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夕陽更紅―――淺談老百姓的養生保健

時間: 2011-04-06

李啓平 2005年10月12日 

    按照國際標準,我國自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0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4億,佔總人口的11%,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已達1000多萬人,90歲以上的老人爲80萬人。    老齡化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隨着年齡增長,人們患病種類和患病次數也相應增加。那麼我們應如何養生,達到“映日荷花別樣紅”呢?在十月份的老人日和敬老日之際,我們請宣武醫院中西醫結合專家高利教授爲大家講授日常養生知識。

中西醫共同促養生

《北京參考》:養生和保健是一回事嗎?高利:中國傳統養生的概念稱爲“養生”、“厚生”和“攝生”等。“養生”即養護生命;保健可以理解爲保護健康的意思。養生注重的是防與治,而保健注重的是防與調。老百姓所說的養生保健其實大多數指的是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是指養生原則,要求人們在日常養生活動中要順其自然。    總之,養生,就是要根據生命規律,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常心態和行爲,適當地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達到無病久安,延年益壽的目的。《北京參考》:有人說“有病看西醫,養生找中醫”。從養生的角度講,中西醫有衝突嗎?高利:傳統的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而西醫來自西方國家,更多的是高科技的引入,如臨牀檢驗。但是我認爲從養生的角度講,兩者並不衝突。舉個例子,老百姓現在都知道飲食要合理、有營養,要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這是西醫提倡的營養學中的食物成分之說。從養生角度講,人們所吃的牛羊肉,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應懂得牛羊肉的食物屬性,是溫的還是涼的,是補的還是瀉的。    另外又如,經過西醫的化驗,可以瞭解體內缺少什麼,如缺鐵、缺鈣,當你補充食物時,仍要遵循中醫,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食物的屬性來選擇富含鈣的食物,是牛奶呢?還是海鮮?海鮮中,是蝦呢?還是紫菜?富含鐵的食物中,你是選擇芝麻呢?還是選擇豬肝?養生之粗茶淡飯與山珍海味

