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製品比喝牛奶更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時間: 2011-03-22

  從美國學者的研究顯示,在預防骨質疏鬆症,吃大豆食品比喝牛奶的補鈣效果好。

  成人補鈣只能減緩鈣流失

  最近幾年在全國各地一些傳媒上,每天都有大量補鈣的廣告,宣傳補鈣可以防止骨質疏鬆症,這種宣傳是片面的。

  成年人的身體裏,大約有850~1200克鈣質,相當於體重的1.5%~2%,其中99%分佈於骨骼和牙齒中,剩下的1%則在血液中負責與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血液凝固、心臟跳動等活動。血液中的鈣含量雖然很少,但卻被嚴格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內,過多或過少,都會發生生命危險,當血液中鈣含量低於1%這個水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自動釋放來補充。

  每個人從胎兒、嬰幼兒開始直到長大,是骨骼形成、發育與成熟階段,這期間鈣的供應與吸收越充分,對骨骼的形成越有利。成年後,骨骼停止生長,但有一個加強過程,這時骨骼變得更密,醫學上稱之爲“峯值骨密度”。此後大約從40歲起,鈣質會逐漸緩慢地流失。雖然人們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鈣,但總的來說,還是流失量大於攝取量,於是,人到老年就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容易發生骨折。

  應該明確的是,人體在成年前攝取足夠的鈣是非常必要的,中年人達到“峯值骨密度”後,即使攝取再多的鈣質,也不會使骨骼變得更強壯。此時從食物中攝取鈣,只是避免鈣流失的太快。

  吃豆製品比喝牛奶流失少

  長期以來,國際醫學界一直認爲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營養缺乏病,只要補充鈣就可以預防。牛奶被認爲是補充鈣質的理想飲料,只要每天喝牛奶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可是,最近的研究顯示實際情況並非完全如此。歐美各國,是牛奶和乳製品平均消費最多的地區,但是,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症的並不少,而非洲一些不喝牛奶的黑人骨密度反而比歐洲白人高,發生骨質疏鬆症的人也很少。以80歲婦女爲例,北歐婦女臀部(髖部)骨折率比非洲同齡黑人婦女高2倍。

  美國營養學界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鈣質800~1200毫克,日本建議量僅爲600毫克,美國居民鈣質攝取量比日本高33%~100%,可是美國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卻高於日本。早在1930年,美國學者就提出以動物蛋白爲主的膳食結構,將會導致尿液中的鈣質大量增加,對骨骼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還要指出的是,高蛋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磷、人體中的鈣與磷結合,也會從糞便中排出,造成鈣的流失。因此,學者們主張中年以後預防骨質疏鬆,最好的辦法是適當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取量,適當增加植物蛋白,特別是大豆蛋白的攝取量,以便減緩鈣質流失的過程。

  美國學者曾對一些自願參與實驗的人提供相同分量含鈣質、蛋白質的食物,實驗分爲3組,A組爲肉類、乳酪;B組爲豆類、植物蛋白、奶酪;C組只攝取豆漿和豆製品。結果A組體內鈣流失的情況最嚴重,其次是B組,至於C組則流失最少,僅爲A組的50%。由此可見,大豆食品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理想食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