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老年人保健品大打“情感牌” 老人癡迷子女無奈

時間: 2011-06-16

  莫名冒出個“弟兄”

  和他們“爭奪”父母

  記者聯繫上寫信人夏女士,瞭解到信件背後的辛酸和無奈。

  “兒子”給媽來信

  親生女兒好無奈

  記者最大的疑問是:老人們爲啥這麼信任那些推銷人員,甘願掏出養老錢買回一堆並無多大用處的假藥和保健品?

  昨天,夏娟向記者展示了一封自稱小王的推銷人員寫給母親的信。信共有兩頁,手寫,不僅字跡工整,而且字裏行間處處透着“溫情”:

  “你們作爲老前輩,教給小王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小王作爲你們的孩子,用所學的知識和前輩們共同交流健康的理念。”

  “小王爲老人家身患疾病而痛苦落淚,爲老人家給小王煮熟的帶着餘溫的雞蛋而落淚。”

  “昨天,我給身在老家的爺爺打電話,聽到那頭傳來咳嗽聲。我說:爺爺,明天我請假回來看您!爺爺無論如何不同意,他說,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小王在信裏還稱,自己專門往了一趟華巖寺,“帶着虔誠的心向佛祖祈求一塊護身符,保佑爺爺和四公里的老人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落款是“子.王波.書”。

  “我不得不承認,信寫得確實好!”夏娟苦笑着說,媽媽把“兒子”寫的這封信拿回家之後,興高采烈地給她讀了好幾遍。

  夏娟覺得既傷心又無助:在這場感情博弈中,母親心中的天平,已完全傾向了那些讓她覺得溫暖、有信任感的推銷人員,而不是身邊的親人。讓她們最不能接受的,一個陌生的“兒子”,竟在短短几個月裏,把和他們生活了幾十年的母親給“搶”走了。

  揹着子女頻頻買藥

  母親和家人“躲貓貓”

  去年10月,記者曾到夏娟家採訪,以“老人家,你是怕病痛還是怕寂寞”爲題,對老人癡迷購買保健品一事進行了報道。當時,記者和夏娟母親曾阿姨聊了兩個多小時,曾阿姨似乎被說通了,保證不會再去購買保健品。夏娟後來告訴記者,不到一星期,母親又接到對方打來的電話,樂呵呵地出門了。

  上週三上午8時,夏娟沒有像往常一樣從小區大門出門上班,而是改走側門,意外發現母親拎着大包小包藥品和“治療杯”,在小區裏漫無目的地閒逛。夏娟頓時明白了:賣藥的公司故意把活動時間定在早晨六七點,一是逃避工商檢查,二是防止子女發現後阻攔。母親學會和家人“躲貓貓”,每次都等子女出門後,再踩着時間點回家。

  “爲兒女辛苦一輩子,

  該爲自己花點錢了”

  採訪中,記者得知,很多老年人都癡迷上了這種新型的“情感傳銷”。夏娟丈夫的同事唐女士家也遭遇了類似問題:唐女士的婆婆不僅花了上萬元買保健品,還鼓動老伴一起參與,把兩人的退休金花得乾乾淨淨。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唐女士。

  “婆婆搞了一輩子技術,說起來也算是知識分子。”唐女士的婆婆姓李,今年71歲,和老伴均是巴南區李家沱某企業退休職工。從2007年開始,李婆婆頻繁參加各種保健品講座和聯誼活動,聽人說有種含山楂成分的保健品很好,李婆婆一口氣就買了10盒。唐女士懷孕時,婆婆又來說服她買油,500元一桶,讓唐女士哭笑不得。

  “後來家人查老兩口的銀行賬戶,發現卡里幾乎一分錢不剩。”唐女士說,老人平時非常節儉,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幾乎全花在買保健品上。丈夫和弟弟怕兩個老人被騙得傾家蕩產,不得已將他們的存摺、房產證統統沒收,遭到父母強烈抗議。

  唐女士告訴記者,推銷保健品的人常給父母灌輸“爲兒女辛苦一輩子,該爲自己花點錢”的思想,讓她和丈夫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苦勸父母別買所謂的保健品,父母根本不聽;代老人管錢,卻又背上“不孝順”、“不理解老人”的罪名。唐女士不禁感嘆:“眼睜睜看着老人買藥上癮,拿錢打水漂,難道真的就沒有人可以來管一管嗎?” 1 2 上一頁下一頁 相關閱讀: 手術針躲腹腔肚子疼18年 醫院被判賠15萬10元錢僱來老人當“藥託” 記者採訪時遭遇阻撓長江野生魚體內測出“環境激素” 來自洗滌劑等雲南將“婚前守貞”寫入教材 女學生翻看酡顏 網友評論: 已有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