《北京參考》:傳統的養生之道提倡粗茶淡飯,如何理解?高利: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粗茶淡飯一個方面指天然食品,養生提倡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譬如自然曬乾的菊花茶、不加色素的蘿蔔條等。另一方面,粗茶淡飯是指食品要雜,如吃雜糧而不是細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日常的粗茶淡飯就能基本滿足機體的需求。《北京參考》:那吃山珍海味是否就意味着不是養生之道?高利:過去,大戶人家或皇室纔有條件享受山珍海味。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山珍海味也是必要的。但是人體是個複雜的機體,有着調整機能,過多的山珍海味是浪費。譬如,你吃兩碗魚翅,那麼機體會把多餘的營養排出體外。所以,養生注重一個度,山珍海味更不能過。特殊人羣的養生《北京參考》:有這樣一些人,受過高等教育,知識也很淵博,但對醫學專業知識似懂非懂,這些人如何更好地做好養生保健?高利:這部分人是醫生最害怕的人羣,因爲他們很“注重”保健,也很“懂”保健,甚至說起來頭頭是道。舉個例子,高幹病房的一位老年患者,每年有點頭暈就要求輸維腦路通、複方丹蔘液之類的藥物,部分醫生沒有辦法,只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其實根本就沒有輸液的指徵。這些人似懂非懂,覺得每年應進行活血化瘀治療,血管就通了,就不會堵了。其實,他們是對疾病的過度恐懼,完全忽視了人體的積極因素。由於亂用藥物,打亂了機體,甚至造成“醫源性後果”或者說“藥源性後果”。    養生之道的方法應根據個人條件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措施。所謂“因人施養”,“審因施養”。即使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個辦公室裏,每個人的養生措施也不應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加強體育鍛煉,乙需要着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着重調整心態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皁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體育鍛煉,或一律改變飲食結構,或一律養神靜心,這樣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求了。《北京參考》:心電圖能普查心血管疾病,腦CT能發現腦血管疾病。老年人能定期體檢心電圖而不可能經常做腦CT,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發現、預防腦血管疾病呢?高利:心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一樣是可以早期發現的。一方面,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就要積極地調控;另一方面,如果一旦出現與平常不一樣的表現,如突然頭暈、無原因的失眠、心煩、胸悶等就要提高警惕。就好比地震前大自然的跡象一樣,人體總有蛛絲馬跡的表現提示你不能掉以輕心,要及時就診。春夏秋冬養生各不同《北京參考》: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從養生的角度講,這科學嗎?高利:“早睡早起身體好”的養生觀是不科學的。一年四季,人應遵循太陽出沒規律來調整起居時間。舉個簡單的例子,春夏秋冬,公雞報曉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自然界萬物體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是因它們四季之中接受自然界的陰陽之氣不同;公雞一年四季之晨接受陽氣的時間不同,所以報曉的時間也不同。人也一樣,要適應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來養護陰陽,從而調整生物鐘,決定起居時間。老人鍛鍊注意事項《北京參考》:老年人在一年四季中進行運動鍛鍊,應遵循什麼養生觀呢?高利:早春三月,大地復甦。沐浴在明媚春光中進行春煉,可使人心曠神怡,且能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大腦皮層中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改善,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但早春氣候乍暖乍寒,戶外鍛鍊的衣着要合適,隨時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汗受涼。北京春季霧多,風沙也多。鍛鍊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多,因肢體受潮寒會誘發疼痛等不適。    夏季,萬物生長,老年人應晚睡早起,情緒上切忌急躁,鍛鍊時以體膚微汗爲宜。夏煉時間應該避開最高氣溫,選擇在清晨6~8時或下午4~6時。鍛鍊時間不宜過長,每次30~40分鐘。鍛鍊後,立即用溫水洗澡。浴後進行5~6分鐘自我按摩,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秋季,秋高氣爽,風景怡人。我國傳統節日如重陽節,不少老人喜歡登高遠望,這有着開闊視野,強身怡神,加強健腦和提高呼吸機能的作用。秋天是鍛鍊的好時節,但體質虛弱、病後初愈的老人不宜做此類活動,如患有心血管病(高血壓、冠狀動脈有供血障礙而代償功能較差)、頭暈、胸悶、心悸的老年人。    嚴寒的冬季,從暖室走到室外,機體常會出現寒顫。據測定,堅持冬煉的老人,遇到冷空氣後5分鐘左右,皮膚溫度即可恢復正常,而無鍛鍊習慣的老人需10~12分鐘。可見,室外冬煉不適宜所有老年人。    但如果不注意冬煉的保健常識,就會產生室外鍛鍊不適應或給機體帶來損傷。因此,在室外鍛鍊的老年人在鍛鍊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使機體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提高到適應狀態,促進肌肉中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提高肌力、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防止肌肉和韌帶損傷;鍛鍊後,要做好整理活動,使機體各系統由活動狀態逐漸轉入安靜狀態,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冬煉時要學會採用鼻吸口呼的科學方式正確呼吸。通過鼻腔提高吸入空氣的溫度,避免因冷空氣的刺激而引起咳嗽或胃痙攣。《北京參考》:沒有鍛鍊習慣的老人如何做到適量運動?高利:沒有運動鍛鍊習慣的老人開始參加體育鍛煉時,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和遵循科學的鍛鍊原則。    鍛鍊項目宜從小運動量開始。選擇項目首先要考慮提高鍛鍊興趣,養成鍛鍊習慣,以便能長期堅持下去。對無鍛鍊基礎的老人,可從簡便易學、收效較快的健身步行和慢跑開始。當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漸開始適應並出現體質由弱變強的良好轉機時,老年人鍛鍊的積極性就會倍增。在奠定基礎上可再學些新難項目,諸如各式太極拳或各種類型的保健氣功等。    另外,由於老人年齡和生理的特殊因素,不宜進行轉變體位或頭位過多的運動項目,如大幅度的前俯、後仰、低頭彎腰的動作,以免發生意外。十六字忠告《北京參考》:對於老百姓的養生保健,您還有什麼忠告?高利:我希望廣大的老年朋友能“面對現實、科學鍛鍊、心態平和、融入社會”。

專家簡介

    高利,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中西醫結合病區主任。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理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腦保健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專業委員會祕書,《中華中西醫雜誌》、《中國實用醫藥雜誌》編委。    從事中西醫臨牀工作30餘年,曾參與國家“十五”及“973”腦血管病課題等研究。在養生保健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曾多次主持或參與大型醫療保健講演活動,並組織召開了兩屆全國腦疾病與腦保健學術研討會,組建了全國性腦疾病防治與腦保健學術網絡,爲全面提高老年人羣健康水平積累了豐富經驗。

上一篇:壯陽補腎食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