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抑鬱症 焦慮症 護理措施 基本護理 心理護理
隨着人口老齡化,老年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老年抑鬱症指首次發作時年齡60歲以上、以持久的抑鬱心理爲主要臨牀表現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尤其在75歲以上老人中更加普遍[1]。隨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腦功能將逐漸減退,心理也逐漸衰老,加上因退休、喪偶、經濟來源、家庭不睦等因素所導致的悲觀、焦慮、抑鬱、孤獨等心理變化,誘發老年抑鬱症[2]。據調查,我國老年抑鬱症患者佔調查人口的0.3%,佔老年人口的3.4%,而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在65歲以上人羣中,有自殺觀念者高達10%[3]。抑鬱症且大多伴有焦慮,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應根據其臨牀特徵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老年抑鬱症已成爲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因此,重視老年抑鬱症的宣教及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老年護理沒有統一的概念,其特點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及個性,注意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體三者合一,強調回歸自然,貼近自然;對護理人員強調更多的是耐心和獻身精神[4,5]。
1 老年抑鬱症患者的臨牀表現
1.1 精神狀態方面 主要表現爲腦功能減低。出現思維遲緩、反應遲鈍、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還可產生幻覺、人格解體、疑病觀念等症狀。
1.2 情感方面 主要表現爲感情淡漠、悲觀絕望、憂心忡忡、愁眉不展、消極厭世、喪失自信;常常緊張不安、疑神疑鬼、杞人憂天;有的甚至有自傷、自殺的企圖。
1.3 軀體狀況方面 主要表現爲行動遲緩、少言寡語;有的還有睡眠障礙。
2 老年抑鬱症的護理
2.1 基本護理
2.1.1 生活照顧 老年抑鬱症患者應有專人護理,最好是親屬。如果親屬工作忙,也可請人護理,總之24h不應該離人。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時間;讓患者的生活有一定規律,並注意合理安排一定量的戶外活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久坐、久立、久臥。
2.1.2 飲食 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飲食應有規律,並注意合理搭配,保證營養供給讓患者吃平時喜歡吃的食物,應注意多飲水、忌菸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觀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攝取,要觀察記錄患者的排便情況。
2.1.3 用藥 堅持服藥,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發藥後必須做到看服到口,既要耐心,又要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不可隨意增減藥物,有情況可向醫生反映,更不可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療的前功盡棄。
2.1.4 防止發生意外 因這種病人往往有自殺企圖,故不可疏忽大意。事故多半發生在一剎那,凡能成爲病人自傷的工具都應管理起來。妥善保管好藥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藥物中毒。
2.2 心理護理
2.2.1 溝通 嘗試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要善於觀察,從老人微小的情緒變化上發現其心理的矛盾、衝突等,有針對性地做心理說服、解釋鼓勵工作。讓患者自己聯繫病情,找出自身發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點、從思想上認識並瞭解自己的治療情況,幫助患者樹立治癒的信心。
2.2.2 鼓勵 引導和鼓勵患者與現實接觸和起牀活動,並指導其參加集體活動及簡單的勞動。當患者任務完成時,應給予真誠的讚賞,使其感到自己是對社會家庭有用的人。逐漸增加其工作量及工作的複雜性和與其他人的合作性,其完成後都給予表揚,避免患者長時間隔離於房間中。
2.2.3 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它是心理護理的前提和保證接觸患者時,護士要態度和藹、舉止端莊,主動熱情地介紹病區環境、病友、病區工作人員、牀位、作息制度;做安全檢查時,要尊重患者,說明道理,以取得患者的理解與合作;與患者交談時要用親切的目光,鼓勵患者說出最擔心什麼、最需要什麼、最關心什麼,給予積極意義的語言刺激,誘導和啓發患者努力傾訴內心的想法,耐心傾聽患者的有關心理問題,瞭解致病因素,同情其挫折,關心其痛苦,使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醫護人員要經常和患者建立身體上的接觸,如握手,將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對患者做治療時動作要輕柔,充滿關心和愛護。
2.2.4 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 對於面臨逆境的患者,應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漸忘卻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漸開朗起來。還可鼓勵患者做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淡忘煩惱,心境好轉。引導患者進行自我安慰,對於不順心的事儘量從環境、機遇等客觀方面尋找原因,不要過分內疚、自責,這對調節心理平衡大有裨益。引導患者從多角度看問題 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多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少從消極的一面去看。這樣,心情就會變得平靜、開朗。
2.2.5 正確對待衰老和疾病,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進入老年後,各種生理功能都進入了衰退階段,如形態的老化、感覺器官功能下降、神經運動功能緩慢、記憶力減退等,而對衰老的症狀的自我感受和認識,反過來又會影響衰老的進程。有的老年人察覺或意識到衰老,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健康,就容易焦慮多疑,心情沮喪、頹廢,從而加速衰老。對這些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1)首先要識老、服老,合理、實事求是地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避免過分勞累和緊張;但又要不畏老、不服老,切忌憂心忡忡、意志消沉,甚至產生老朽感、末日感。實際上,人到老年,雖然生理功能多有減退,但就整體心理能力而言,多數老年人在完全衰老以前,不僅繼續保持學習的能力,而且智力水平還可以因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有所提高,不少70~80歲的科學家、政治家還能對社會做出積極貢獻,所以,離退休老年人應克服人爲的自我頹廢心理,振奮精神,繼續爲社會發揮餘熱。(2)人到老年,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性疾病的增加,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對疾病的態度,一是要警惕,二是不要懷疑憂慮。在身體有變化或感到不適時,要重視,及時檢查,發現疾病及時診治;但是,也不要稍有不適就終日憂慮,甚至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致讓疑慮憂鬱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2.2.6 保持良好的情緒,增強良好的心理應對能力 情緒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分,因此,培養健康的情緒,注意情緒的緊張適度,使情緒有適當的穩定,保持心理平衡,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2.2.7 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保持平和淡定的心境,學會適當的自我調節,使自己能夠保持樂觀、平和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大的情緒起伏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參考文獻】
1 辜勝阻,郭晉武,李瓊,等.老年人抑鬱狀況的調查及比較研究.老年學雜誌,1989,9(6):223. 2 吳文源,俞勤奮,張明圓.老年人抑鬱症狀的影響因素.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2,6(6):256. 3 陳來生,潘建雄,俞雲,等.上海農村地區老年抑鬱症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老年雜誌,1994,14(5):270. 4 劉曉敏.德國的老年護理.中華護理雜誌,2001,36(7):560. 5 劉豔麗,朱在卿.心理問卷調查軍隊離休幹部的心理特徵.中國臨牀康復,2003,27(7):3760-3761.
6 張文孝,嚴成明.治療老年抑鬱症的新觀念[J].中華現代臨牀醫學雜誌,2005,3(3).
7 胡永凡,金澤驗,王凡.社區護理干預預防老年抑鬱症復發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