痛減輕。一開始腰背痛的症狀較爲輕微、局性,疼痛的時間也較短,多由安靜狀態轉爲活動時會出現明顯的腰背痛及腰背部板硬感,活動後疼痛可減輕或消失,臥牀時可減輕,夜間可緩解,長時間保持某一固定姿勢時疼痛又加重。隨着骨量丟失,骨質疏鬆症逐漸加重後,骨痛逐漸加重,腰背痛可發展爲持續性痛,並在久坐、久立或在雙手向上舉物、用力開窗等日常活動時誘發和加劇,嚴重者臥牀不起。少數人可因神經根或脊髓受壓迫而出現四肢放射痛、腰背麻木感等。腰背痛較爲多見,佔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疼痛患者中的70%~80%。除腰背痛外,骨痛也可發生於髖部、膝部、肘關節、兩側下肢,甚至出現全身性骨痛。女性患者骨痛的發生率約佔80%以上;男性患者的骨痛症狀往往不明顯,常表現爲全身乏力,體力下降,易疲勞,雙下肢疲軟酸脹等。   骨質疏鬆症引起的疼痛程度個體差異性大,與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勞動或活動強度、年齡、性別、有無其他疾病、營養狀況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說來,身體素質比較好,身強體壯、肌肉發達者疼痛的程度可能輕些;勞動強度和運動強度較低者疼痛程度要重些;而老年體弱、肌肉無力者疼痛可能較嚴重。但疼痛的程度與骨質疏鬆的程度不一定是平行的關係。   (2)身長縮短、駝背:骨質疏鬆以骨鬆質改變更大,而椎骨的椎體中骨鬆質佔95%。人體的脊柱是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1塊骶骨、1塊尾骨構成,頸、胸、腰椎每一椎體高約2釐米。脊柱是支持身體的支柱,負重最大,因此發生骨質疏鬆症時,脊柱更容易出現症狀。骨質疏鬆症首先出現椎體內部的骨小樑破壞,數量減少,負擔能力下降,這種疏鬆而脆弱的椎體受壓,導致椎體變形和身長縮短。如每個椎體縮短0.2釐米,則全部24個椎體共可縮短4.8釐米,從而導致身高逐漸縮短變矮。此外,連接椎體的椎間盤可因年齡老化而退變脫水、椎間隙變窄,這樣身高可進一步縮短變矮;如發生壓縮性骨折,則椎體高度可進一步變短。經過數年,會使整體脊柱縮短10~15釐米,從而導致身長縮短。一般情況下,女性60歲以後,男性65歲以後,逐漸出現身高縮短,女性65歲時平均縮短4釐米,75歲時平均縮短9釐米。   在日常活動中,脊柱不斷進行屈伸活動,而在屈伸活動中又以前屈活動爲主。椎體位於椎骨的前部,並以骨鬆質爲其主要成分,在不斷的前屈活動中,椎體的前緣所承受的壓力相對要大,骨質疏鬆時如果每個椎體前方都有壓縮,尤其胸、腰椎交界處椎體前方壓縮,則會使脊柱前屈,即出現“楔形”改變,如24節椎體的前側每壓縮1毫米即可導致脊柱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使肋下緣與髂嵴靠近。駝背的程度越重,腰背疼痛就越明顯。骨質疏鬆症患者除出現駝背外,有時還出現脊柱側方彎曲、雞胸等畸形。隨着骨質疏鬆程度加重,駝背頂點逐漸變低,膝關節亦呈屈曲變形。   (3)骨折:骨折是骨質疏鬆症常見的併發症。骨質疏鬆時,因爲骨量的丟失,骨密度減少,骨強度減弱,脆性增加,骨骼失去堅韌性,在受較小的外力時,甚至扭轉身體、彎腰持物等,都可能發生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多發生於脊柱、橈骨遠端、股骨上端。脊椎壓縮性骨折最常見,好發於絕經後婦女,多發生於胸11、胸12、腰1、腰2、椎體,多爲“魚椎樣’’改變、“楔狀椎”改變,有20%~50%的患者無明顯症狀。橈骨遠端骨折發生於骨皮質與骨鬆質交界處,大多是老年人不慎滑倒,手掌撐地引起,出現腕部疼痛、腫脹、功能受限等,50~65歲時發病率較高,女性多於男性。股骨上端骨折爲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是骨質疏鬆性骨折中危害最重、治療最難、癒合最差的骨折,多因摔倒或下肢旋轉導致股骨上端骨折,出現患部疼痛、腫脹、瘀斑,以及下肢旋轉、屈髖畸形,髖關節功能障礙等表現,有10%~20%髖骨骨折患者在骨折後1年內多因併發症死亡。骨質疏鬆症患者也易出現踝關節骨折。 所以人到中年以後,一定要注意預防骨病發生,提前進行治療,服用蓇元軟膠囊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