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跌倒問題原因分析與預防

時間: 2011-07-24

【摘要】  隨着社會人口老齡化,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通過文獻回顧,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應對的措施,爲老年人提供了預防跌倒的自我護理知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跌倒後,恢復過程長,給個人和家庭帶來許多不便,並且還可引起許多併發症,如果能警惕跌倒的危險因素,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根據老年人不同狀況採取有效的措施,創造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生活環境,做好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識宣教,對於防止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老年人  跌倒  危險因素  預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而且是老年人羣傷殘、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期望壽命延長,爲保持老年人較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減輕社會疾病負擔,老年跌倒的預防控制已成爲公共衛生問題和健康問題。隨着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如何有效預防社區老年人發生跌倒已成爲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國外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問題研究較多,國內的研究多集中於護理機構中老年人的跌倒,針對社區老年人跌倒的預防與控制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爲借鑑國內外經驗,做簡要介紹:
    1  概述
    跌倒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症狀,常爲某種疾病發作或惡化的表現,可導致骨折、硬膜下血腫、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心理創傷等嚴重後果,是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爲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的老年人口衆多,老年人跌倒已成爲公衆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跌倒的定義:出現突然發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體位改變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2  跌倒的危險因素
    2.1 跌倒者內在因素
    2.1.1生理學因素  隨着年齡的增加,機體保持直立姿態的本體感覺、前庭感覺、視覺三大系統的傳入感覺功能和中樞控制能力明顯下降,骨骼肌肉系統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態不協調、平衡功能下降,從而使老年人易跌倒。尤其視覺,視力減退、視覺分辨能力下降將增加跌倒的危險性或跌倒所致的骨折發生。
    2.1.2病理和藥物因素  包括心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脊椎動脈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體位性血壓過低),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萎縮、小腦病變、帕金森綜合徵),功能損害(如深感覺障礙、認知損害、特殊定向損傷、以前有腦血管事故的證據、肌肉運動失調),運動器官的畸形(如纏足的婦女),以及風溼關節炎病、甲狀腺病、視覺損害、眩暈病、骨質疏鬆症和體質虛弱。藥物因素有:使用鎮靜劑,如催眠藥、抗焦慮藥、三環類抗抑鬱藥、強安定藥、抗高血壓藥、強心劑皮質甾類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抗心律不齊藥、抗組胺藥劑、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瀉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肌肉鬆弛劑、血管擴張劑以及任何影響平衡的藥物等均可引起跌倒。這些藥物可使反應變慢或削弱認知能力、心律不齊、意識錯亂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據Nygaard研究顯示,使用安定藥者比不使用安定藥者跌倒的危險性高4倍。因此精神類藥物與跌倒顯着相關。接受高血壓治療的病人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概率幾乎是其他人的2倍。
    2.1.3心理因素  沮喪、抑鬱、焦慮以及不佳的心理狀態及其導致的與社會的隔離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險。沮喪可能會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潛在的心理的混亂也和沮喪相關,都會導致老年人對環境危險因素的感知和反應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爲能力降低,行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步態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險,形成“跌倒-喪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惡性循環。

