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北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09 1 水靖 編號 84
摘要:人生猶如一臺運行了多年的機器,許多毛病漸漸顯現。如何做好養生保健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我從中醫學的角度,結合衆多資料積累的保健經驗,總結出"生命在於運動,長壽需要靜養"這句話。
關鍵詞:飲食療法;藥食同源;養生
春季氣候多變,是各種流行疾病的高發期,人們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中應該分出時間來注意一下健康保健,防治疾病上門。春季養生食療很重要,在選擇食物時根據春季的特點選擇,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春季養生如何選擇食物:
飲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辛甘之品助春陽
稍微有一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薑、韭菜、蒜苗等都是養春氣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裏有一句話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這些食物對於人體春季陽氣生髮很有好處,是春季養身佳品。
少酸增甘保脾胃
中醫認爲,春季爲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所以春季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細選食物少疾病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後,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塔菜、芥藍、西蘭花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侵襲,有利於春季養生。
胃腸疾病要當心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豐富的肉湯、雞湯、魚湯、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爲這些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氣體產生腹脹,增加胃腸負擔。春季養生食物要避免選用這些。
祛痰養肺保平安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爲春季養生水果首選。
祖國醫學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於飲食治病與防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上迄《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下至後世的本草書籍《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記載了大量治病與防病、養生皆宜的藥用食品。飲食營養不單是維持生命活動、機體生長髮育的重要的物質基礎,而且以飲食爲藥餌,防病治病的功效與藥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飲食療法貫徹了預防爲主的思想,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特點,講究食物性味,注重飲食間的配伍和飲食宜忌,重視服藥期間的飲食宜忌。1 藥食同源
藥物與飲食來源同出一轍,五穀(麥、黍、稷、谷、豆)、五果(桃、李、杏、慄、棗)、五菜(葵、藿、薤、蔥、韭)、五畜(雞、羊、牛、馬、豬)等,既是食用之物,又是健身之藥,健身以扶正,亦有祛邪之力。從狹義上講,蔬菜瓜果,肉禽蛋魚之類爲常用膳食;由廣義上看,舉凡能滋養脾胃,補益正氣,健身強壯之品,皆可謂“藥”。利用食物防病治病,就地取材,簡便易行,實惠經濟,既無某些中藥之苦口之味,又無某些西藥副作用之弊,人樂於食而有祛病之效。
2 以食養身補虛
祖國醫學認爲,飲食入胃,除營養形體之外,進而可以充實真氣,再化爲精華,以養元神。元神旺盛,說明人體氣血充實,五臟功能健全,機體適應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及抵禦外邪的力量就強,可以避免外邪的侵襲,使身體健康強壯。同時,飲食又可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根據人體陰陽的盛衰,予以適應飲食營養,既可補充營養物質,又能調節陰陽平衡,以防疾病的發生,人則健康長壽。“以膳爲補”注重食用各種肉類食物滋補強身,尤其是對於體質虛弱者。如身體虛弱消瘦之時,選用鹿肉、羊肉、狗肉等以補之。
3 飲食療法與辨證配餐
藥物有升降浮沉之性,酸苦甘辛鹹之味,飲食也有四氣五味之別。五味入口,各有所歸,以養五臟。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五臟之精氣皆賴五味的滋養。陰之所生,本於五味。飲食五味之用有散(即疏散、升散)、收(收斂、收澀)、堅(堅固、堅燥)、軟(軟堅、柔剛)、緩(緩和、沖和)、潤(濡潤、潤燥)、燥(燥溼)的不同,而五臟所苦所欲各異,氣味合而服之。飲食的性味作用與五臟的生理病理是息息相關的。“凡飲食滋味,以養與生,食之有妨,反能爲害。――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無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進食必須結合五臟的屬性及食物性味的特點,既不亂食雜給,也不投其所好,辨證配餐施治爲要。
4 飲食調養與禁忌
飲食五味貴在有節,首先不要多食或偏嗜。《素問・上古天真論》雲:“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病安從來”。《外臺祕要》說:“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偏多則損人臟腑,故曰: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鹹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即五行自然之理。“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量則損傷脾胃,導致元氣不足,變生它患。“飲食有節”,以養脾氣,脾氣得補,中州健運,祛病增壽。飲食不可過雜,慎食華而脂肥及酥酪膏肉之類。飲食不宜過熱過冷,《靈樞・師傳第二十九》篇雲:“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尤其是高齡之人,更應慎飲食,講養生。宋・陳直《養生奉親書》中指出:“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竭,全仰飲食,以資氣血”。認爲“老年之性皆厭於藥,而喜於食,以食治疾勝於用藥。――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後事藥”。