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與中醫的“未病”

時間: 2011-05-12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僅爲5%,患病者20%,而75%則屬於以慢性疲勞綜合徵爲主要表現的亞健康者。亞健康是一個新病種,中醫通過辨證論治方法可取得明顯的療效,表現出極大的優勢。
  1.亞健康的臨牀症狀涉及範圍
  目前,醫學界對亞健康狀態的確認尚未達成共識。但有專家提出,在排除疾病之後,在以下30項臨牀症狀中,有6項者即可初步認定處於亞健康狀態:
  (1)精神緊張,焦慮不安;(2)孤獨自卑,憂鬱苦悶;(3)注意力分散,思考膚淺;(4)容易激動,無事自煩;(5)記憶減退,熟人忘名;(6)興趣變淡,慾望驟減;(7)懶於交往,情緒低落;(8)易感乏力,眼易疲倦;(9)精力下降,動作遲緩;(10)頭昏腦脹,不易復原;(11)久站頭昏,眼花目眩;(12)肢體酥軟,力不從心;(13)體重減輕,體虛力弱;(14)不易入眠,多夢易醒;(15)晨不願起,晝常打盹;(16)局部麻木,手腳易冷;(17)掌腋多汗,舌燥口乾;(18)自感低燒,夜有盜汗;(19)腰痠背痛,此起彼伏;(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21)口舌潰瘍,反覆發生;(22)味覺不靈,食慾不振;(23)發酸噯氣,消化不良;(24)便稀便祕,腹部飽脹;(25)易患感冒,脣起皰疹;(26)鼻塞流涕,咽喉疼痛;(27)憋氣、氣急,呼吸緊迫;(28)胸痛胸悶,壓榨感;(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30)耳鳴耳背,易暈車船。
  2.中醫“未病”狀態中異常體質狀態臨牀症狀涉及範圍
  中醫的“未病”狀態中涉及的異常體質狀態有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瘀血質、氣鬱質、特稟質、陽亢型體質、氣虛質、血虛證、熱性、寒性、實性等13種,臨牀症狀涵蓋亞健康的30項。
  ⑴陽虛質  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面白自汗,少氣懶言。伴精神不振,口淡不渴,毛髮易落,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體形多見肥胖,面色少華,膚色柔白,性格多沉靜內向,易從寒化傷陽。舌質淡,苔白。脈虛遲。
  ⑵陰虛質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午後顴紅。伴形體消瘦,健忘多夢,口燥咽乾,尿水色黃,大便乾結,四肢怕熱,膚色蒼赤。性格急躁,易化熱傷陰,動火生風。舌紅少津、少苔,脈細弦數無力。
  ⑶痰溼質  胸悶身重,肢體不爽,痰多聲濁。伴精神困頓、食納不振、便溏腹脹、噁心痞悶、咳喘氣短,頭目不清或易噁心。舌體胖,苔滑膩,脈濡滑。
  ⑷溼熱質  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常口乾、口苦、口臭,便幹、尿赤。急躁易怒,易患瘡癤、易患感冒、脣起皰疹、黃疸、熱淋、衄血、帶下等病證。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數無力。
  ⑸瘀血質  部位固定的局部疼痛,面色黧黑,或口脣青紫、或肌膚甲錯,或皮膚瘀斑,毛髮易脫落。伴皮膚絲狀紅縷,蟹狀紋絡,口乾欲飲而不欲咽,眼眶暗黑,白珠見青紫,絲赤斑斑,婦人行經腹痛,或夾有血塊,或閉經。舌質青紫或暗,脈弦、或沉。
  ⑹氣鬱質  胸脅脹痛、心煩易怒、精神抑鬱,應激能力弱。伴胸悶、喜太息、咽中異物感,脘腹脹滿、噯氣吞酸、易驚悸,失眠多夢,食慾不振,婦人多疑欲哭、月經不調、經期乳房、腰腹脹痛等症,神態多抑鬱不爽,性格多孤僻,內向,氣量狹小,多愁善感。舌質紅偏暗滯,苔多,脈偏弦。
  ⑺特稟質  對季節氣候適應能力差,易患花粉症,易引發宿疾,易藥物過敏。伴易致外邪內侵,形成風團、癮疹、咳喘等。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數。
  ⑻陽亢型體質  頭暈目眩,頭痛且脹,煩躁易怒,顏面潮紅。伴失眠多夢,耳鳴目赤,頭重腳輕,咽乾口燥,腰膝痠軟,膚色偏紅,鼻略紅,易出鼻血,性情急躁,大便易幹易結,小便多黃赤,氣息精熱,神志易露。舌質偏紅、多披黃苔、脈弦有力,或洪數、或弦細數。
  ⑼氣虛質  食慾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血色或灰暗,少氣懶言。伴精神不振,怕冷,怕風,抵抗力低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健忘,脣甲蒼白,大便溏薄。舌質淡嫩、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⑽血虛質  面色萎黃,脣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不眠,倦怠乏力。伴精神不振,面白自汗、少氣懶言,小便清長,大便溏薄,手腳易發麻,失眠,健忘。易從寒化傷陽。舌質淡嫩、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⑾熱性體質  口乾舌燥,身體發熱、怕熱,心情急躁。伴常面紅耳赤便祕,尿少且色黃,易患感冒,脣起皰疹。舌偏紅,苔厚,脈細弦數無力。
  ⑿寒性體質  怕冷、怕風、手腳冰涼,精神虛弱易疲勞。伴常有腹瀉,小便色淡且次數多,臉色蒼白、脣色淡,女性常月經錯後,多血塊。舌質淡紅,舌苔薄,脈細數。
  ⒀實性體質  易暴易怒,口乾口臭,常有悶熱的感覺。伴小便色黃而少,有便祕現象,呼吸氣粗,容易腹脹,煩躁不安、失眠。舌質淡紅,舌苔薄,脈細數。
  3.亞健康=排除疾病狀態的中醫異常體質狀態=“未病”狀態
  亞健康的臨牀症狀涉及範圍在中醫異常體質狀態的臨牀症狀涉及範圍之中,將臨牀亞健康所涉及的症狀以個體發病規律進行總結,按中醫舌脈之象、症狀屬性、陰陽變化、臟腑特徵等進行整合,則常見的亞健康狀態可以說就是排除疾病狀態的中醫異常體質狀態,即中醫“治未病”理論中的“未病”狀態。但“治未病”範疇與亞健康一樣只有症候指標,無客觀的數據化的診斷指標,所以應在尋找客觀診斷指標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 於雅婷  陳飛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周冉)    

上一篇:食物中毒知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