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

時間: 2011-10-14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是周圍動脈硬化疾病(PAD)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成爲臨牀與流行病學研究的熱點。最近AHA/ACC冠心病指南及國際膽固醇教育項目(NCEP)指出:LEAD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臨牀上應以同樣的力度進行干預。最近我國公佈了《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2007)》(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2007;10:725),進一步加強了對LEAD的干預力度。但是我國廣大醫務工作者對LEAD的認識遠遠沒有像冠心病及糖尿病那樣普及,尤其是在基層醫院。對LEAD的推廣及普及教育仍任重道遠。
                                        
    一、LEAD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及其預後
    LEA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臨牀綜合徵,許多流行病學研究對其患病率進行了調查,所採用的診斷 方法包括間歇跛行問卷表(Rose Claudication
Questionnaire)、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ABI)及脈搏波傳導速度等無創方法。表1中LEAD的診斷方法均爲ABI<0.90。國外報告LEAD的患病率在4%-29%不等。我國文獻報告,
LEAD的患病率根據研究人羣的不同有較大區別。如在35歲以上人羣爲2.1~6.0%, 北京60歲以上老年人羣爲16.4%,代謝綜合徵人羣爲22.5%,
糖尿病人羣爲19.4%.。 但相似的是LEAD的患病率隨增齡而增高,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
    LEAD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吸菸、糖尿病、血脂紊亂、高血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均增加LEAD患病的危險性。
   
LEAD患者每年病死率較低,心肌梗死、卒中、血管性死亡的聯合事件爲每年4%~5%,如果將血管重建包括在內則可增加至每年6%。LEAD患者中嚴重肢體缺血患者的1年病死率約爲25%,截肢者可高達45%。LEAD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險增加20%~60%,冠心病事件導致的死亡危險增加2~6倍,卒中的危險增加約40%。

    二、LEAD的診斷標準與早期檢出
   
診斷標準(1)有下肢症狀(間歇性跛行、下肢靜息痛、足溫低、毛髮少或足部皮膚紫紺)、股動脈聞及雜音、足背動脈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2)靜息ABI<0.90,或TBI<0.60,或運動後ABI下降20%;(3)
超聲多普勒檢查與其他影像學檢查(CTA、MRA、血管造影)顯示下肢動脈硬化狹窄或閉塞性病變。LEAD臨牀嚴重程度臨牀分期常用Fontaine法和Rutherford法,前者分爲I
期(無症狀)、IIa期(輕微跛行)、 IIb期(中重度跛行)、III 期(缺血性靜息痛)、IV期(潰瘍或壞疽)。
    踝肱指數(ABI)與趾肱指數(TBI)的測量方法見圖1。
    LEAD的診斷流程見圖2。
   
LEAD的早期檢出十分重要,因爲達到診斷標準的患者動脈硬化程度都已較重,而早期的抗動脈硬化治療可以明顯延緩病變的進程。早期檢出的方法是在LEAD的高危人羣進行動脈功能的測定。

高危人羣包括:1.年齡在5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1項或多項其他的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吸菸、高血壓、血脂異常和高凝狀態。2.年齡50~69歲,有心血管危險因素(尤其是吸菸或糖尿病)。3.年齡超過70歲。4.已知有冠狀動脈、頸動脈或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或所有10年冠心病風險達10%-20%的人羣。5.運動後下肢疲勞症狀或有難以癒合的傷口。

   
動脈功能的測定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利用血管功能儀進行動脈壁功能的測定(如PWV和動脈波動容積的測定);利用血壓計進行階段壓力測定;利用超聲進行全身血管的檢查等。

    三、LEAD的治療
    1、LEAD的處理原則
   
無症狀性LEAD患者的處理原則――控制危險因素,密切追隨觀察,綜合抗動脈硬化治療。間歇跛行患者的處理原則――緩解症狀,提高運動能力。嚴重肢體缺血患者的處理原則――減輕缺血疼痛,治療缺血性潰瘍,保存肢體,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急性肢體缺血患者的處理原則――阻止血栓蔓延和缺血惡化後果,保存生命質量。

    2、LEAD的非藥物治療
    包括:患者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如戒菸、控制體重、低脂飲食;步行鍛鍊;足部保健。
    3、LEAD的藥物治療
    (1)控制危險因素(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和高血壓等)的藥物。(2)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藥物:阿司匹林100mg/d
,或氯吡格雷75mg/d,行介入治療時聯用。(3)改善跛行症狀的藥物:西洛他唑 20mg 2/d, 己酮可可鹼 400mg3/d,
及銀杏葉製劑。(4)治療嚴重肢體缺血的藥物:己酮可可鹼,靜脈應用前列腺素E1(PGE-1,Alproadil)或伊洛前列腺素(Iloprost),凝血酶抑制劑阿加曲班(Argatroban)。(5)治療急性肢體缺血的溶栓藥物:尿激酶、鏈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等可用於經導管溶栓治療。

