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早識字的正反觀點-子女初長

時間: 2012-01-11

 有關早識字的正反觀點(轉)

 最近有點關心“早識字”的話題,收集了一些正反兩方面的觀點。現將收集到的一些資料分享如下。

幼兒太早學習識字是弊大於利

很多時候,當我們認爲某樣東西好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給與我們的孩子,卻忘記了“萬物都有時”這句老話。孩童的天性是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他們在七歲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這些問題往往都在社會的慣性,商業的驅使,大人們的焦慮之下被誤解了。“保護童年”已經成了當今時代的家長和幼兒教育工作者們刻不容緩的責任了。

我們都知道,如果飲食不當,孩子就會不消化,影響身體的發展,甚至帶來情緒的不安。同樣的,和飲食一樣,如果我們給與的環境、生活和工作不當的話,也會引起孩子內在的不消化,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識字和閱讀只是孩子需要做的衆多事情的一個而已,如果在幼兒階段進行過早的識字學習,並且讓識字閱讀佔據了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得不說也是給與了孩子一個不消化的工作,其帶來的危害遠遠超出了識字帶來的好處,一個孩子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父母們和老師們還得回到兒童發展的規律之上來決策。

從出生到七歲之前,身體的發育和內臟器官的成熟是一生中最具有本質變化和最重要的發展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需要大量的生命力去滋養他們身體的和諧發展,這種生命力不僅僅是來自於健康營養的食物,有規律的生活作息,與自然爲伍的環境,還來自很多的身體參與的遊戲和工作中。如果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長期處於思考狀態,有限的生命力被過早地用在大腦工作,生命力就不能完全去滋養孩子的身體建設。過早過多的識字閱讀,也會帶來過度用腦思考,正如中醫所說:多思傷脾胃,孩子身體多多少少會受到一定的傷害,臉色也會蒼白一些,進而引起消化系統的疾病。

七歲之前是孩子運動感、平衡感、視覺,聽覺等感覺系統發展的關鍵期,通過肢體的運動去學習和感受這是七歲以前兒童的天性,他們需要大量的身體能參與的遊戲和工作,心靈手巧,只有身體參與的體驗才能深層次地進入孩子的內在,並激發大腦的發育。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話,勢必會影響到他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社交的能力,如在閱讀時跳行,寫字漏筆畫,或數字寫反等等,有時並不是孩子馬虎,而是他的感覺協調性有缺失。 在幼兒時期,如果孩子過多的進行用腦參與的識字和閱讀,勢必他就缺乏去運動,去用手,用肢體工作的時間和機會,必然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感覺協調性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孩子缺少身體參與的活動,身體上的意識也會缺失,一個方面可能形成多動不安,專注力差,另一個方面,也有可能形成缺乏活力和做事的主動性。

七歲之前也是孩子心理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孩子需要真實的生活去體驗,真實的環境去感受,真實的成人去模仿。成人主導的活動和放鬆自主的玩耍都是孩子成長的需求,在這樣的玩耍中,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在主動呼出和被動吸入之間形成和諧的內在狀態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在幼兒時期,孩子是一個巨大的感覺體,隨時隨地都吸收着大量的周遭存在,所以,這個時期的幼兒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自由玩耍。

而過早的識字學習和閱讀,會讓孩子過多地處於被動吸入的狀態,不僅僅會讓孩子緊張,有壓力。而且往往是吸入過多的信息,孩子本身的體驗還不能去消化它,也沒有足夠的機會去形成和發揮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久而久之,就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造力了,只是一個儲存信息的容器了。甚至爆發出來,成爲厭學和疲憊狀態。

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更是人類思考的結晶,即便漢字是來源於象形文字,但也是經過了很多的錘鍊和變化,是很多人思考之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幼兒還不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如果通過反覆的訓練,孩子會熟悉漢字的外形,並記得其代表着某種事務,但不一定真正體驗到漢字的內涵,這和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漢字是不一樣的,真正的學習是去感受和體味每個漢字獨特的魅力和含義,甚至瞭解它演化的過程,欣賞它,感受它,再由此去組詞造句,寫話寫文章等。但這樣的學習一般來說至少要六七歲以後的孩子才能自如地發揮自身的思考力去完成,並得到一種享受。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過早的進行了讀寫的訓練,上了小學後,當老師在進行這些漢字的教學時,很多孩子就缺乏興趣和專注了,反而失去了真正學習漢字的最佳機會。

雖然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但是對於文化和常識的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口傳心授,能聆聽他人的講述,是當今孩子的挑戰,而聆聽能力又是學習工作和社交的基礎。所以,與其花很多的時間去幫助孩子識字,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講述故事給孩子聽。

