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又稱壓迫性潰瘍,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導致皮膚失去正常功能,從而引起組織缺血、壞死所致。褥瘡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高危人羣爲老年人、長期臥牀的偏癱、截癱患者。年老體弱、癱瘓、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等均是褥瘡形成的主要個體因素。
金冠專家提示--褥瘡的護理要領:
1)主要原則是定期翻身、減壓,強調體位及翻身,經常更換體位,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氣墊、氣圈等。對長期臥牀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瘡防治氣墊牀。褥瘡防治氣墊牀系由雙氣囊構成,通過交替充氣和排氣,幫助患者緩慢翻身,從而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起到有效改善受壓部位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發生或發展的目的。
2)保持牀鋪平整、清潔、乾燥、無碎屑也是防治褥瘡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膚清潔和乾燥。一般情況下,定時採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膚,如骶尾部、髖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或減少褥瘡的發生。
3)補充營養、保持高蛋白飲食,防止機體分解大於合成,以促進傷口癒合,收到比較理想的康復療效。
4)除局部換藥外,配合紅外線照射。照射距離離患處約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顯著效果。照射時應隨時觀察局部情況,以防燙傷。
綜上所述,褥瘡雖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臨牀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但只要認真做好護理工作,嚴格執行護理操作常規,在臨牀上靈活運用目前國內外行之有效的褥瘡治療方法,不斷探索,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褥瘡的護理措施
時間: 2011-10-04