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健康的基石

時間: 2013-02-04

記者手記:現代工業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各方面的壓力,不注意養身保健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現代人對於中醫、西醫、蒙醫、藏醫等治療效果的認識也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來,帶着對中醫 “治本”的理念以及它的神奇之處的疑問,我們訪問了中國醫師協會“治未病”活動組委會副祕書長、全國“治未病”工作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建軍,他將爲我們詳細講解中醫“治未病”這個健康的中醫學理念。

治未病—健康的基石

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羣衆對保障身心健康,預防疾病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時一個全新的健康理念—“治未病”走進了老百姓的生活,這個倡導提高生命質量,奠定健康的基石,消除亞健康危害的新理念也逐漸成爲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課題。

不治已病治未病

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活節奏加快、不良生活習慣,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多,也促使現代病種發生了變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營養過剩的代謝紊亂等已成爲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和國家疾控中心聯合發佈的《中國慢性病報告》表明,我國慢性病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0%上升到2000年的81%,城市和農村慢性病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5%和80%。

人們常說:真正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是你自己;真正的靈丹妙藥不在藥房,而在你體內。中醫基礎理論的奠基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高明的人,他不去治療已經形成的疾病,而是在疾病剛露苗頭的時候就治療。“治未病”是中醫學重要的防治思想。這裏的“治”,並不指單純醫療,還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防範等內容。

(一)、“治未病”理念的內涵

中醫“治未病”理念就是以增強體質爲核心的健康、防病思想,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是“治未病”理念的基本原則,其目的是從功能的、整體的變化來把握健康狀況,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無論是未病先防還是既病防變,其核心都在一個“防”字,這充分體現和證實了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學所具有的科學與超前的“預防爲主”的思想和理念。

具體說來,中醫“治未病”主要包括:第一,平素養生,防病於先。毫無疑問,“治未病”首先着眼於平素養護和調攝,未雨綢繆,積極採取措施,防治疾病發生。第二,防微杜漸,欲病救萌。《黃帝內經》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說疾病雖然還沒有發生,但已經出現了某些徵兆,或者是疾病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應該採取措施,防微杜漸,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第三,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疾病發生的初期,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這也屬於“治未病”的內容。正像《醫學源流論》所說;“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

(二)、“治未病”中心的服務對象

1、身體健康、無異常表現,想保持最佳狀態者;

2、亞健康人羣,體質偏頗、有疾病易患傾向者;自覺症狀明顯,但理化指標無異常者;

3、理化檢查指標處於臨界值、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羣;

4、病已痊癒,但需預防復發者;或大病初癒,大手術後身體虛弱,需進一步調養康復者。

其中,在談到亞健康人羣時,中國醫師協會“治未病”活動組委會副祕書長王建軍強調:“亞健康是‘未病’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中醫所謂‘未病’的一種特殊形式,即‘欲病’,亞健康人羣尤其是需要未病先防的。”

從實質意義上講,“治未病”理念就是把人類醫學從關於“疾病”的學問轉變爲關於“健康”的學問。治療“已病”只是在疾病發生後不得已的應對措施,是“消極醫學”;而“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纔是積極主動的。預防爲主,防重於治,應該說是中、西醫的共識。但是現代預防醫學主要針對疾病在人羣中發生、發展規律,探索和分析環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對人羣健康的影響,並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而中醫“治未病”思想主張通過飲食、運動、精神調攝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來維繫人體的陰陽平衡,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從而維護“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健康狀態。總之“治未病”這種防重於治的思想,在人們未病之前採取應對措施而不是病後醫治,這種思想將會給民衆帶來更多的健康利益,更有助於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從而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治未病”理念  強身健體

從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2009年的甲型流感和如今的超級細菌,這些可怕疾病的全球性傳播,使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疾病預防、提高人羣對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在《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指出“21 世紀的醫學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爲主要研究領域,應該以人類和人羣的健康爲主要研究方向。” 我國黨和政府也一直重視防病保健的工作,吳儀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就下達過開展“治未病”工作的指示,提倡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特色和優勢。我國政府於2007年正式啓動了以提高全民族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爲目標的“治未病”健康工程。該項工程的目標是:努力構建中醫特色明顯、技術適宜、形式多樣、服務規範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從而達到不斷提高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其核心是讓國人形成新的健康行爲和生活方式。

爲了更好地傳播“治未病”理念,促進百姓身體健康,中國醫師協會於2008年8月28日在河北承德啓動了一項全國性的社會公益活動—國醫科普之旅暨 “治未病”百姓健康公益大講堂活動,活動以科普 “治未病”知識,倡導養生防病爲理念,以健康長卷簽名、免費義測、義調;發放“治未病”調理卡、《“治未病”健康指導手冊》、《“治未病”導航》;聘請“治未病”首席專家授課,“治未病”干預方式演示;“治未病”圖片展示等形式;並以“治未病”調理師培訓、見習;媒體植入、論壇、“治未病”綠色通道、總結等工作爲輔助,得到了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媒體及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活動遍佈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直接、間接受衆和受益人羣達60餘萬,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爲進一步探索、構建、完善“治未病”服務體系,更好地融合社會各方資源參與“治未病”工作,更好地傳播“治未病”健康理念,中國醫師協會在全國部分地區設立了“治未病”健康服務站,展開了一系列有關“治未病”的工作,如專業化的養生健康知識;積極深入農村、基層,開展義診義檢活動;進行“冬病夏治”、“冬季進補” 的宣傳工作,爲廣大老百姓提供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及時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的幫助。服務站還利用中醫現代化,用中醫手段進行健康管理,將中醫技術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結合起來,使診斷結果更精確,達到更好的防治目的。

同時爲了保證“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充分發揮專家諮詢組的作用,組織制定“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步驟、組織方式、具體任務、評估指導等要求,以保證該項健康工程的積極穩妥實施。

新理念  綻放在草原之都

目前“治未病”健康理念在內蒙古自治區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現有“治未病”健康服務站兩家,分別是新城區光華街金都園王鎮婦科病研究所、金橋開發區世紀五路酸鹼平衡健康生活館,可以爲廣大自治區羣衆提供全方位的“治未病”保健、養生等服務。但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自治區的“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進展還不是很順利,百姓對“治未病”健康理念的認識也有待提高。尤其談到內蒙古地區 “治未病”工作的開展情況,王建軍副祕書長說:“內蒙古地區人羣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是導致此地區亞健康人羣比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例如,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防病意識較低、以及各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會使人傾向‘欲病’,所以防治亞健康應該做到日常的合理膳食、調節心情、通過健身活動緩解壓力、保持愉悅的心情,把處於萌芽狀態的疾病提前防止。”

我們相信,隨着百姓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 ,“治未病”健康工程可以在內蒙古自治區順利推展,真正能夠爲全區百姓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石!

“治未病”是醫藥理論的精華,是醫學寶庫中的奇葩,會爲人類的健康做出巨大貢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