如果五六歲的孩子真的對識字感興趣,大人也最好是用圖像似的方式教授,從孩子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漢字入手,從象形文字逐漸演化成今天的簡體字,甚至讓孩子畫“文字”。最重要的是保持和鼓勵孩子對識字的興趣,而不是數量。

閱讀可以是對文字的閱讀,也可以是對圖景的閱讀,孩子可以擁有很多有趣的繪本,但是不一定只是閱讀其中的文字纔是閱讀,孩子在看到圖景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本新的繪本,也許孩子還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夠,但如果讓孩子先自己閱讀(圖畫)一段時間,再由大人閱讀給孩子聽,孩子也許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和本書的文字有不同或相同的地方,讓孩子感受到看待同一個事物可以由不同的角度有利於孩子發展出開拓性的思維和包容的人生態度。另外,繪本一定精美的,柔和的,具有藝術美感的纔好,要儘量避免卡通和電腦繪製的書籍。

童年只有屈指可數不到十年的時光,但卻是人生的奠基石,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擁有什麼特質才能爲他們的人生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心理、創造性的思維,那麼幼兒時期的識字學習是起到什麼作用呢?

教0-3歲的孩子認字很有必要

現在社會激烈的競爭已經延伸到小孩子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孩子比誰都累,不信你看看。

我小時候背的是斜肩背的書包,低年級時書包裏就語文書、算術書和幾個本子,鉛筆盒,輕鬆的揹着上學了。到我的女兒就發展成雙肩背的書包了,每天書也多了許多。可現在的小孩剛上小學已經用上拉桿書包了拖着上學了。爲這麼沉重的學業,許多家長已經把對孩子的培養提前到了孩子學齡前,現在尤其重視0-3歲的早教。

其實我認爲孩子在0-3歲對他的所有教育都屬於啓蒙的性質。0-3歲是智力和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心理學家研究證實,0-3歲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關鍵時期,因爲0-3歲是人腦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嬰兒的腦重增加特別快,剛出生時僅僅370克左右;9個月就增加至660克;3歲可達到1200克,約佔成人腦重的70%-80%。這個時期幼兒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強,其記憶力也可達到成人的50%。因此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我們會教孩子唱兒歌、數數、教孩子認字。一張張帶有中國方塊字的卡片,背面畫着各種相應的美麗圖畫,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信息,孩子把圖畫和方塊字聯繫在一起,再學着我們的發音,把這三者牢牢地聯繫在一起就OK了,當我們碰到實情實景時孩子就會很自然的和學到的文字聯繫起來。中國文字和外文不同,它本身就是一幅圖畫,對孩子來說這就是遊戲,做大人的千萬不要把這些作爲將來上學的文字基礎。

在教孩子認字的過程中就可以豐富孩子的潛意識。人的意識有潛顯之分。顯意識是你警醒狀態的知覺活動,而潛意識則在顯意識之下,靜靜等待。如果把人的意識比作海上冰山的話,顯意識僅僅是冰山一角。人類的許多奧妙,就存在於潛意識之中。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 我們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就可以開發孩子的右腦和豐富孩子的潛意識,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父母在教孩子認字的過程就是在做親子游戲,和孩子增進感情,親情交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健康健全的人格可以促進小兒思維和想象力。

同時父母一定要知道對孩子大腦潛在能力的開發具有實效性,也就是說“過這村沒這店”。生物學家勞倫斯發現關鍵期理論,也就是說在某一特定時期,動物對行爲發展十分敏感,錯過這個時期,就會發生困難甚至影響終身。教育家孟泰梭利認爲人類感官經驗敏感期在0-3歲,語言發展敏感期在6個月-3歲。人類所有敏感期絕大多數發生在4歲之前。人類智力發展的規律是先快後慢。5歲前智力發展最迅速,4歲前完成50%,4-8歲完成30%,8-17歲完成20% 。

嬰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最重要、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所以我們在0-3歲這個黃金時期通過教孩子認字這個手段達到啓蒙的目的,達到培養親子關係,豐富孩子的潛意識,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爲以後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返回頂部]

其實我主張順其自然,孩子幹什麼事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孩子喜歡什麼就幹什麼,喜歡繪本就看繪本,喜歡故事書就看故事書,當這些書這些遊戲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認識了許多字的形體,當孩子有慾望將字的形體和實體聯繫起來的時候自然就開始的認字,所以什麼都不要刻意不要強求,我的觀點,順其自然就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