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斷標準

時間: 2011-08-16
(試行)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制定 一、診斷原則 診斷骨質疏鬆以骨密度減少爲基本依據,在鑑別繼發性骨質疏鬆的同時,診斷原發性骨質疏鬆,可參考病史、生化和骨折進行綜合考慮。 二、基本手段 1、判斷骨密度減少儘可能以骨礦含量和脊椎X線片相結合,本標準目前主要以DXA(雙能X線吸收法)爲手段制定,不排除多種方法的應用。 2、尚無骨密度儀的單位,可以用X線片初步診斷骨質疏鬆,一般常用脊椎,也可以用股骨頸、跟骨、管狀骨X線片。 三、用骨礦含量診斷及分級標準(主要用於女性成人、男性參照執行) 1、經討論,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結合我國國情,以種族、性別、地區的峯值骨量(均值爲M)爲依據: >M―1SD 正常 M―1SD-2SD 骨量減少 M-2SD 骨質疏鬆症(根據診治的要求分爲輕、中二級) M―2SD 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爲嚴重骨質疏鬆症 2、參考日本1996年改動版的標準,自己尚未作峯值骨密度調查,亦或自己作了一些調查,但SD不便應用時,可用骨量丟失百分率(%)診斷法。 >M―12% 正常 M―13%~24% 骨量減少 M―25% 骨質疏鬆症(根據診治的要求分爲輕、中二級)
M―25% 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爲嚴重骨質疏鬆症 四、X片診斷要求 1、照片質量:除跟骨僅照側位片外,其他部位骨結構應照正位片。照片的清晰度、對比度、細緻度較高,軟組織、骨組織層次結構清楚。 2、脊椎骨密度估計,建議用下列方法:I度縱向骨小樑明顯;II度縱向骨小樑變稀疏;III度縱向骨小樑不明顯;同等發生壓縮骨折者,應測量模型指數。模型指數=(椎體前高―後高)/後高 3、股骨頸可以用Singh指數法。在III度以下定爲骨質疏鬆。 4、跟骨Jharnaria分度法,在III度定爲可疑,在III度以下定爲骨質疏鬆。 5、管狀骨皮質指數法,常用在四肢長骨、第二掌骨及鎖骨等部位,皮質指數=中點皮質厚度/該點骨橫徑;指數<0.4爲可疑,<0.35診斷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病理:壓縮性骨折 一、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0P)的定義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爲特徵,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骨病(A systemic skelet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ass and microarchitectural deterioration of bone tissue,with a consequent increase in bone frag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 對OP定義的理解和認識:①骨量減少:應包括骨礦物質和其基質等比例的減少。②骨微結構退變:由於骨組織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現爲骨小樑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學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對載荷承受力降低而易於發生微細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發生腰椎壓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發生撓骨遠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二、用百分率法診斷骨質疏鬆的理由 1、用SD表示的診斷標準適合於腰椎,判定腰椎以外的部位(如撓骨、第二掌骨、股骨頸、跟骨)需要變動。用%表示時,各部位標準一樣。 2、用百分率法表示比用SD表示容易理解,而且運用中簡便。 三、骨質疏鬆的分類: 第一類 原發性骨質疏鬆:I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II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第二類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A內分泌性疾病;B骨髓增生性疾病;C藥物性骨量減少;D營養缺乏性疾病;E慢性疾病(明顯的實質器官疾病,結締組織疾病);F先天性疾病而廢用性骨丟失而其他能引起繼發性骨質疏鬆的疾病和因素。 第三類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A青少年骨質疏鬆;B輕壯年成人骨質疏鬆症。 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鑑別診斷 1、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2、其他低骨量的疾病:a、各種骨軟化症(鈣與維生素D缺乏症、腎小管酸中毒等);b、原發性、繼發性甲狀腺機能亢進;c、惡性腫瘤的骨轉移川、多發性骨髓瘤;e、脊椎血管瘤;f、化服性脊椎炎;g、其他。 五、統一技術方法 參加診斷標準研究骨密度調查的單位應統一技術方法: 1.統一設計問卷和查體表 2.精確度由擁有儀器的單位,每日晨作一次體模的BMD,連續5日求CV(變異係數) 3.以統一的體模標定儀器的準確度,達不到者乘以一個係數校正。 4.骨折闌值統一資料分析(各單位的片子集中使用後歸還)。 5.測量方法標準化和排除不利因素。1)下述情況之一者不參與測量骨密度:脊柱側彎畸形者、駝背者、脊椎手術者、脊椎脣變增生者、脊椎外傷壓迫者、全身實質器官明顯疾病者(含內分泌疾病)。2)凡參與診斷標準測量骨密度者,應測量腰椎和股骨頸兩個部位。測量股骨頸除按要求固定測量外,爲保證股骨內旋15度,還應在該足外側加沙袋壓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