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患肛瘻嬰兒患了肛瘻真怎麼辦

時間: 2013-02-19

肛管直腸瘻是肛管或直腸與肛周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稱爲肛瘻,內口多位於齒狀線附近,外口位於肛周皮膚處。整個瘻管壁由增厚的纖維組織組成,內復一層肉芽組織,經久不愈。發病率僅次於痔,多見於男性青壯年,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嬰兒肛瘻病因

中醫學認爲:

嬰兒肛瘻

嬰兒胎熱瘀血滯結或胎前孕母積熱致胞熱,生產後受風邪纏綿於大腸,或者溼寒氣凝,怒叫氣結聚於下而成癰腫,破潰而成瘻,進而患上這種讓人飽受折磨的疾病。 現代醫學認爲:

小兒骶骨曲尚未形成,兩側坐骨結節距離較近,加之內括約肌緊張度較弱,因此糞便易直接壓迫肛管處齒線,肛竇粘膜擦破,易使細菌侵入致病。女孩因直腸前面有子宮,壓迫直腸,與直腸屈曲相似。故發病低於男孩。小兒常因尿布皮炎,刺激周圍皮膚,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周圍皮下膿腫與肛竇相通,而成肛瘻,嬰幼兒容易患肛瘻疾病的。

另外,新生兒,尤其是男孩受母體激素失調的影響,使皮脂腺分泌亢進,引起皮脂腺炎。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膿腫與肛竇相通,而致肛瘻。近年來,有人認爲新生兒生理性缺乏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等,免疫機能不全,因此導致了嬰幼兒容易患肛瘻疾病的現象。

還有可能:

新生兒或小嬰兒,由於皮膚嬌嫩,抵抗力低,特別是周圍的皮膚,經常受糞便的污染,括約肌鬆弛,造成直腸、粘膜外翻,更易受損。局部感染或全身敗血症經血液循環感染,形成肛旁膿腫。膿腫形成之後,初期部位較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肛瘻。

應該特別注意的是母乳餵養的男嬰。該病在男性較多,這可能是因爲男性直腸皺襞深,糞便容易積存的緣故,但其真正的原因,尚不明瞭。其次母乳餵養糞便稀軟,排便次數多,因而比人工餵養的嬰兒患該病的機會多。

嬰兒肛瘻症狀

嬰兒肛瘻主要症狀是反覆自外口流出少量膿液,污染;有時膿液刺激肛周皮膚,有瘙癢感。若外口暫時封閉,膿液積存,局部呈紅腫,則有脹痛,封閉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覆發作,可形成多個外口,相互溝通。

肛腸專家稱,嬰兒有男性和女性,兩者發病的症狀是不一樣的。

男嬰兒肛瘻的症狀發炎後紅腫疼痛,形成膿腫後肛周皮膚腫脹光亮,中心軟化,破潰後流出膿液而形成肛瘻,腹瀉時大便從瘻管口流出。反覆發炎膿腫破潰則成爲慢性肛瘻。 女嬰兒肛瘻症狀發病急,外紅腫,破潰後大便從口處女膜外部位的瘻口排出,頭3天大便幾乎全從口排出來,反而不排便。大約10天左右,才逐漸復排便,隨着排便的減少,肛瘻周圍炎症消退。但肛瘻不會自動癒合,以後遇到腹瀉時仍可從瘻口漏出糞便。一般到2歲後漏便現象減少。 另外,肛腸專家指出,多數嬰兒肛瘻的症狀,可隨發育生長自己癒合,所以一般不主張及時做根治手術,一旦肛瘻已形成,可等孩子稍大些,到5—10歲時再手術,可行瘻道切開術或掛線治療.如在兩側同時存在兩個瘻道者,應分次行瘻道切開術,若採用掛線方法,可用膠線一次收緊即可. 嬰兒肛瘻的症狀在接受治療之前,最好經過嚴格的檢查確診。

嬰兒肛瘻治療

專家指出,一般患兒出現肛瘻,要根據情況進行辨證治療,由於患兒較小,解剖結構和大人也不大一樣,所以在手術時也要留意,但是假如形成膿液,應該及時進行切開引流,以防膿液侵犯,導致肛瘻複雜化。同時,家長應該留意觀察自己的寶寶,並做好家庭護理,避免不必要感染,加重病情。

相對而言,兒童肛瘻較少,但出生後3個月的嬰兒,以及未滿1週歲的幼兒,也常會出現腫痛、化膿的情況。由於小兒肛瘻管道較爲短淺,排膿後症狀可很快減輕,並多數可自愈,部分患兒隨年齡增長而自愈,因此,一般主張不行手術治療。可以每日清潔並坐浴,適當使用抗生素及外用yao膏,消炎消腫,控制和減少膿腫的發生,加速自愈。對反覆發作不能自愈的患兒,要擇期至能承受手術時,再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年齡以5~10歲爲宜。 溫馨提示,肛瘻一般自愈性比較差,而且男嬰和女嬰患了肛瘻,症狀不同。肛瘻危害不容輕視,所以父母一定要警防嬰兒患肛瘻。

嬰兒肛瘻預防 嬰兒肛瘻預防注意嬰兒衛生

嬰兒肛瘻對孩子的危害極大,所以換了肛瘻應及時治療,同時生活中也要做到積極預防:

爲預防和減少嬰兒發生感染性肛瘻,必須注意衛生。

家長習慣在換尿布時順手用尿布擦一下和外,並且誤以爲尿布很乾淨,也很柔軟,其實對嬰兒來講,尿布還是很粗糙和不衛生的,最好用溫水沖洗,乾淨的棉花或軟布輕輕的擦乾。

其次要注意嬰兒的餵養,母乳餵養好處多,能夠將母體的免疫力傳給孩子,使其抵抗力增強。其次母乳餵養糞便稀軟,因此比人工餵養的嬰兒患肛瘻的機會少,故而嬰幼兒衛生顯得特別重要。

早期的小兒肛周膿腫只要控制得當,多數可自愈,但如果一旦形成一個或多個瘻管,反覆流膿,並伴有發燒症狀,請儘快到肛腸醫院或正規醫院肛腸科進行治療。

上一篇:成人正常體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