2.2 外部環境因素 
    包括老年人周圍環境的危險、無序和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等。Franchi2gno ni F研究指出,戶外環境危險幾乎在所有的社區均存在。除戶外環境,室內不良的環境如地面溼、滑或不平整,地毯、腳墊過厚、不平,臺階過高過長、寬度過窄,無夜燈,馬桶過低等也是導致老年跌倒危低血糖而發生跌倒。
    3  引起跌倒的疾病
    在老年人跌倒事件中,暈厥是跌倒的一個主要前兆。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腦缺血,誘發心絞痛、黑蒙、暈厥,而導致跌倒的發生是最爲常見的。
    3.1 室性心律失常  心臟節律紊亂是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和有害的病因之一。心律失常性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佔暈厥原因的11%。由室上性心動過速引起的暈厥和跌倒被認爲與改變了血管緊張度有關。與預激症候羣有關的心房顫動可誘發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跌倒。
    3.2 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在老年人中,由於竇房結功能不全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是跌倒的重要原因。在40%―50%的暈厥患者中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徵表現。
    3.3.心臟傳導阻滯  持續的或間斷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嚴重心動過緩會引起患者易於發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和跌倒。
    3.4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徵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徵被認爲是老年人反覆發作暈厥和跌倒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約5%―25%的無症狀的老年人患有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徵,其中有5%―20%發生暈厥。有研究結果提示,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徵患者均爲老年人,其發病與年齡和心血管病有關,頸動脈竇粥樣硬化是其可能的發病機制。
    3.5 血壓調節障礙  體位性低血壓是血壓調節障礙的突出表現。體位性低血壓由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定義爲:站立後3分種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伴有或不伴有症狀。體位性低血壓常常發生在清晨、進食後和運動後。體位性低血壓與跌倒的關係,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大部分回顧性研究顯示,與跌倒有相關性。
    3.6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作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作亦稱小卒中。是由於頸動脈或椎一基底動脈系統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流向大腦的血液暫時被中斷而引發的暫短性腦缺血。最常見的症狀爲眩暈。多數誘發跌倒,也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原因之一。
    3.7 餐後低血壓  進食後的消化運動需要大量血液供應,而飯後立即活動,會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勢必會減少心、腦部位的血液供應,而誘發暈厥以致發生跌倒。
    3.8 排尿、排便  排尿、排便可引起血壓降低而致暈厥,可能與內臟血液重新分佈、血壓不能代償穩定有關。
    3.9 心肌梗死  暈厥和跌倒可爲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現。
    4  防範措施
    4.1 預防生理性因素所致的跌倒 對年齡偏大、活動不便的人羣,日常活動如起牀、散步、入廁及洗漱等應隨時有人照顧防止跌倒;視力、聽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
    4.2 思想上的重視 意識不清、躁動不安的患者有約束帶等防護措施,故不易發生墜牀、跌倒等,而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無論護士、家屬等均較麻痹,瞬間的意外就因此而發生

4.3 正確合理用藥 正確指導老年人用藥,對於服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人,勸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牀活動;服用降壓、降糖藥的患者應遵醫囑服用,並注意用藥後的反應。對於門、急診的老年患者應進行耐心細緻的用藥知識宣教。
    4.4 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特定的生活環境 老年人的居室應佈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燈光直射,最好有夜間燈且電源容易觸及。地面應平坦,保持乾燥,最好是防滑木地板。物品擺放有序,通道無障礙物。沙發勿過度鬆軟、凹陷;座椅應較高,使之容易站起。着鞋應合適,最好穿膠質底或布底鞋。衣褲避免過大過長。走廊、樓梯、廁所和浴室要設扶手,特別是在意外發生而周圍又無人扶時,扶手對保持身體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最好安置一個能升降的大便坐椅,防止患者跌倒。取消不必要的門和坎。
    4.5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①對行走不穩的老人,選用“三腳杖”、“前臂支持型手杖”以及其他合適的手杖,並將其放於容易觸及處,以便隨時取用。②老人移動或換乘動作時不要太急,應緩慢進行,不要在老人行走時突然召喚而分散其注意力,他人也不要在老人面前或身邊擦過。③對勉強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別注意,禁止在無人扶持的情況下站立行走。④告訴老年人在大便起身、上下牀、夜間小便、低頭彎腰拾物等動作時一定要慢、穩,以免發生意外。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夜間在牀邊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減少因多次到衛生間小便而跌倒的可能。注意做好日常的保護,行動時儘可能從容,避免做事匆匆。夜間或清晨起牀,要注意“三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牀,在牀上躺半分鐘、坐半分鐘、兩條腿下垂在牀沿再等半分鐘,防止腦缺血引起跌倒。⑤老年人預防性使用維生素D對減少跌倒有效。每日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對預防跌倒有較好效果[10]。  

    4.6 安全健康教育 採取老年人保健知識講座、諮詢、發放資料、定期體檢等形式幫助老年人調整心理狀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向高危人羣講解跌倒的後果及預防措施。對理解力記憶力不斷退化、性格又較固執的老年人,安全教育要不厭其煩,邊講解邊示範,要隨時反饋,不斷強化。告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不要羞於別人的幫助,應把需要隨時告訴別人,以獲得及時幫助。對年老體弱、獨居的老人提供社區支持和家庭保健服務,使其保持較好的健康狀況和較高的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