    4、LEAD的血運重建治療
    LEAD血運重建術的指徵: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藥物治療無效;有靜息疼痛;皮膚潰瘍及壞疽。
    LEAD血運重建術的方法:
(1)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對侷限病變特別是骼動脈或股動脈病變最有效,包括經導管血管內溶拴術、經皮血栓去除術、經皮球囊血管成形術、支架植入術、支架-移植物植入術和斑塊消蝕術等。
(2)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自體或異體血管旁路移植術,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聯合治療等。其中血管旁路移植術適用於病變廣泛(長度大於10 cm)或多處血管病變的患者。
    LEAD病變分型與干預策略:
TASC分型是國際通用的用於決定干預策略的分型原則,TASCⅡ分型是近年來根據LEAD診治進展而修訂的分型,分爲A,B,C,D四型,A型病變首選介入治療,D型病變首選外科手術治療,B型病變選擇介入治療效果好,C型病變選擇外科治療效果好,但在選擇這兩種病變的治療方式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化情況,如合併疾病、患者意願、術者的技術程度及遠期成功率等。

    主-髂動脈病變的分型與干預策略(見表1)
    股-N動脈病變的分型與干預策略(見表2)
    N動脈以下病變的分型與干預策略(見表3)
 
       
      表1 主―髂動脈病變的分型與干預策略
       
      病變分型              病變特點                             干預策略
       
      A型       ①單側或雙側髂總動脈狹窄                       首選介入治療
               ②單處髂外動脈病變≤3CM(單側/雙側)  
       
      B型       ①腎動脈以下的腹主動脈狹窄≤3CM
               ②單側髂總動脈閉塞<3CM                       選擇介入治療效果好
               ③單處或多處髂外動脈狹窄總長3―10CM          但需綜合考慮患者  
      未累及股總動脈                             個體化情況           
               ④單處髂外動脈閉塞<3CM
                 未累及髂內動脈起始部或股總動脈
      

       
      C型      ①雙側髂總動脈閉塞<3CM
                ②雙側髂外動脈閉塞3―10CM,未累及股總動脈      選擇手術治療效果好
                ③單側髂外動脈閉塞3―10CM,累及股總動脈        但需綜合考慮患者
      ④單側髂外動脈閉塞<3CM,累及髂內動脈起始部     個體化情況
         或股總動脈
      ⑤髂外動脈嚴重鈣化單側閉塞,伴或不伴髂內動脈
        起始部和/或股總動脈受累
      

       
      D型      ①腎動脈以下的腹主動脈與髂內動脈閉塞
                ②瀰漫病變>10CM,累及主動脈和雙側髂動脈           首選手術治療
                ③瀰漫性多處狹窄>10CM,累及單側髂總動脈、髂外
                   動脈和股總動脈
                ④單側髂總動脈閉塞累及髂外動脈
                ⑤雙側髂外動脈閉塞
                ⑥髂動脈狹窄伴動脈瘤,或存在需要手術治療的其他
                  主動脈或髂動脈病變
                   
 
   表3   N動脈以下病變的分型與干預策略

       病變分型              病變特點                                 干預策略

       A型     ①脛前動脈單處局竈病變≤1CM                        首選介入治療
               ②腓動脈單處局竈病變≤1CM

       B型     ①脛前動脈或腓動脈多處局竈病變≤1CM              選擇介入治療效果好
               ②脛前動脈三叉口單處或兩處局竈病變≤1CM          但需綜合考慮患者
               ③股動脈與N動脈旁路移植術後脛前動脈或腓狹窄      個體化情況        

       C型      ①脛前動脈或腓動脈狹窄1―4CM,                  選擇手術治療效果好
      或閉塞1―2 CM                                 但需綜合考慮患者
                  ②脛前動脈三叉口部位廣泛的狹窄病變               個體化情況

       D型     ①脛前動脈或腓動脈閉塞>2CM
                  ②脛前動脈或腓動脈瀰漫性病變                      首選手術治療

    四、LEAD治療的新進展
   
新的外科技術傾向於微創動脈重建,如腔內介入治療聯合手術,血管內鏡進行血管檢查和治療等。新的介入治療臨牀研究有:藥物洗脫支架(西羅莫司塗層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聚四氟乙烯塗層支架)和鎳鈦合金裸支架療效研究;血管腔內近距離照射(採用192Ir等γ放射源)的對照研究等。LEAD的基因治療和幹細胞治療正在研究中,改善跛行和嚴重缺血癥狀的新葯物也正在研究中。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