可見食餌療法是老年人保證健康,延長壽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素問・生氣通天論》告戒人們,不要偏愛藥物而貴食養。“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爲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爲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1.順其自然2.形神兼養;3.動靜結合;4.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爲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爲調養。 3.氣養。主要爲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鍊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爲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範圍較廣,適應人羣也較多,主要內容爲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藥養。主要內容爲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選藥多爲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多爲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鍼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 而這其中與我們生活聯繫最緊密,也是我們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養”。所謂“民以食爲天”。然而隨着現在社會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西方快餐的涌入,傳統的與我們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一日三餐”越來越不爲人所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處在所謂“亞健康”狀態。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邊的人都可以健健康康的,所以我學了,並且時刻提醒他們。
我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說,不但要吃,還要知道吃什麼,怎麼吃纔會讓身體健康。
《黃帝內經》上說“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
五穀爲養―
人吃五穀雜糧,也就是說“食常雜”即每日能夠食用穀類及薯類、豆類及其製品、、純熱能食物,達到合理、健康之目的。要求每日吃不同的食物。食常雜的核心是堅持膳食的營養平衡和合理搭配,並持之以恆。糧穀類及薯類含有水化物、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豆類含有脂肪、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 五果爲助――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在腸道內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腸蠕動,有預防腸癌的作用。
水果中含果膠多,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固醇的作用,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
水果中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糖,可直接被身體吸收,有利於中老年人大腦能量的補充。
水果中的名種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等,能刺激中老年人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龍眼:龍眼味甜,主要功效可開胃益脾,養血安神,補虛長智,在《神農本草經》望還說可怕五臟邪氣,厭食、除蟲毒等等。
芒果還具有藥用價值:患慢性咽喉炎、音啞,用芒果煎水,代茶飲用,可去炎消啞,使嗓音甜潤;取芒果2~3個,煎湯口服,可治療疝氣
菠蘿的果肉中菠蘿:含有一種獨特的酶,能分解蛋白質。吃了大量肉類菜餚後,嚼上幾片鮮菠蘿,對消化吸收幫助很好。
桃子:性溫,味甘酸,能消暑止渴、清熱潤肺,有 "肺之果 " 之稱,適宜肺病患者食用。桃子果實營養豐富,尤其鐵的含量較豐富,是缺鐵貧血患者的理想食療佳果。此外,桃子含鉀多,含鈉少,適宜水腫患者食。炎夏食桃,可養陰生津,潤腸燥。等等.不勝枚舉。
五畜爲益――
動物性食物: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 B族和維生素A、D
五菜爲充――
也就是青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於養顏,防止壞血病,益智等都有很大幫助。
此外還要多喝水
水是健康之本。人體70%是水分,血液裏90%是水分,腦組織80%也是水分,兒童體內的水分甚至高達體重的85%左右。
人類飲水比吃飯更重要。水對於健康人體,延年益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水同時是最佳溶劑。它在人體內攜帶着許多溶解或懸浮的寶貴的化學物質,滋養着人體的生理。人體內各種生化反應都要依靠水才得以完成。體內代謝產物的輸送和毒物的排泄也需依靠水來進行。人體任何部分缺了它,就將無法生存。水在維持生命方面比食物更重要。人若不吃飯,光喝水也可延續生命2個月左右,若不吃飯不喝水則最多可活7天,高溫天氣只能活3天,可見水對於人體是多麼重要。但是人們往往忽視飲水的重要。飲水要以不渴也飲,渴飲不足爲訓。飲水應以喝白開水爲主,輔以其他飲水應高新鮮度,水煮沸後再燒3分鐘,達到國家標準。飲水要先用水漱漱口,溼潤口腔,要掌握慢飲、多次、少量。 當然想真正做到養生,還要從飲食,運動,心理等各方面進行訓練。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不過自從上過這門課,我正在努力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並試着影響身邊的人。現在的我每天早晨刷牙前喝杯水。中飯前喝口湯。飯後儘量保證半個小時的午睡。晚上少喝水,白天多喝水。梨睡前一杯牛奶。然後經過了一個安逸的睡眠之後,早晨醒來時要先躺半分鐘再起牀。經常買些水果吃。煙戒了,酒也不怎麼喝。經常打打球,踢踢足球。效果很明顯,精神好多了,臉上的本來不多的痘痘也沒有了。 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正確的方式,我的身體會越來越強壯,同時也希望身邊的朋友都可以健健康康的以後漫長的人生。
參考文獻
《中老年保健》2010年4月
中國期刊網
《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